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观是韩愈早年的挚友,以古丈知名当世。相对于拥有生前身后名的韩愈来说,李观身后颇为寂寥。本文通过考察韩愈与李观的交游,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李观在中唐古丈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韩愈的交游重新审视古文和古文运动,认为:柳宗元作古文不像韩愈那样弘扬古道,而是以自己的生活、思想、性情为文,缺少与韩愈共倡古文的自觉。韩门弟子李翱趣味重在修史,张籍为韩愈所重却乐与白居易、元稹以诗为务,皇甫的好新奇与古文的传古道有所不同。张籍弃俗而从好古文的寂寞之道以及李翱的不合时俗而学古文,可见古文处世的艰难。在韩愈的其他交游中,孟郊创作的趣味在诗,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重诗且言不称古文,同样说明古文在当时声势的微弱。  相似文献   

3.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借助于恢复先秦两汉散行奇句的古文,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风靡一时的骈文,以复兴儒学,捍卫儒家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了"志在古道"、注重实用、"陈言务去"、"词必己出"、"不平则鸣"及德、文兼修等一系列古文理论;柳宗元则提出了"文以明道"并"及乎物"、"有乎内"与"饰乎外"之结合、人品与文品并重及文人相亲的古文观点.较之于韩愈,柳宗元的文道内容则更宽泛更丰富,更重视"道"的现实性问题,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方面,则更为强调.韩愈、柳宗元共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唐代古文理论体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能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和优秀的古文家,与他创造性地继承韩愈古文的艺术传统是分不开的。比较而言,欧阳修对韩愈古文艺术精神接受者多,而对韩文艺术风格和创作艺术,则既有所接受,又有所超越。就风格言,主要接受的是韩文优游、平易的一面,而且在探索韩文源头时,最为心仪的是《春秋》、《史记》的审美风范。就创作艺术言,一则表现为学韩文的以诗为文,以辞赋为文和以骈文为文,而别创风神之美;二则表现为虚字的重复使用,韩用虚字主要是造成文势的开合、气骨的雄健,欧阳修却多用以营造优柔、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对于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风格,学术界历来习惯于从文体的角度来探讨其文学价值,对其产生的动因很少讨论,其实,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风格与他倡导的古文运动有紧密关系。韩愈试图通过唐代盛行的诗歌形式来推动古文运动及创作,以此来宣传儒家的道统说。  相似文献   

6.
试论韩愈古文与小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与传奇生成于同一文化环境。小说与韩愈古文同其叙事性,证明了二者确有通同之处。韩愈融通古文与小说的创作尝试可分为“小说古文”和“古文小说”两个层面。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是古文与传奇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韩愈“小说古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小说对于韩愈古文的影响还表现在后者对可读性的追求上。韩愈还熔古文与小说于一炉,大胆创新,写出了被人称为“古文小说”的《石鼎联句诗序》和《毛颖传》。中唐时文学审美的大趋势是由雅人俗,时风众势,韩愈不可能遗世独立。小说与古文两种文体间的天然联系对促成韩愈古文与小说的艺术交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纵观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文学理论发展及文体革新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政治的因素,又与文学家自身的理论主张及文学实践密切相关。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与中唐时期强烈要求政治改革的政治环境、强烈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呼声相适应,韩愈、柳宗元以各自的理论主张与文学实践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韩愈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打着复古的旗号来变革古文,提出了一套适合当时时代要求的古文创作理论。这套古文创作理论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自先秦以来所形成的特定的美学背景感召的结果。文章将分别论述韩愈古文理论生存的美学背景。  相似文献   

9.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文学成就,与他们很好地解决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是分不开的。韩愈提倡“闳中肆外”,柳宗元提倡“旁推交通”,他们都采取的是广泛师承,转益多师的科学态度,在传统与古人的基础上创新。  相似文献   

10.
韩愈致力于倡导"文以明道",反对古文写作时的简单模仿,其深层原因就是作文者要注重内在的个体道德修养,这承袭了先秦心性论的传统,开启了唐宋思想转型。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文章由骈趋散的过程中,韩愈、柳宗元并肩取得的古文成就具有重大的界标意义。一方面,在他们之前文坛内外推进文风与文体改革的各种努力有了归宿;另一方面,韩、柳成功确立的古文范型,决定了后世古典文章学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村语的声调在同语族的语言中属于较多一类,有它自己的特色。在与同语族猪语言的比较中,它与黎语的对应关系最为整齐,这说明了现代村语的声调主要是从原始黎语文发展演变而来的,至于个别调类与黎语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那是村语从原始黎语支分离出来后独自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关目”是关于戏曲结构情节安排和构思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明代戏曲评论家品评元人杂剧和明代传奇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戏曲关目理论,这些理论在戏曲创作实践中的自觉运用,形成了他独特的戏曲关目艺术:关目新奇有趣,细密紧凑,关注人情。李渔的戏曲关目理论及创作实践,对我们深入了解其戏曲创作成就及繁荣当代戏曲文化事业,提高创作、改编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朝鲜文学家李植在散文创作上深受韩愈影响,其《送权生尚远序》与韩愈《送董邵南序》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宽慰友人、抒发怀抱为主要内容;两序都有巧设铺陈、错落有致、微言大义、语短情长的艺术特征。但两序思想旨归有所不同,前者意在"警",后者意在"留";语言风格各异,前者坦诚、直率,褒勉鲜明,后者含蓄委婉,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5.
李绂是清康雍时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在程朱理学盛行之际,他专治陆王之学,学术上独树一帜。不仅如此,李绂的古文思想也与众不同,既不像其他理学家那样重道轻文,他注意到了古文本身的独特性,也不像其他古文家那样以义统法,而是着重寻绎古文创作的文法经验。李绂的《秋山论文》及其文集《穆堂初稿》、《穆堂别稿》等,都充分展现了李绂独具特色的古文思想。文章通过对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欧文书》的解读,来探讨李绂的古文思想及其在清代散文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人多以为韩愈、李翱关系交恶,批评李翱不知尊长。该文试图从资料排比考索中重新审视韩愈、李翱关系,也就此解答前人对此二人复杂关系的疑惑。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关羽并无绝伦超群之处。宋元以来,在统治者的提倡之下,关羽崇拜之风日盛,明清时期到达顶峰。宋元时期关羽形象的演变以及明清时期关羽形象的诠释与关羽崇拜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现象,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中唐古文家李观以古文知名当世,韩愈与其交好,为其作墓志,称其“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他在古文运动之前英年早逝,留给世人诸多遗憾。其生平事迹在历代文献中记载甚少,专门研究李观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整理回顾前贤学者对李观的研究成果,可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对李观进行恰当的文学评价和适当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双栖于港台的文学大家 ,余光中不仅有其独特的散文创作风度 ,也有其个性化的散文批评理念。这主要表现在 :对散文内涵作融汇中外古今的阐释 ;对散文功能作情、理、意、事、景、物的六项定位 ;散文文体的泛化分类 ;对知性与感性、以及学者散文的独特观照等方面。余光中散文理念又以批评视角、美学原则、文论风格及研究方法等层面为 2 0世纪散文批评带来新气象和新启迪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作家余光中不仅创作了大量表现乡愁的诗歌,而且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散文。其散文感受深刻、见解独到、真情和理性、幽默与庄重较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堪称心灵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