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身认知观实现了认知范式由经典认知科学的转变,突出身体、心智和环境在认知活动的作用,通过探析"具身"逻辑起点、构成机制解构具身学习,以此为基础创生出情境化具身课程范式、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让课程与教学遭遇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2.
体育语境下,人类身体兼具文明与野蛮两个特征,并通过竞技体育运动表现出来。文明时代,身体的野蛮特征借助竞技体育某些运动方式开始强势回归,引起人们对竞技体育发展和人类身体走向的忧虑。拮取格斗文化领域中的一种奇观体育(UFC)试图探讨此问题。通过历史视角,发现身体的走向陷入了从野蛮的文明到文明的野蛮的历史怪圈;通过文化视角,探究身体的野蛮借助竞技体育这条渠道如何实现突围和回归;通过追问,寻求体育语境中人类未来的身体归路。通过思考,认为人类身体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必须远离过度暴力,从而维护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和实现人类身体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3.
对游戏与体育本质精神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戏活动是在固定时空下进行的,带有规则的、自愿的、具有约束力的娱乐消遣,它属于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行为.体育运动是人类身体本能之中蕴涵的那些运动能力、行为方式、活动内容和能量发泄,是人类自身创造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就是游戏活动本身隐含的那些最为实在的、自然的文化和行为内容,是游戏语境中的一个特殊概念,其中隐含着对于人类起源的解释.站在哲学的视角解释游戏本质精神中的体育运动,对游戏活动与体育运动进行哲学梳理.  相似文献   

4.
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传统课堂空间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未来课堂是一个泛在学习、技术化的多维空间。在具身认知科学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身体对认知的意义,强调心智、身体、背景三者之间的有机平衡和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具身学习的三个特征--涉身性、体验性和嵌入性,指出了无身认知视角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弊端,同时从科学技术和具身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具身交互式教学活动设计的新思路--学习目标的生成性、学习过程的动态性、学习活动的体验性和学习环境的无意识性,从而帮助实现学生身体动作、技术、环境的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一种身体的活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物的肉身之外,还拥有技术的身体,身体的观念被彻底重构,身体正由肉身走向虚拟。在体育电子游戏中,运动的身体被虚拟的技术身体取代。引入身体理论和“后人类”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电子游戏中身体的在场问题进行探讨,对“后人类”时代的体育进行思考。认为,在体育电子游戏中,虚拟的技术身体成为在场的数字具身,而生物的肉身被悬置,体育由身体的活动走向纯粹的信息,由生物的肉身走向虚拟的数字身体,由肉身的在场走向虚拟的在场。这使体育被更深刻地裹挟进入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纯粹的信息世界。“后人类”时代,纯粹信息化的体育排除了人类肉身,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的游戏。  相似文献   

6.
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能使人从异化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精神慰籍和心灵的愉悦,是现代化的人的主要审美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价值创造活动,从本质规定来看,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主体赋予客体以新的形式;客体属性主体化,客体促进主体全面自由发展。主体所具有的特殊的需要、与外界的非特定化关系以及理性特征,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根据。客观事物的性质、结构、关系的多样性,潜能世界和可能性空间的存在,以及或然性规律的作用,是价值创造的客体根据。  相似文献   

8.
教师胜任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职前培养是幼儿教师胜任力生成的重要基础。当前幼儿教师胜任力职前培养陷入“身体离场”、“情境缺失”和“单一预设性”等离身困厄中。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知识学习与能力养成中的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因素,为幼儿教师胜任力的职前培养提供了科学范式。基于具身认知视域,探索与构建幼儿教师胜任力的职前培养路径有:注重现场参与,确保身体“在场”;创设多维情境,丰富体验场域;加强互动反思,激发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身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滥觞于周礼的原初意义上的中国古代伦理学,既与西方传统的唯识主义的伦理学不同,又与那些晚出的业已理学化和心学化的中国伦理学相异,其乃为一种根于身体、从身体推衍出社会人伦的伦理学理论。这种伦理学的身体性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反求诸身的现象学还原的方式把身体视为社会伦理的基础,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身体发生学的追溯把对话主义的“夫妇伦理”视为人类伦理的原型,而且还表现在其通过以行训身而对一种躬行主义的伦理的高度推崇。无疑,这一中国古代伦理学中的身体性的揭示,无论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人类伦理学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对中国古代伦理学真实内涵的一种真正的正本清源;另一方面,它也代表对远离生命之根的、日益独白化的和业已流于唯心主义的现代主义的伦理理念的最早的纠偏和批判。  相似文献   

10.
张文彩 《美育学刊》2020,11(2):38-46
在中外美育史上,身体感性一直处于“心育”的掩蔽之下,身体美学则将其解放出来,并作为美育的重要维度。按身体美学的理解,身体感性教育是一种具身性的生存实践教育,它以身体感官、身体习惯和身体欲望为基本对象,主要通过前反思的身体陶冶、反思性的身体训练以及身体欲望管理等途径,来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这一美育的终极目的。身体美育这一系统性的观念,尽管有“拔高”身体之嫌,但对“心育”传统而言,不失为一种有益的矫正。  相似文献   

