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兴姚氏是汉唐之间江东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士族,为唐代江东四大士族之一。目前,学术界对其整体鲜有关注,更未见有关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统计成果。爬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相关墓志铭,可知唐代吴兴姚氏的入仕人数为137人,表明吴兴姚氏是唐代的中等士族。  相似文献   

2.
唐代以科举取士,或云此举打击了豪门士族,致使唐代士族衰微。本文以为士族大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仍影响着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科举制度提供了“政治士族”与“文学士族”结合的条件,提供了传统士人由“政士”到“文士”角色的转换。文学也成为唐代士族凸显家族荣誉、社会地位和身份优越的主要标识。繁荣的唐代士族文学是繁荣的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唐末以降,中古士族大姓持续衰落,丧失了其原有的优越地位。士族大姓的没落,表现为政治与社会影响力的下降,五代时期的士族大姓在仕宦与婚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士族大姓的入仕途径、为官品秩大多已与庶族无异,中古以来维系士族圈子的门第婚姻也不再流行,五代士族大姓的婚姻风尚重官品而不重阀阅,与唐代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8-21
清河崔氏在唐代定著清河大房、清河小房和青州房三房,与赵郡李氏一样,清河崔氏每一房的世宦发展并不平衡,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而且高级官员和中低级官员比例差异较大。门阀士族的家产境遇及门荫制选举地位的演变,是影响门阀士族世宦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门荫制是影响门阀世宦的直接因素,进士科只为门阀士族的衰落提供了一个历史可能。  相似文献   

5.
唐代佛教影响深远,山东士族女性中信奉者颇多.山东士族女性素以家风自持,信仰佛教者多为儒佛兼修,这在唐代墓志中有着突出反映.佛学的盛行,一方面使山东士族女性传统家风中的现实性与佛学超越世俗的终极关切相互结合为一体,对其传统家风起到了强化作用;另一方面,对佛教的信仰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的因素,导致山东士族女性的传统家风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某些变异.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笔记和传奇婚恋故事中分别出现了"妒妇"和"贱妇"两类女性形象,她们因其社会地位的迥然之别尤其是有无士族的支持而有着不同的婚恋遭遇,产生了不同的心态与反抗方式。唐笔记中的妒妇与唐传奇中的贱妇在时间上以中唐为承接点,这恰是士族于唐代进一步衰亡的转捩点,文学作品中女性从"妒"到"贱",反映着唐代士族的渐衰。  相似文献   

7.
唐代,门荫世袭制的衰落和科举取土制度的建立,对社会观念、士人心理以及士、庶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场历史变革面前,江南士族是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自身、来维持家族政治地位的世代不衰?江南庶族又是缘何能在政治上崛起?二者与家学有何关系?研究此问题将有助于我们从一侧面加深了解唐代江南土族和庶族发展演变的轨迹。由于太湖地区(跨苏、湖、常三州)历史上在江南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试从唐代太湖地区家学研究入手,对此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唐代,主要是武周以后,随着科举考试日渐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门荫制便渐趋衰落了,伴之而来的是社会观念和土人心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有无才学成为人们评判官吏的重要标准,而门第的高低已显得不十分重要;相反,如果士族公卿子弟才学浅疏而仅靠门荫入仕,或者在科举考试中  相似文献   

8.
冯建民  张颖 《考试研究》2015,(1):107-110,106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考试选拔制度,自隋设进士科至清末诏令废止,历时1300年。其中,唐代是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奠基时期,既具有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公平、公正理念,又带有利于士族请托奔竞、干涉选录的制度漏洞。以布迪厄资本理论为视角,对唐代士族子弟与寒门素士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三方面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审视其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到了唐代,随着旧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其对婚姻的维护更为重视,在婚姻上保持了婚姻重门第及婚姻论财的习俗,并以此来纯化旧士族的门第,维持传统的社会声望。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士族一反常态,冷淡"国婚",使其与皇室在婚姻关系上的矛盾激化。唐王朝通过三次官修谱牒和下诏禁止卖婚、禁止一定范围内的通婚等措施,试图打破旧士族的婚姻壁垒,建立起与官品秩序相一致的通婚秩序。  相似文献   

10.
到了唐代,随着旧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其对婚姻的维护更为重视,在婚姻上保持了婚姻重门第及婚姻论财的习俗,并以此来纯化旧士族的门第,雏持传统的社会声望.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士族一反常态,冷淡"国婚",使其与皇室在婚姻关系上的矛盾激化.唐王朝通过三次官修谱牒和下诏禁止卖婚、禁止一定范围内的通婚等措施,试图打破旧士族的婚姻壁垒,建立起与官品秩序相一致的通婚秩序.  相似文献   

