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代墓葬形制与墓前神道石兽的形成,不仅受制于汉代丧葬礼俗的直接因素,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由于其地域、传承、及其相关背景的不同,各地石刻造型均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汉代丧葬礼俗的日益完备,墓葬形制、墓前石刻的确立,为我国陵墓形制及石刻的形成奠定了一个最基本的轮廓。  相似文献   

2.
"墓葬"源于古人"入土为安"的观念,主要是出于对逝者与灵魂的敬畏。冀中地区在唐代属于河北道,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且人口较为稠密,发掘的墓葬十分丰富。墓葬形制是一个古墓最直观的反映,且具有等级之分,不同身份的人去世后,会选择不同等级的墓葬形制,因而墓葬形制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从初唐到晚唐,墓葬形制多样化,呈现出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对研究冀中地区的墓葬文化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巴泽雷克文化是分布在萨彦—阿尔泰山的一种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其目前发现的都为墓葬,以中小型墓葬为主。本文就其中小型墓葬形制进行简单的整理,认为该文化以单人侧身曲肢葬为主。绝大多数为木椁无棺墓。超过一半的墓葬有马,但是有马随葬的都为木椁墓,而石椁墓和木棺墓没有。尸体头向有向东或西,但面向都为北。  相似文献   

4.
古代墓葬在历史阶段中各具特点,但又显示了一定的演进趋势。墓葬形制跟从于地上建筑的发展而变化,随葬品的设置逐渐向人们的生活情趣靠拢,葬具的变化表现了古人灵魂信仰的松驰。  相似文献   

5.
管琳 《时代教育》2010,(6):64-64
宗教,在辽朝兴衰成败的二百余年间,一直深度渗透于辽王朝的各个领域之中.无论是政治、军事、生活、习俗,还是文化、艺术,辽代宗教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其相应领域发生着或多或少联系和影响.辽代乐舞作为辽代文化艺术领域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艺术种类,与辽代宗教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互为影响.本文在总结辽代宗教文化与辽代乐舞文化关系的基础上,简要地概述辽代宗教文化与辽代乐舞文化的三个突出"共同点",力图从宏观上分析辽代乐舞文化与辽代宗教文化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传统,建国后却大量使用玉器。从造型、文饰、功能上分析辽代玉器,可基本概括出其主要汇蓄有中原汉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契丹民族文化等因素。分析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对研究辽代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传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惕隐作为辽代管理和教化宗室的重要官职,其选任通常需要显赫的出身作为基本门槛,功勋声望作为重要依据,道德标准作为部分参考。惕隐的本职工作是皇族籍贯的编修和皇族的教化,但位高权轻,存在兼职情况。辽代早期由于征伐不断和兵制特点,惕隐需要行使军事职能;辽代中后期,惕隐因出身特殊作为皇室的象征而固定为行使礼仪职能。惕隐的选任通常具有传递重要政治信息、稳定政局和笼络人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辽代法制史的学科性质,研究现状,研究趋向、辽代法律制度的,契丹传统法律化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契帱习惯法的法律属性与中华法系的关系等研究在当代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穆宗在历代史书中非议颇多,大都将其定格为人格缺欠的暴君.然而,擞开其人格残暴的特征,回归于大辽历史之特定时期,穆宗亦有诸多作为.他停止南侵、稳固南疆、平息诸叛、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大辽中期的鼎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辽代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游牧民族狩猎习俗的文化基因注入了契丹民族的血脉.辽代皇帝的捺钵管理制度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和朝代特点,由统治者所引领的狩猎习俗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鹰猎是辽代皇帝狩猎的重要内容之一。辽统治者对鹰猎的推崇最终成为辽王朝湮灭的序曲.  相似文献   

11.
虞仲文四岁作诗,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神童.他早年进士及第,累仕州县,以廉能著称,为辽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多才多艺,精于绘画,尤善人马、墨竹,为辽末艺术大师.他拥立北辽,为挽救垂危的辽王朝作出了贡献,是辽金之际颇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在辽史研究中,官制是薄弱环节,由于辽代官制具有北、南“双轨”的特点,许多问题更易混淆。南面官系统,资料零散、残(?),国内外研究者涉足甚少,而且大多以“虚设”否定南面官系统的地位。本文从辽代翰林院的设置、演变、职掌诸方面尽可能予以系统,全面的探讨,并在某些方面与唐代翰林职官做了必要的比较。笔者肯定了辽代南面官系统翰林院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在辽时隶西京道,其坝上发展畜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坝下发展农业的优良传统为辽代经济的整体发展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为辽代大规模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农业经济主导地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进了民族同化与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概述了辽朝获得医术的方法和辽代医学发展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辽代崇佛之势远胜同期的南方政权。作为一种文化,佛教曾对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后世却有“辽以佛亡”之语,认为崇佛加剧了阶级矛盾,使皇帝疏于政事,最终导致亡国。其实,辽亡与崇佛的关联,绝非简单的崇佛之故,而是几无限制的崇佛,其深层原因则是统治者及其制定的佛教政策使然。  相似文献   

16.
辽代金属面罩与网络是契丹族葬俗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根据目前已知的考古文献资料,出土金属面罩的辽墓约30座,出土面罩近40面,其中铜质20余面,银质6面,金质2面。质地不同,反映出墓主人身份的差别,已知出现最早且规格最高的是公元1018年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的2件金质面罩。旅顺博物馆收藏面罩11面,包括铜质9面(其中2面鎏金),银质2面。这些面罩系日本殖民统治旅大时期从我国北方地区所获,除1件金代面罩外,其余10件都属于辽代晚期,其出土地赤峰、朝阳、锦州等都在辽上京道和中京道行政区划范围之内,是遵从辽代的丧葬风俗而致无疑。10件辽代面罩都属于成年面罩,其中银质的一面身份较高,为契丹贵族。  相似文献   

17.
契丹是古代北方地区古老的民族,在历史上建立了辽政权,在本民族与中原王朝及周邻民族的往来中,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并在辽代墓葬壁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契丹的历朝皇帝都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使畜牧业、农业、渔猎、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这些经济类型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契丹人食物的全部来源,饮食文化在此基础上展开与发生。在辽代墓葬壁画中,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获取食物来源的经济类型场面和备食、烹饪、宴饮、进酒、进茶、茶道等饮食过程,形象生动,画面宏大,反映了契丹民族对饮食文化的热衷和挚爱。  相似文献   

18.
辽代储君考     
辽代是公元10世纪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其储君册立问题上,由于受到草原固有制度——世选制的影响,导致所封授的储君封号与中原王朝相比不甚相同,可以说是种类多样且特点鲜明。对辽代储君的考证分析,说明辽代储君之册立实为世选制与世袭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辽代墓葬中出土的墓志资料中,蕴含着十分珍贵的反映辽代丧葬礼俗的资料,这些石刻资料反映了辽人丧葬习俗中的“聚族而葬”、“堪舆因素”、“权殡厝葬”、“治丧官”、“结庐守陵”、“辍朝致哀”、“赙赠常式”等。  相似文献   

20.
辽代墓志是研究辽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已有诸多成果对其进行著录校勘,但仍有错录之情况。本文择取刘宇一、萧莹、驸马萧公平原公主、张守节、张懿五方墓志,结合拓片、原石、著家录文及其他文献资料进行校勘,以期为辽史学者提供更准确的史料。此外,欲避免辽代墓志错录,仍需著录者在更加仔细核校原石或拓本的同时,增强自身对碑别字、俗字的辨识能力,并增加历史典故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