11.
在以电脑及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武术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应当被重新审视。当前,武术文化正呈现出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并在电子竞技兴起的当下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日渐成熟的中国电子竞技行业为武术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鲜土壤;主流电子竞技项目的成功范例也为开发武术电子竞技项目提供了借鉴。认为武术电子竞技项目的开发应首先确定以传播和发扬武术文化为主导,以竞技游戏为辅助的基本立场,然后要在游戏设计、竞技模式、赛事组织以及产业体系等方面同步推进,同时发挥新闻媒体及政府的引导和影响作用,并逐步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为武术电子竞技的开发和运营创设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当代格斗项目的文明化进行了剖析,指出格斗方式的分化、娱乐功能的突显、竞赛规则的介入和文化的浸润,是人类格斗项目文明化的显著标志,并由此形成了现代格斗竞赛注重安全、推广理念多样和更为文明的竞赛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武术的特点,从转变竞赛理念、探索新的格斗方式、重视文化信息的传达这三个方面入手,探索了传统武术格斗竞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体育的价值诉求是体育伦理的元属性问题,是对体育"至善"即应然状态的价值追问。体育的"至善"是达成身体自然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体育的最高价值诉求,体育通过审美性和育化性的活动来完成对身体自由状态的价值追求。因此,体育的基本价值诉求的内容包括其最高价值诉求--自由,以及两个基本价值诉求--审美和育化。明确体育的三大价值诉求,可以形成体育伦理"身体性""自由性""自由审美育化三性兼具"的三个属性标准,并可以此区分体育和其他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实证和文化视野二个层面分析职业女性休闲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积极休闲生活方式和消极休闲生活方式的多重交互影响及整合构成了现代社会休闲生活的全部结构。其中,休闲健身是最积极有效的休闲生活方式。同时,在文化视野内论证了作为人的基本文化需要的休闲生活方式,具有内在的自由和创造性本质,强调休闲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发挥着休闲生活方式的文化整合力,通过主体间的休闲行为的交往沟通和语境交流,和谐人际关系,实现自由与超越,在塑造人之形象的同时,重建目标、价值意义上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或产品,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任何艺术作品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以从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层、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它们各具独立性又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足球,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身体竞技游戏。身体竞技游戏是人类以现实社会为对立参照系所进行的、富于生命活力的艺术化身体活动,足球运动根本的社会及商业价值也根植于此。作为游戏的足球运动,已经被我们过度地推向它的对立面———参照系化,遮蔽了游戏中的身体自由与艺术之美。那些被现实的物质追求与外在权利意志所控制意义的身体,无法对属己的身体进行自由地表达,也无法对队友与对手异己的身体作出恰当地回应。以一元化的垂直行政权力为核心、以资源效率为特点的举国体制,在足球这类身体游戏中面临"体制失灵"的困境。从"身体与游戏"视角,对我国足球运动员"技术性"的身体表达实践进行解构与反思,以期我国足球训练思想的改进、足球政策的设计乃至最终竞技实力的提升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ChatGPT作为现象级事件的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案处理、代码撰写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生成性、动态性、敞开性的特征。研发者创造出ChatGPT以后,用户在计算机界面使用ChatGPT,由此构成了“研发者—ChatGPT—用户”的三维动态关系图式。身体、媒介和后人类是情动赋能ChatGPT的三种策略。身体的实在性、集群性和虚拟性是情动赋能ChatGPT的身体诉求;媒介的中介化、泛媒介和知识—媒介是情动赋能ChatGPT的媒介延展;后人类的审美感受、情动感性和后人类主体的生成是情动赋能ChatGPT的后人类意义增殖。作为方法与方法论的身体、媒介和后人类是给予ChatGPT情动赋能的三种策略,其与ChatGPT在理论上形成同构的张力,在实践上实现互补与融通。  相似文献   

18.
依据现象学意向性理论对身体的理解,认识运动技能形式所蕴含的审美特征、意义和价值,感悟生命自我创造精神,追寻生命的审美境界。研究认为:(1)现象学视域下的身体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强调用关联思维、动态思维和整体思维及具身化的行动来理解世界,这些思维与认知方式对于考察运动技能审美体验的本质与意义有借鉴作用;(2)运动情境实质是技能形式展示与情感体验相互融合的意义世界,在技能形式审美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认知、自我创造与自我超越;(3)自我认知:运动技能形式中蕴含着和谐性、精准性、平稳性、变幻性、奇妙性及规范性等审美特征,运动技能形式审美体验过程不仅是身体与技能形式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自我生命内在的一种交流;(4)自我创造:运动技能形式审美体验可以实现思维和感受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技能形式的主体认知、想象、创造及反思,它是一个持续积累、阶段上升的良性循环系统;(5)自我超越:运动技能审美体验既是生命创造精神的一次感悟,也是一次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9.
武极是由阿迪达斯和李连杰共同推出的一个60分钟的预制套路的团体健身课程,通过有效的身心练习使练习者得到身、心、灵的锻炼,帮助现代人缓解精神压力,愉悦心灵,达到"心体谐一"的境界。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极的价值体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极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理念让练习者在得到身体锻炼的同时,起到调节心理、愉悦心情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休闲健身价值。武极练习要求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具有和谐价值。整套武极课程处处体现出美学艺术价值,并创造了具大的商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Physical Literacy作为一个西方舶来品,在本土释义过程中出现了 “体育素养”与 “身体素养”2种不同理解。在阐释 Physical Literacy提出背景、内涵与理论基础之后,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理解的论证思路,指出 “体育素养”的释义是对具身性认知理论的忽视与窄化,也弱化了 PhysicalLit- eracy的丰富内涵与意义。“身体素养”是更科学、合理的解读与阐释,符合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现实情形。进一步分析国内外 Physical Literacy的不同测评体系,指出当前的测评体系均未能较好诠释 Physical Literacy概念中的具身性认知理论,并对 Physical Literacy测评能与不能的问题进行探讨, 最后提出我国身体素养测评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