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美玉 《广西教育》2004,(7B):43-4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而语文教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周围的环境进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日趋恶化,也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会使语文教学更富有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语文课文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段、开展实践活动来渗透环境教育,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应将环保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挖掘环境保护的教育题材,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造美好的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生存条件中,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如今,环境问题已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环境教育是必要的。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在基础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特别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闲暇意识".只有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度,语文教学才能受学生欢迎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引入"闲暇意识"是语文学科本质的体现,是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是语文教学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提倡闲暇读书,闲暇教书  相似文献   

6.
过去,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重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在全世界人民都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大力提倡挽救绿色,拯救自己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做一份自己该做的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水平,还能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让环保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性学科,语文的学习伴随着人的一生.而小学语文又是语文学科的基石,所以,小学语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是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创新意识,概括地说就是革故鼎新、锐意进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当然也包括语文教学以新的历史使命.本文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欲通过探讨创新意识内容、特点及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探索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环境教育缺失的教学现状,转变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积极的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1.
胡映雄 《教师》2013,(3):50-5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的课文,从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巧妙渗透环境意识和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研究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两方面具体地介绍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绿色的地球是人类生生不息的载体,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环保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堂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联系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可以寓环境教育于课文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问题的两类表现;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2.运用人地关系模式图,分析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说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联系实际,了解本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3.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行为;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及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利用相关图表、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关注生命是新世纪人类教育理念的呼唤,语文教学中人本教育的缺失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与创造潜能的开发,语文教学中的人本探索是开拓语文教学新境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用创新思维实施语文教学,从而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 行为应指向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学习行为。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必须强化对象意识、环境意识、目标意 识、自主意识和裁判意识。五种意识的强化,能引发语文有效教学互动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环保教育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已日渐凸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在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的今天,语文教学应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环境教育在语文课上绽放异彩,让语文课堂成为环保教育的沃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语文的这一性质,作文教学是关键.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基本成熟,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但身体机能还不健全,独立意识还不强,情感具有模糊性,对人对事的客观性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只有深入挖掘作文教学,才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作文前指导和作文后指导.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语文新课标中关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具体明确阐述,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教学理念.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意识呢?我认为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帮助语文教学展现语文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特别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闲暇意识"。只有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度,语文教学才能受学生欢迎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引入"闲暇意识"是语文学科本质的体现,是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是语文教学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提倡:闲暇读书,闲暇教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