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景  朱红祥 《文教资料》2008,(27):100-101
农村和城市家庭在教育观念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知识本位倾向.知识本位取代伦理本位成为家庭教育现的主流意识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德性本位是家庭教育观的主体性回归,家庭教育观必须回归到教育的德性上来,重视德性生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如何选择和传递知识是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一定意义上决定教育的实践形态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知识观在教育经历了变迁,澄清知识教育的功用与价值,在理论层面、政策策略方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反思与建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4.
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根本上说,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随着科学观从知识论向文化论的转变,教育观也面临着重大转变。新的教育观倡导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文化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将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走出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的困境,而且还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辟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新教育观的呼唤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近年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各方面影响与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传统的知识现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的网络性与知识的非良构性。这引发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形成了以对话教育观、创新教育观、自主学习观以及实践教育观为主要特征的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反映在历史教育中就是历史事实的机械讲述和记忆。换言之,历史教育只注重"是什么",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为什么"和"怎么样"。随着教育观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观教育到广义的文化观教育的转变,教育应面向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必然。历史课程作为学校人文课程的核心,其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重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有两种功能,一种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让人认识"物";另一种是以"人文思想"为对象,让人认识"人"本身.突破当代人类的"物化"生存方式,需要重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育要对"物化"生存方式进行批判,确立时代的精神主题,让人类获得一种对自身生存命运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扎根于我国教师观念中的、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知识本位”的教育观之贡献进行肯定的同时,重点对其症结及存在的流弊作了合理的反思,指出持这种观念的教师已无法应对现代教育的挑战,教师只有实现教育观的彻底转轨——从知识论、认识论的立场转变到德性论、创造论的立场上来,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知识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 ,知识为教育提供了内容 ,教育传承并推动着知识的发展 ,人们的知识价值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以历史的眼光看 ,随着人们的知识价值观的时代变化 ,人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08,(11):26-27
孟建伟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知识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知识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将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内容,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从教师和课本那里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1.
犹太民族之所以耀眼于世界各个领域,他们认为这是造物主对他们求知精神的回报。  相似文献   

12.
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观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即解构现代性下的知识合法化条件.呈现知识的非合法化条件,提出后现代条件下的知识再合法化条件;阐述了该理论对当代教育观的影响与启示,即差异多元的教育目的观、多元非垄断的课程观、动态生成的教学观和多元互补的教育研究观。  相似文献   

13.
杨现勇 《现代教育科学》2005,47(1):13-16,19
知识和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关系,知识为教育提供了内容,教育传承并推动着知识的发展,人们的知识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以历史的眼光看,随着人们知识价值观的变化,人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一 语文知识,作为运用语文文字规律的理论概括,它是掌握听说读写能力与提高听说读写水平的工具。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代宗师、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认为其作用有四个方面:一.“可以使学生由不自觉达到自觉,即使说复杂的话也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不犯语法错误。”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西方学术界,关于知识观的探讨一直是西方哲学流派争论的焦点,同时各方对知识观的不同解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教育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从知识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康德对于人类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分析以及对教育过程中个体主体性的认识,并以北京市十一学校为例来审视康德教育观的价值,如此研讨和辨析,以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人本教育观论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本教育观经历的曲折历程,接着指出坚持人本教育观的基础和前提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人;最后着重论述了人本教育观的实践,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师知识的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因自身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受教育经验等使其带着某种前提进入教学,由此也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也表明个别化的教师知识在教师工作中的独特价值.以往,由于对教师的工作性质的误解,其内容被界定为"传授知识",致使教师知识的情景性、动态性与个别性被漠视,教师的教学行为被扭曲.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就要关注他的缄默知识与实践智慧.为此,要充分认识到转变教育观念、反思和行动研究在教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博尔诺夫危机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危机”一词,在希腊语中具有公开、分辨、选择,以及判断、评定、决定的意义,从词源上看,危机还与净化相联系。总之,从本质上看,“危机意味着净化”,“危机意味着决断”。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借用“危机”一词。意指“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又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  相似文献   

19.
回归生活世界:教育观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是在交往中实现的。生命的价值只有通过交往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细细地感悟、体验后才会真正内在于人。教育是最有交往价值的活动,应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发现、挖掘和提升。生活世界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要关注生活世界,为此,要重建教育观,重新定位学校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观转变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