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4):35-36
  相似文献   

2.
王丽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6):48-49,67
"遘"字句是闽语莆仙方言中一个特色句式。本文从"遘"字词性及其使用入手,具体分析助词"遘"字句的相关格式及其用法,并探讨此句式在福州、厦门等周边闽方言区的使用情况,从而展现莆仙话"遘"字句处于过渡性状态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7,(4):62-65
关于谥法的起源有各种说法,一般认为起于西周初。甲骨卜辞中的祭祖卜辞记录了商代先王的名号,经过对这些商王称号统计后可以发现:四期卜辞以前的商王尊号一般采用表示大小含义的冠首词加上天干来称呼,而五期卜辞对商王的尊称则遽然发生变化,绝大多数冠首词都是文、武、康等表示褒扬意义的称呼,与后世谥法制度成熟后定谥的方式极为相似,这说明商末卜辞中的商王庙号已经具有了后世谥号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义和句法两方面讨论了表存在关系的汉语"有"字句和英语"there be"句型。对语义的表达和句法的生成方面的探讨,有助于理解和习得英、汉语存在句型。  相似文献   

5.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6.
试论“被”字句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了“被”字句在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介绍了语法学界相关的、可以利用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被”字句教学的原则:突出语用,兼顾句法和语义。建议教学分为3个阶段进行:1)从“被”字句的不如意色彩入手;2)介绍中性色彩的“被”字句,突出其语篇功能;3)介绍“被”字句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7.
"差"是罗田方言中极其常见的口语词,既可以单用,也可以叠用,其用法非常灵活。本文试图从句法形式、句法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对罗田方言中的单音节形容词"差"及其句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得”字句 A段的词语。分四个部分论述 :1 .A段词语的词类性质。指出 A段一般是名词性词语 ,但有时也有动词性词语。 2 .A段词语的句法功能。认为 A段词语主要作句子的主语 ,但有的也可在句首作状语。 3.A段词语的语义功能。认为 A段词语主要用来表主事(包括施事、准施事、系事 ) ,有时也用来表客事 (受事、准受事、成事、使事 )。 4.A段词语的语用功能。认为 A段词语在语用上主要用来作主题 ,一般是有定的 ;并指出 ,因语用表达需要 ,A段词语可以省略或隐含  相似文献   

9.
"送"在长沙方言中兼做动词和介词,做介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是长沙方言的被动标记之一,和其他成分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送"字被动句。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被动句相比,长沙方言中的"送"字被动句较有特色。从句法格式、语义特点探究长沙方言中表被动的"送"字句,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普通话中常见表被动的"被"字句进行比较,以阐述其差异。  相似文献   

10.
九寨沟方言“把”字句、“给”字句是很有特色的两种句式。文章主要对“把”和“给”出现的条件及语境作静态描写。从而了解九寨沟方言在语法方面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岛”在甲骨卜辞中有三种常用意义:刈草或放牧;牧草或牲畜;刈草奴隶或畜牧奴隶。本文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就“岛”的另一种动词义进行讨论。在本文提到的四家观点中,笔者赞同于省吾先生的释义,在其基础上从音韵和传世典籍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岛”的另一种动词义就是“喜悦”义,最后列出所举六条卜辞的释文。  相似文献   

12.
"芻"在甲骨卜辞中有三种常用意义:刈草或放牧;牧草或牲畜;刈草奴隶或畜牧奴隶。本文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就"芻"的另一种动词义进行讨论。在本文提到的四家观点中,笔者赞同于省吾先生的释义,在其基础上从音韵和传世典籍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芻"的另一种动词义就是"喜悦"义,最后列出所举六条卜辞的释文。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里的"为"字句应该分阶段来看,"为……所"结构产生之前的"为"字句,一般来说,还不是被动句,只有到战国末期"为……所"结构产生,才标志着"为"字被动句形成。  相似文献   

14.
程慕宏 《学语文》2002,(1):22-22
先看句子:“写作,实际就是检阅你的军队,把那些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当场抹去他的名字,叫能行的来代替吧。”这是孙犁先生《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中的句子,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此句疑有不妥,今略作分析,以为同行备课一助。 原句是一个“把字句”。“把”字句的句法特征是,“把字句中的动词不能再带有受事宾语,但是可以带其他性质的宾语”(倪宝元、张宗正《实用汉语语法》,第154页)。原句中“抹去”带有受事宾语“他的名字”,因此不符合“把”字句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单音反义形容词(如“高-矮”)在有字句“中的句法功能入手,探讨汉语句法格式对形容词的分布制约和语义支配。文章论述了单音反义形容词在某些位序中具有选择的偏离性:其一体现在单用形式和扩展形式的对立,其二体现在强态形容词和弱态形容词的对立。文章还论述了形容词的语义表征具有多元性,不同的句法制约使形容词具有称代义、描绘义和兼容义。  相似文献   

16.
动作“在”字句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动作“在”字句的语义特点、句法特点、语用特点以及动作“在”字句中物体的位置和参考位置的关系,并归纳出动作“在”字句在位置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句式义。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记载的商代羌族,实已成为殷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是商重要的战争对手,也是商代祭祀牺牲的重要来源,他们还为商从事农业劳动及其它杂役。他们与商的关系时好时坏,他们为商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的研究要从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在句法上,介词“把”连同其宾语置于动词前,以避免动词后形成太多短语。在语义上,“把”的典型宾语是受事。在语用上,“把”字句用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印度尼西亚语中没有类似结构,所以学习汉语的印度尼西亚学生一般避免使用“把”字句,或者使用错误。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几方面考察"得"字句的限制条件。语义上,补语所表示的结果、状态、程度等必须缘起于"得"前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句法上,否定式补语、"把"字句和"被"字句主要动词带的补语、二级补语等不能转换成状语。重动句的谓语动词通常不能是非自主动词;补语语义指向动作的重动句是否表示惯常性的行为要视整个句子的情状而定;动作行为为旧信息时一般不使用重动句。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是殷人占卜时刻下的记事之辞,其中蕴含着有关乐舞文艺的丰富内容,涉及乐舞的本质、功能等问题。在以"帝"崇拜为核心的文化背景中,殷人一方面将乐舞视作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本质上属于一种宗教祭祀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娱神;另一方面又对乐舞抱有实用功利的态度,希望通过娱神,发挥它在祈求降雨、征伐胜利以及拔除疾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体现出"轴心时代"以前的我国乐舞文艺观念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实用功利的倾向,并对后世文艺观念产生了或突破或继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