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深刻阐明了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育不仅能够促进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加强社会交往、丰富社会关系、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为此.充分利用体育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教学实践中,体育地位已受到了广泛重视,特别是在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方面,体育的作用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对全面发展教育总体质量有着决定性意义,本质上构成了“体育全面发展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总体上包括体态教育、体质教育、体能教育、体育技能教育、体育道德教育等五种“要素”,从不同程度和方面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存在体育教学全面性的问题,倡导“体育全面发展教育”的理念,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人本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审视体育在其中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纵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内涵,人的发展不是片面、畸形与单一的,而是体力与智力、能力与需要、个性与自由的多维度的全面发展,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个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人对人的依赖”中,体育是对奴役的反抗;在“人对物的依赖”中,体育是对异化的拯救;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体育是与生命和谐统一的重要元素,使人获得“完整的人”的人性品格。生命的内驱引发人类本性的体育需要;生命赋予寻求自由个性的体育能力;生命的呈现倡导社会关系的体育实践;生命的彰显实现完整品格的体育价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发挥人所特有的存在本质,体育是实现“完整的人”的生命创建与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的探讨,概括出其科学内涵。通过分析,认为“人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这一理论为依据,回顾和反思我国的体育教育,对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在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及教学形式方面给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丰富的内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别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具有实践性的科学理论,包含了人的生理层面、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多重内在规定性。因此,从原初表达、深层进路、基础保障、必然旨归等多维视角系统地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对当下社会更好地实现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人的需要是人的发展的原动力,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研究从文化哲学视角着手,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力图界定体育文化需要的本质内涵,进而论证体育文化需要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体育文化需要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认为,体育文化需要是人的需要的重要内容,是人类通过体育运动及其他相关形式获得满足的人对健康和自由的需要,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需要。体育文化需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它与体育发展及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人的体育文化需要的产生、满足过程,是扬弃体育的“自在”、“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根本原理之一,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个性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两者作为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对个人和国家都非常重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在体育领域深刻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重要任务和本质要求。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主体动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新形态,主要包括: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塑造身心相统一的个体新形态、构造14亿人口共建共享的社会新形态、打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文化新形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新形态、创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马克思的理论不仅给我们初步描绘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阶段和道路,而且给我们开拓了广阔的视域,对于现实地拓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了辩证的纬度与批判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活动和实践方式对象化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网络文化正逐步改变人们的实践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从文化哲学视角探讨人的全面发展在网络文化下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得到拓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源流,在当代,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又具有了新的理论起点与涵义。“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主体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同时又是其在当代我国改革实践中的发展与创新。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实践价值指向便是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伦理意蕴的观照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3.
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虽然为语文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质疑与商榷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把“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未来社会的目标延伸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体现了我党的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愿望。积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和提升。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所以我们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给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高校思政工作,对于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当前高校德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 ,探讨 2 1世纪高校德育的对策与出路 ,指出要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 ,以教师为基本力量 ,全方位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并提出要将树立理想信念、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使用逻辑归纳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由国家体育转向公共体育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回顾国家与公共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公共体育转向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公共体育发展方式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模型,论证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在分析国际公共社会发展趋势和中国组织理性成熟、公民理性不足的前提下,构建了基于较为成熟的组织理性暂时替代尚未成熟的公民理性的中国公共体育发展方式模型,明确提出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旨在为中国实现体育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的完美结合是 2 1世纪中国教育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一方面要使受教育者实现以一个仅具雏形的自然人转化为具有完整意义的社会的现代人 ;另一方面要实现传统人的现代化。只有这样 ,才能从总体上实现民族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