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析学的社会文化学派成员认为神经症起源于文化缺陷。本文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翁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神经症人格作为切入点,在卡伦.霍妮和埃里希.弗洛姆的心理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探究了霍尔顿的内心世界。研究表明,由于其不幸的童年以及他所在的社会文化缺陷,霍尔顿发展了一种以疏离性为主导、自谦性与侵略性并存的神经症人格,表现为焦虑、极度紧张、自我矛盾、自我逃避、高度幻想和自我迷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傅燕晖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6):56-58,66
霍尔顿是美国中产阶级子弟,他孤寂、彷徨、痛苦,对这个世界有着种种困惑,在成长的呼唤面前踌躇不前,甚至逃避。霍尔顿所生活的社会对其精神失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关爱的缺失也使霍尔顿对社会无法具备成熟的视角。但是,在经历了生与死的洗礼后,霍尔顿逐步走上理性、成熟之路,以爱来宽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最终回到社会的怀抱。  相似文献   

3.
霍尔顿是个复杂的矛盾体。表面上他满口脏话、不求上进、抽烟酗酒还招妓女,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但是劣迹斑斑的表象下面,隐藏的是一颗善良、淳朴和宽容的心。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剖析了霍尔顿身上所潜藏的善良品质,挖掘了他身上蕴藏的闪光点,还问题少年纯洁善良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运用拉康关于主体心理结构三个级别的理论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因境进行剖析,认为霍尔顿的心理发展在短短两天三夜里经历了不同时期。“镜像阶段”霍尔顿形成虚幻但完美的“自我”——做童真的救世主。在象征级中,霍尔顿感到“父亲之名”对镜像的强大威胁,被象征性的阉割了。最终,霍尔顿徘徊在想象级和象征级间无所适从,不时表现出想回归真实级的冲动。  相似文献   

5.
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一番自我确认、自我定位的痛苦煎熬。《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他既渴望生活,又想逃离生活,始终相信“生活在别处”。典型的再现了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迷惘。  相似文献   

6.
乔海珠 《文教资料》2011,(25):33-34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描写青春期少年霍尔顿以他特有的敏感冷眼观看世界,捕捉社会的虚伪和混乱,同时做着一场白日梦。小说叙述了他精神崩溃的过程,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本文解读剖析了霍尔顿的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霍尔顿对现代社会的堕落,虚伪和冷酷厌恶之极,觉得自己与周围社会格格不入从而无处可归,因此他渴望探寻一个恒久的纯真的儿童世界,并且渴望寻找自我.但他的探寻一个违背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另一个又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所以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8.
流浪汉小说中的流浪模式基本有两种:生活流浪和精神流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为了寻找精神家园进行了痛苦的精神流浪。他的精神流浪经历了从模糊到明朗化的颇为曲折的变化过程,而且他的精神流浪具有自我放逐的意味,是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对生活的反抗。  相似文献   

9.
和不同人物接触,经历各种游戏的霍尔顿.考尔菲德被解读为"问题少年"和"神经症人格"。这种观点忽视隐藏在表层言语行为之下的深层价值体系。他的失望、苦闷和坚守,与其说是青少年成长的问题,不如说是成长中的少年对现代社会主体性建构的批判。虽然,面对物质文化生产再生产中的内在需要对主体性建构的影响,生命个体的力量是弱小的;然而,放弃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工具、听从内心召唤和坚守自我也是一种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10.
在《麦田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因为现实环境和内心的格格不入而导致找寻出路和没有出路的二重分裂,承受巨大的痛苦,因而努力寻求精神出路,最终的结果却是绝望悲观,塞林格为霍尔顿安排了"守卫者"的任务,让霍尔顿保护儿童世界不被现实污染,这种唐吉珂德式的拯救却闪烁着他关注命运的道德感。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遁世作家"J.D.塞林格在其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独具匠心地塑造了霍尔顿这一叛逆的青少年形象,用富有特色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霍尔顿在步入成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危机和成长痛苦。本文对霍尔顿的成长历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陈杰 《文教资料》2009,(16):20-22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和世界文学界拥有巨大影响,堪称一部现代经典.小说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孤独、彷徨、痛苦、无奈,以及对传统价值现的反抗.小说主人公的典型代表性,对永恒话题"逃避或面对"的探讨,小说对社会的启示意义,以及新颖的艺术风格,都是小说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霍尔顿在成长过程中,少年的理想世界与成人的"虚伪"世界相互排斥,相互冲突,严重错位,在顿悟中他成熟起来,为此他付出精神崩溃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视为美国成长小说的经典.作者J.D.塞林格遵循了美国成长小说“诱惑—出走流浪—迷茫困惑—顿悟”这一基本写作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霍尔顿不愿随波运流过平庸生活,渴望儿童般的纯洁,在试图逃避虚伪成人世界的流浪过程中明白童年的天真无邪短暂易逝,最终接受现实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该文主要基于美国成长小说的这一特殊写作模式对主人公霍尔顿从青春期过渡到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探讨成长小说中“流浪”和“困惑”在青年性格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歆灵 《海外英语》2012,(20):198-200,203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视为美国成长小说的经典。作者J.D.塞林格遵循了美国成长小说"诱惑—出走流浪—迷茫困惑—顿悟"这一基本写作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霍尔顿不愿随波逐流过平庸生活,渴望儿童般的纯洁,在试图逃避虚伪成人世界的流浪过程中明白童年的天真无邪短暂易逝,最终接受现实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该文主要基于美国成长小说的这一特殊写作模式对主人公霍尔顿从青春期过渡到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探讨成长小说中"流浪"和"困惑"在青年性格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的小说致力于探索现代社会的特征和现代人类的真实生存境况;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了个人生存窘境和个体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将作品的阐释和人类的生存思考融为一体,应用查尔斯.泰勒的自我理论,来解读塞林格的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及对人类道德信仰危机的焦虑和隐忧;分析主人翁霍尔顿的道德自我的组成因素和内在矛盾以及道德自我的分裂以何种方式影响了霍尔顿的人生选择,以至于进一步导致了他的生命悲剧。  相似文献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展现了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从叛逆天真的少年逐步走向成熟的经历。和所有青少年一样,霍尔顿想在成熟中保持一份天真,排斥成熟,想要独立,想要偶遇异性。与此同时,他也会面临酗酒和吸烟的问题,也会撒谎,自欺欺人。霍尔顿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既独特又具有代表性,成就了人物对读者的感染力,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或将是一个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麦田里的守望者》展现了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从叛逆天真的少年逐步走向成熟的经历。和所有青少年一样,霍尔顿想在成熟中保持一份天真,排斥成熟,想要独立,想要偶遇异性。与此同时,他也会面临酗酒和吸烟的问题,也会撒谎,自欺欺人。霍尔顿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既独特又具有代表性,成就了人物对读者的感染力,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或将是一个青少年。  相似文献   

19.
曹文轩在《孤独之旅》这篇小说中塑造了杜小康这个少年形象。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在经历了生活、精神、心理的痛苦磨练后,杜小康"长大了,坚强了",他的成长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霍尔顿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一名16岁的少年,生活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有多重身份:儿子、兄长、学生、同学、青少年等,但其三种基本的身份:儿子、学生、青少年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却是缺失的,不完整的成长经历导致他最后被送往精神病院。拟从霍尔顿作为儿子、学生、青少年三种身份残缺在文中的体现、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来探讨主人公不幸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