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52-153,156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是人们在创造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杰出传统文化的代表,演绎土家族的民族特色和创造历史的伟大精神,丰富祖国多元化文化,成为川东人们广泛流传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薅草锣鼓,是整个土家族共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庆的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等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着打薅草锣鼓的习俗。但在今天,薅草锣鼓的现状令人堪忧,如一些地方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不足;其经济基础基本消失;传承出现了断脉;被强势文化所排挤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对薅草锣鼓进行全面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薅草锣鼓歌作为一种歌乐形式,在土家族聚居区流传很广,深受广大土家族人们所喜爱,它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作用于人民生活劳动之中,与土家人日常生活劳动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这一古老歌乐历史沿革、表现形式、唱腔内容、音乐特点等进行考略,以使人们对这一土家族古老歌乐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薅草锣鼓又称挖土锣鼓是一种土家族民众在田地里集体薅草劳作时,伴随锣鼓而演唱的一种民歌体裁形式。薅草锣鼓历史悠久,锣鼓伴奏、一唱众和、语言质朴幽默、程式规范等是其主要艺术特点。薅草锣鼓主要是用来鼓舞干劲,调节气氛、提高劳动效率,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土家族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推介是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应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遥远时代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其对社会的认识功能是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及的。民歌有其很强的地域特性。由此形成了我国灿烂的传统音乐文化。本文从川北民歌的流变、在音乐、语言、流传地域及其川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川北地区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期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保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王瑞 《保山师专学报》2012,31(5):101-104
四川薅草锣鼓是巴蜀地区人民生活的反映,特殊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形态造就了其中的历史信息价值、文献价值、文化载体价值。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目的在于挖掘其中多样性的价值,有利于薅草锣鼓研究方法及理论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东北部,流传着极具地域特色的薅草锣鼓。它是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为配合生产劳动而用鼓和锣进行伴奏,融歌、舞、乐于一体,直接用于薅草的民间音乐形式。贵州薅草锣鼓是由喊号、演唱和锣鼓三部分内容构成的,特别是喊号和演唱部分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8.
薅草锣鼓哥歌作为一种歌乐形式,在土家族聚居区流传很广,深受广大土家庭人们所喜爱,它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作用于人民生活劳动之中,与土家人日常生活劳动息息相关。章通过对这一古老歌乐历史沿革,表现形式、唱腔内容、音乐特点等进行考略,以使人们对定土家族古老歌乐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栽秧薅草锣鼓歌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栽秧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人在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歌腔。栽秧薅草锣鼓歌从生产生成、内容、形式及艺术特征来看,也是土家族民歌中保留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栽秧薅草锣鼓歌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歌唱艺术,其声腔特征、表演内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的省份就具有多民族的音乐文化.在贵州这片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土地上,苗族民间音乐成为了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枝奇葩.研究和保护贵州苗族民间音乐时于贵州乃至全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推广和流行,原生态民歌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民歌由粗糙化向精致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失去其内在的动力,举步维艰了.原生态民歌纯粹质朴,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寄托和情感的真实体现.它的失传意味着中国传统精髓的遗失.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承与保护原生态民歌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城市民间软槌锣鼓进行调查研究。结论:运城民间软槌锣鼓的发展受到地域性、时代性、历史文化的影响,经过多种文化的碰撞,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而形成了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民间鼓艺形式;运城民间软槌锣鼓的传承与保护要发掘最原始的形式内容,保护现有的形式特征,更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打造软槌锣鼓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3.
《薅草锣鼓》的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薅草锣鼓》是流传在汉水中游深山一带应争日争时的农事生产而产生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锣鼓说唱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意蕴丰富,色彩浓郁,气氛热烈,效果立竿见影,昭示了一条中国艺术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4.
15.
历史悠久的山西省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民族文化发展也极为丰富多彩,是我国拥有浓重文化底蕴的重要省份之一.从历史悠久尧时期的《击壤歌》,再到后期《唐风》《魏风》等多数民歌皆是出自山西,历史的气脉,游走在山河城乡之间,时至今日,山西民歌已然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黄河儿女,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格外重要的,本文...  相似文献   

16.
腾冲北部汉族民歌是我国汉族民歌的组成部分,自从中原流传到腾北边地以来,逐渐在人民的生活中扎根,和边疆众多少数民族艺术融合,形成特有的滇西边疆汉族民歌艺术特色,它曾和这片土地上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腾北汉族民歌同其它民间音乐文化一样,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不断流失,许多歌曲如何对其传承保护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山东民歌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深入分析了其发展概况与特征,指出了其社会功能与价值,为其保护与传承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文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薅苹锣鼓是武陵地区土家族人民特有的劳动歌谣,它是按一天的劳动时间而形成的声乐套曲,主要由歌头、请神、扬歌、送神四部分组成;曲体、体裁、唱腔、调式多姿多彩;歌词分固定歌词和即兴歌词,内容主要是以提高劳动热情和劳动效率服务。表演在田间地头,以锣鼓为主要伴奏乐器,与劳动紧密结合;表现土家族人民的朴质感情和美好愿望,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劳动效率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南崖州民歌是指居住在琼南地区沿海一带的汉人以崖州方言(闽南语系)为演唱调式的民间音乐,本文从其民歌的韵律为切入点,并通过崖州地区的文化、社会以及民俗,来探究崖州民歌的发展脉络,这对崖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康民歌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与多元化的特点,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但由于经济的落后,安康民歌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传承和发展安康民歌是当务之急。安康民歌的传承必须从教育抓起,发展必须从创作抓起,以使古老的安康民歌能够焕发出更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文化生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