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运用导学系统解读说明文 1.单元导读——整组课文目标的指向。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从文体——说明文的角度编排的。导读中这样写道:“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这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提到的阶段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单元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复杂说明文的结构层次,领会本单元根据不同说明对象来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写作特点,掌握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 2.分析并掌握课文中采用的几种常见说明方法,注意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3.总结说明文比较阅读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新教材从第五册起,每个单元前安排有“导读”内容。“导读”部分如何教学,大纲及教学参考资料都没有说明。在教学试验中,我初步摸索了单元导读教学方法,发现上好单元导读课,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以新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为例,具体谈谈如何上好单元导读课。一、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学生看第九册第四单元导读课文,了解到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重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教材中的课文篇幅也在不断变长,内容也更加丰富,因此提高阅读速度就成为了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提高阅读速度”,编选了不同文体的四篇课文,让学生积累相应的速读方法。其中,《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编者在“导读提示”中设置的速读方法是:“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如何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导读提示”的要求呢?鉴于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这篇课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6.
马静 《教育学报》2001,(4):29-30
在讲高中语文第一册说明文单元的时候,我调整了一下课文的排列顺序,将<南州六月荔枝丹>调整到<景泰蓝的制作>一课之前讲.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期望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明确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说明文教学在初中二年级语文教学申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但是由于说明文一般知识性较强、趣味不足,以致常常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而给教学带来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体会到运用导读手段是帮助教师完成说明文教学任务的好方法。精心导读要求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教材,确定导读的范围和层次。  相似文献   

8.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2.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三)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有两类:一类是说明文的阅读知识,如文艺性说明文如何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解说词、科普作品的特点等.另一类是课文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9.
一、从单元导读出发单元是一个整体。同一单元内的课文,在单元主题目标的达成上,或互为补充,或互为学用,总体目标一致。教师不能没有单元整体意识,学生的学习同样需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因此,预习课文从"单元导读"出发十分必要。《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单元导读中写道:"本组课文  相似文献   

10.
<正> 根据职工业余中等学校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对第一册的读写训练要求,本册共编入课文30篇.阅读课文12篇,讲读课文18篇.按文体和写作特点组成十个单元.其中记叙文四个单元,议论文两个单元,说明文、应用文、诗歌、文言文各一个单元。全册的教学重点是记叙文(主要是叙事散文和小说).由记叙文组成的四个单元中(一、三、五、八  相似文献   

11.
<正>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既是习作单元,也是说明文专题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常规性说明文《太阳》和文艺性说明文《松鼠》。为了帮助学生综合地灵活运用两种表达策略,编者在固定栏目“初试身手”中设置了这样的练笔要求:“如果将一篇散文改成说明性文章,会变得怎样呢?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王生雨 《现代语文》2004,(12):37-39
语文教育的症结所在 一、对语文的工具性特征认识不足. 1.工具性特征是语文学科的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而且还要求学习它的形式--语言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比如说学习语文课中的说明文,学生不仅应该理解说明文所阐明的事物特征和道理,而且还要学习说明文的篇章结构,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等等.把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是语文科和其他学科明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语文课工具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写作指引《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属于说明文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都为事物说明文,既有科学性事物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也有文艺性事物说明文《苏州园林》《蝉》和《梦回繁华》,内容丰富,特点不同。这些事物说明文,通过巧妙地组织结构、恰当运用说明顺序、合理使用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使用字词等,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之前,都有一个导读部分,有的语句优美,有的饱含深情,有的引人思考,有的充满趣味。那么,如何发挥这些简短文字的作用,我来谈一点看法。首先,关注导读,树立单元意识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依据主题单元安排的,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在课文表达方法上也有相  相似文献   

16.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包括三篇课文:《语言的演变》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汇和语法)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发展变化的;《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是说明书目的性质、形式、内容、作用、种类和使用的;《我国古代的车马》是介绍我国古代的车马情况,着重说明古代车马的结构和用途的。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要求是: 1.说明文的语言; 2.说明文阅读、写作综合训练; 3.修改文章:综合修改。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事了近二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但不管是哪一种教材,编者都是按照单元进行编排,每一个单元则按文体组织,同一单元的文体又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使得整本教材内容一目了然,体例非常清晰.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每单元前面除了有一个简单的"单元说明"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导读文字,这样就为教师教学留下了充分发挥的空间.为此,编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法--中学语文单元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科技说明文,顾名思义,是介绍科学技术现象、知识、原理方面的文章,当属说明文中的一种。其中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一类则是科学与文学连理开出的并蒂花。科技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共有4个单元20篇课文,占全套教材课文的1/9,其中绝大多数是科技说明文;现行“大纲版”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文有3个单元12篇课文,占全套教材课文的1/11,其中有2/3是科技说明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考查分值一般为12分,占整个阅读考查分值的1/4。科技说明文的突出特征主要表现为说明内容的客观、实用和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对于认识世界,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锻炼思维的严谨、语言的简洁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学意义。科技说明文被选入语文教材,便承担起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语文教学价值。同一篇科技说明文如果把它放在语文教科书中和把它放在其它学科的教科书中,其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大不相同的。例如数学家华罗庚的文章《统筹方法》(曾经选入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如果把它放到数学教科书中,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对这同一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取向应该是不完全一样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内容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组课文.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单元导读。(生读)通过单元导读,你知道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将近、现代史教育,渗透于有关课文的教学之中。 2.本单元是学生进入中学后,接触的第一个说明文单元,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3.了解阅读、分析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学习写说明文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 1.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这是阅读、写作说明文时应把握的最基本要求。本单元有五篇课文,被介绍事物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因而介绍时必须对材料有所取舍,这便取决于作者的写作意图;但在介绍时由于作者抓住了事物特征,因而又客观地反映了它的基本面貌或本质属性,对此应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