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身体是形神相合,身心一如的生命整体。教学作为一种身体性的实践活动,身体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身体被教学所形塑,教学受身体的制约和影响。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成为一个统一整体。作为一种生命整体的身体,它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属性,即身体的自然性、身体的联系性以及身体的主体性。身体蕴含丰富的教学意蕴。从身体的三方面属性出发,阐释身体的教学价值。就身体的自然性而言,教学受制于身体的承载能力;教学受制于身体发展的时序性,以及教学受制于身体的自然天性。就身体的联系性而言,教学是身体的历史承续;教学是身体的接物联天。就身体的主体性而言,身体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比较而言,身体素养、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对于不同国别的教育研究者而言不可能有太大的差距,而心理素养则会因社会环境的不同、传统文化的制约和民族特性的影响出现整体上的差异。本文无意对心理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仅就一些较为重要而又常易为人忽视的心理因素对教育...  相似文献   

3.
缄默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整体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缄默知识在职业院校的实践性教学中真实地存在并发挥特殊的作用,如帮助职校生更有效地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并且是长久的,也是节约心理能量的。而基于这种特殊作用可以建构出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策略,使教师成为缄默知识的开掘者;通过"学徒制"模式为职校生建构知识创造条件;通过良好的氛围以促进缄默知识的显性化等。这意味着缄默知识具有浓郁的实践性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预期学习结果为起点,评价先于教学活动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能有效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在逆向教学设计基本理念指导下,对高中数学"幂函数"展开设计,并提出逆向教学设计应该做到:剖析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习评价;注重知识建构,形成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堂好的物理课就像是一首优美的曲子,教师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物理课程的严谨、抽象性,再加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更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掌握课堂教学艺术,建构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课堂中实现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的发展,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所在.  相似文献   

6.
教学艺术是什么,这是教学艺术理论和实践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其答案实际上是人们对它的不同理解。种种关于教学艺术的理解就构成了教学艺术的意义世界。日常话语中的教学艺术和理论话语中的教学艺术虽有联系却是不一样的。就实质而言,教学艺术就是教学自身。  相似文献   

7.
论教学价值的幸福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造幸福的人,是教学的重要目标,重要的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的幸福取向意味着教学关注、给予与实现学生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可以解释为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生理、心理和伦理都能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这三者的统一体。因此,教学目的应追求学生的身体、心理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伦理需求;教学过程应是知识教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伦理发展相统一;教学关系应塑造"关心型"师生关系;教学评价应该体现"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我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走进鲁迅"单元,这是教材唯一的以人物为主题组织的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理解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编排逻辑,把握单元整体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做文本和学生知音,从普通读者的视角、教师的语文视角和学生的学情视角解读文本,建构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单元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单元特点、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鲁迅的世界,感受、理解鲁迅的思想精神,初步学习体会鲁迅文章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儿童游戏通论》第八章第三节关于积木的特性和教学潜能中,就社会学习而言有这么一段话:幼儿用积木可以建构自己喜欢的、真实的和想象的物体,可以在积木角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想建造或重新安排“整个世界”。那幼儿建构的“世界”究竟哪里来呢?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是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学习理论。就知识观而言,它持知识相对论;就学习观而言,强调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就学生观而言,强调"有准备的头脑"。本文结合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特点,探讨将这一理论运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途径及意义,指出二者的结合不但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对人性独到的见解,认为杜威在人性观基础上的道德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人的道德化的必要性;道德的可教性;德育的性质、目的与方法以及德育的教育标准。指出其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学道德性是教学永恒的价值追求,其主要的实施途径就是通过教学的主体以及客体载体,对教学载体道德性的反思,必将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学的道德内涵。  相似文献   

13.
老子提出的"行不言之教"是其德育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其天道观和人性论的分析,可以看出"行不言之教"就是要"遵道而行,无为而教",即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实施道德教育。"行不言之教"作为隐性德育的代名词,将教育意图寓于友好而自然的关系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并淡化教育痕迹,体现了道德教育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育德是学科教学的内生追求,学科教学是育德的有效途径,学科育德的特征是隐性育德。学科教学的现实样态主要体现在育德缺位、课堂育德、育德随意化、育德运动化。要充分发挥学科育德价值,提高学科育德效果,必须增强学科教师育德观念及育德专业化水平,发挥多学科育德合力,定期开展学科育德教研,在课前设计、课堂活动及课后实践中都要凸显育德价值,借助健全的学科育德支持及评价机制,让育德真正走进学科教学日常生活,以学科教师务实而富有实效的“常态化”工作,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论在形式与内容、言与意、笔与意的关系上是后者决定前者的。换言之,中国的艺术创作观就是崇意观。通过对中国美学“崇意”观——以意为主、意在言外和意在笔先等的细致梳理和整合,中国古典艺术对语言形式的超越和对主体心意的执着这一特征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相似文献   

16.
“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系列课程之一,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德育功能的具体内涵。本文认为,要充分发挥法律基础课的德育功能,必须明确法律基础课的学科性质,建构有效实施德育的法制教学内容体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实现机制和科研作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由于音乐艺术本身的情感特点,在钢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演奏者充分的把握钢琴作品的内涵,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演奏者的演奏热情,以便于更好的表现情感。笔者认为,钢琴教学应该从艺术情景、学习情趣、点燃情感三个方面加强对钢琴演奏者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承担着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育人任务。构建“德美一体”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健康向上、包含丰富道德底蕴的文学作品,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中美好的事物来启发、诱导、熏陶学生对美好、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把关育与德育相结合,把做人的道理蕴涵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用美引善、以美诱善,使学生产生对可贵品质的敬仰、亲近、向往的情感。教师通过创设充满审美愉悦的课堂氛围激趣引思,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丰富文学内涵,使学生在接受精神审美,享受审美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活跃思维,提升兴趣,使德育、智育、美育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种模式既是对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有益尝试,也是对落实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本质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中文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除了本身所具有的专业价值以外,也蕴涵着深厚的育人价值。以诗歌教学为例,通过细读文本,强化学生的悟性思维;通过分析诗歌意境,养成纯正鉴赏趣味;通过情感体验,渗透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