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桑种已生些。平冈细草呜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路横斜,水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  相似文献   

2.
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首经典之作没有一个字提到秋,但恰恰写出了经典的秋天景象.作品只有五句,一眼望去就可感到,其特点首先在句法上,前面三句都是名词(意象)的并列,没有谓语.但是,读者并不因为没有谓语而感到不可理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形势的变化,年龄的增长,心境的不同,再来咀嚼鲁迅的作品,每每都尝到与过去一番不同的滋味,也愈来愈体味到鲁迅作品艺术生命的经久不衰。《秋夜》,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已为不少名家阐释过,正象《野草》的其它诗篇一样,名家们对它的理解和精辟的分析,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教育,但又常常感到不满足。我觉得充溢《野草》的深沉的哲理,作者对世界、对人生、对革命的严肃思考,以及它的诗的意境,尚有未被理解或理解不甚妥贴、不甚准确的地方。我想就《秋夜》谈谈我的想法。《秋夜》中萧索的秋景,就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形象。其中夜的天空、月亮、星  相似文献   

5.
请先看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相似文献   

6.
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在我读过的众多书籍中,有一本书值得我无限回味。它既不同于琼瑶作品中的绵绵柔情;又不同于金庸作品中的盖世神功;更不属于亦匡作品中的离奇幻想。而这本书的作者也是我以前所未听过的,是一个很普  相似文献   

7.
《鹧鸪天》     
慧业文人遍九州川伍池溺翰写春秋。刊成百集与时进,期就千篇赖众谋。思改革,展宏酞,公开出版喜心头。时来天地皆同力,笔底生花香更遒。 二00四年五月四日《鹧鸪天》@侯光明 @冯序鹏~~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赞叹:“秋色如画!”“如画秋色!”那意思是说,秋色美,画亦美,秋色与画同样美。读竣青同志的著名散文《秋色赋》,感到它比艳丽的自然秋景和彩绘的秋色图更要美,因为其中有时代的号音、思想的光芒、感情的潮水、高尚的人格和艺术魅力。这些,在一般自然景物中,在寻常五彩画幅前,是领略不到的。作者在文末已经注明:“一九六二年国庆节次日写于威海市”。当时,正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隆重召开,举国欢呼胜利、乘胜前进的时候,作者通过对祖国丰收景象的描写,满腔热情地讴歌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和改天换地的生产干劲,表达了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今天这个时代无比热爱的感情。读着这样的散文,令人心旷神怡,满  相似文献   

9.
1952年的初夏时节,父亲花三角三分钱买了一本书,那是革命烈士方志敏所著的《可爱的中国》。浅黄色的封面,书的左上角是一片白色的雪松的剪影,简洁而凝重。书的右边纵向写着红色的五个大字《可爱的中国》,字体是行草。旁边是小三号的红字:方志敏著。书中收录了方志敏烈士的17篇文稿,这是方志敏在身陷囹圄的6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狱中戴着镣铐写下的。买到这本书,父亲视其为珍宝。常常捧读此书,读着读着就泪流满面,不能自己。  相似文献   

10.
<正>汹涌的大海中,一艘小船正在波涛起伏的水面上挣扎着,一个个浪头打下来,如同一只利爪搅动着海水,小船在大浪里时隐时现,如同一片小小的树叶。波涛汹涌,犹如炸雷声在耳边回响……我闭上眼睛,这番景象不时浮现在我脑海中,我的心情也随着波涛翻滚起伏……老师让我去参加经典诵读比赛,可我心中犹豫不定。去吧,要是失败了,岂不是丢人现眼?不去吧,又怎么跟老师说?怎么面对老师期待的眼神?况且大家肯定会嘲笑我胆小……脑海中的画面又清晰了起来。小船上一位老人正卖力地挥动着双臂,他手执鱼叉,向着这大海中潜伏在某处窥视着他船上的收获的家伙刺了下去,拔起,继而再次刺下,拔起。  相似文献   