11.
隋末农民战争给了关东门阀士族以沉重的打击,而以李渊父子为核心的关陇门阀集团却乘机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并进而成为自魏晋以来最大的执政门阀士族集团。门阀政治在唐代前期得到了复兴,在中国古代门阀政治发展史上,继东晋后出现了第二个高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门阀政治逐渐衰落。在安史之乱后,唐代门阀政治体系崩溃了。这不仅是唐代门阀政治的结束,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自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的结束。唐代门阀政治有三个主要特征。它们是:(一)皇权与门阀大族的紧密结合;(二)门阀政治的基础有所扩大;(三)唐代门阀士族的腐朽性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2.
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家族地位以及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婚姻中实行严格的身份内婚制。而南朝时由于改朝换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士族通婚的对象逐渐扩大,封闭的婚姻圈被打破,士族所具有的特权也随之逐步丧失,士族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3.
门荫制在秦初已露端倪,西汉时逐渐制度化(时称任子制,东汉仍沿用任子制度)。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门阀士族政权,形成了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被门阀士族所操纵。隋代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首开科举制,门荫并未废除。到了唐代,门荫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较前代更加完备。今笔者不揣浅陋,就有关典籍记载,试对唐代门荫制实施的概况作初步探讨。一、唐代门荫制概略唐制,入仕先要叙防。关于门荫入仕者的叙防,有明确规定。《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制下》(《唐会要》卷81、《旧唐书>卷42《职宫一》同)云: 凡用荫,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从八品上;从五品及国公子,从八品下。  相似文献   

14.
考察唐传奇的时代背景和其他传奇作者的影射习惯以及元稹的生平和崔莺莺的姓氏,我们有理由相信《莺莺传》可能是一部具有现实暗寓的作品,崔莺莺的家世境遇和她的姓氏可能是对唐代山东士族衰落的社会政治地位的真实写照。这种衰落主要是由于唐代的政治斗争中山东士族、关陇士族、新兴进士阶层和宦官集团等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变化,山东士族虽然享有很好的社会声望,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政治集团,在各种政治力量的打击下,自中唐以后彻底走向了没落。考察元稹的家世和仕途经历,发现他与山东士族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而这一点也表现在张生对崔莺莺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多从文化特征讨论中古士族,论述了士族文化世家的家学家风特点及其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唐代科举制度下的山东旧族等文化世家的特点,充分肯定中古士族文化世家对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特别在中古文化融合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国家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陈寅恪有关士族文化世家的论述是从文化本位角度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古史的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在对代北虏姓士族和分别反映唐初期、后期士族情况的两件敦煌文书,和宋人撰写的<太平寰宇记>进行了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再把三份史料中出现的虏姓士族郡望分布情况列表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出,虏姓士族在唐初还是以河南郡为其主要郡望所在,但已出现地方化的例子.到唐后期,郡望分布则出现了明显的地方化.这也说明到唐后期,虏姓士族士族化程度的加深和社会对其士族身份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崇重旧望是3—9世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原因有多种,但旧望世代拥有文化和人物上的优势及旧望名士在宗族乡党中所起的精神领袖作用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唐代崇重旧望的价值观更为发展,表现在其对社会风俗的影响更为深广,如标榜郡望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仅限于士族阶层,至唐代则蔓延到全社会。郡望的内涵和功用有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由战国秦汉时期指“原籍的郡名”演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称“郡中显贵的士族”;由明确祖籍所出之基本功用发展为具有了区分士庶尊卑贵贱、维护门阀社会等级制度的礼的功用;至唐代,则蜕变为一种象征士族传统社会地位的文化符号,失去了礼的功用。  相似文献   

18.
非汉民族在社会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与汉族融合,通过改名换姓、文武科考、婚姻等一系列的形式逐步走向士族化,经过萌芽期——非汉民族早期部落与姓氏;发展期——魏晋南北朝,非汉民族士族化,逐步进入社会的主流阶层;深化期——唐代的非汉民族士族化深入与姓氏混同,民族身份隐藏得越来越深,与汉族同姓氏大族混然一体。非汉民族士族化的过程,在传世文献中有一些相关记载,而出土文献中数量巨大的汉唐碑志更能通过系联而清理出很多重要信息。本文撷取史籍中非汉民族士族化的脉络,从反映非汉民族士族化的典型非汉民族家族碑志入手,史志互证阐述非汉民族士族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9.
魏晋隋唐时期的河东裴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之一。西晋时,它与琅王牙王氏齐名;唐代,它出现了十七名宰相,对当时的历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大量唐代河东裴氏墓志的出土,为解决其族源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河东裴氏“与秦同祖”,其直接祖先是春秋时期秦桓公之子钅咸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失婚妇女的命运有其时代的烙印。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上至皇族妇女,下至平民百姓,再嫁者司空见惯。到唐代,守寡或离婚后再嫁者不在少数,公主再嫁者也不乏其人。宋代尤其从宋代晚期开始,寡妇守贞已逐渐成了士大夫阶层的共识,并被社会各阶层普遍实践。汉唐宋时期守寡妇女的生活变迁无不印证着历史的视角:汉代妇女自由改嫁蔚然成风,唐代妇女改嫁之习气依然,足以证明在唐以前社会不以改嫁为非礼,而宋代以后,随着士族礼法门风向皇室和普通民众的传播与普及,儒家礼法文化逐渐确立其正统思想的地位,并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