11.
刘庆邦在《凭良心》一文中认为良心是“人的内心对人间是非所作出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它“既是为人处世的最低标准 ,也是最高标准”。市场理念盛行的今天 ,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 ,不能忘却“良心”二字。我国将对党政机关人员特别是处级以上干部通过在职学习持有并载入档案的学历、学位证书 ,进行一次“严格的检查清理” ,并将对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学历的干部“严肃处理” ,这就是一场发生在“官场”的“诚信运动” ,是执政者取信于民、纯洁队伍的一个重要举措。社会转型期 ,由于文化建设事业的相对落后 ,文化的断层和价值评判的危机使许…  相似文献   

12.
正朱祖谋,原名孝臧,字藿生,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湖州人。咸丰七年(1857)生,为四兄弟中最年长者。光绪初年,朱祖谋随父居住于河南开封,"出交中州贤士,诗歌唱酬,才誉大起"(夏孙桐《清故光禄大夫前礼部右侍郎朱公行状》,以下简称《朱公行状》)。光绪八年(1882)中乡试、九年(1883)中进士,殿试后选授庶吉士。  相似文献   

13.
潘岳<西征赋>作于元康二年(292)五月他被重新起用为长安令之后,该赋表明他是一个很有感情也很敬业的人,同时更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何晏<景福殿赋>作于太和六年(232),该赋表明他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并未受到打击,其处境比起曹丕的时代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赋中多歌功颂德之辞,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完全合于明帝的意识形态政策,又带有某种道家无为而治的气息,充分流露了他本人的思想.嵇康<琴赋>的章法完全是传统的,而内容则全新,嵇康认为音乐只有审美的作用,让人们得到感情和心理上的满足,与政教无关.这样的纯艺术论具有反儒家旧传统、体现人性解放和文艺自觉的重大意义,这是先前以乐器为题材的辞赋根本未尝涉及的;他在论音乐的名篇<声无哀乐论>中更详细阐释了这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汤秋平 《海外英语》2012,(13):243-244
作为悼亡诗之佳作,贺铸的《鹧鸪天》为读者呈现了凄凉的相思和悼念之情。此词上片写出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运用到借物喻人,借"梧桐"和"鸳鸯"来突出丧妻后的悲凉和孤寂。下片再现亡妻日夜操劳,甘于过清苦生活的场面,表现出诗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以及深刻的悼念之情。该文试从概念隐喻的投射理论出发,通过对文中的"梧桐"和"鸳鸯"进行分析,理解此隐喻对整首词主题的认知解读,深化整首词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6.
我选择刘禹锡这首绝句来欣赏,并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特别有成就,而是因为它在立意上有特点,我国古典诗歌在宋玉时代确立了悲秋的母题,而且成为一种传统。一般人很少有意识去打破这个多少有点封闭的、凝固的套路。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秋愁的诗歌都公式化的套语,至少有许多以秋天引起的悲愁,是有真切内涵的。  相似文献   

17.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我选择刘禹锡这首绝句来欣赏,并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特别有成就,而是因为它在立意上有特点,我国古典诗歌在宋玉时代确立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我还崇拜什么的话,那我只能告诉你:我崇拜英雄.这不仅仅是三十年前就涉猎了史诗般壮美的<林海雪原>,而是在漫长的成长旅程上,当英雄的壮举一次次雷鸣般撞击我的心灵之门时,我感到自己精神的羽翼格外丰满与纯净.仿佛有一股汹涌的激流从我干涸的心野上奔腾流过.因此我崇拜英雄,并追随英雄渐行渐远苍茫的背影,为完善自己的精神之旅找到可靠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正>时光倒回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烽烟四起。乱世造就了武功,也造就了文明、思想的蜕变。就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是那个思想纷呈的时期,屈原携其173个问题横空出世。其问天地之玄黄、宇宙之洪荒、历史之更迭,而最终归结于问自己的本心。纵然时间的流水涤荡了一切,这些问题至今仍熠熠生辉。问,即自己有疑问而发问。读罢这173个问题,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屈原为何而问?"王逸在《天问序》中提到屈原是因在楚国的先王之庙见到了壁画,激起了其丰  相似文献   

20.
我家的书柜里有许多书,有童话故事,有漫画,还有《水浒传》、《红楼梦》及《西游记》。我最喜欢《西游记》,虽然看了好几遍,但我百看不厌,而且每次看后都收获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