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梅格即人格 契合两无间——谈苏轼的咏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的咏梅词主要采用遗貌取神的表现方法 ,收到了形肖神完的艺术效果 ,并将咏梅与个人的身世感慨、人格精神结合起来 ,寄托深厚 ,既有对前人创作经验的继承 ,又有自己的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的三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其不同阶段的代表作.这些词作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从词作中可见其跌宕的心路历程,也可以领略其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意境美、格调高,寻常语、细腻情,用语工、韵律美。  相似文献   

3.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魏晋士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文和事迹历来为文人学者评论不已。本文从他的《咏怀诗》中所表现的悲情出发,揭示出阮籍对于世事无常、生命无常以及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并深入探究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以图展示出一个与历来文人学士眼中通脱潇洒所不同的愁情满怀的阮籍,并发掘其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时间意象、自然风景、飞鸟意象方面探讨陈子昂《感遇诗》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革新。一个是在为生命忧,一个是在替社会悲,这在他们的诗歌中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以“舟”为写情寄意的道具,三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泛舟词,清晰地展现了其个性情怀发展、演变的轨迹。少女时期的《如梦令》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展现了她充满童趣的率直、活泼的个性;少妇时期的《一剪梅》则表现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及其对缱绻爱情的渴求,展现了她敏心善感的女性意识;晚年的《武陵春》则表现了词人伤时感旧的哀思和情浓意切的爱国情怀。展现了她孤独憔悴的凄凉情怀。李清照从少女到少妇的情感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生活底色是温馨朗润的。而从贵妇到“孤舟之嫠妇”的情感转变则是突发性的,其情感基调是凝重灰冷的。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归隐,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为,而是一个经过长时间酝酿产生的行为。从陶渊明的三首诗即《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咏二疏》、《饮酒》其五,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归隐历程分为初隐、再隐和彻底归隐这样三段。  相似文献   

7.
苏轼在黄州写过很多词,不少成为千古名篇。在此,选取他其中的两首,简要分析一下他从困顿到豁达的心路历程。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苏轼的三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为例,窥探在不同的时期,苏轼清旷风格的不同表现,意在展现苏轼的政治遭遇和他的思想对其词的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荡逸绳检、归趣庄老只是阮籍的外在表现。统观阮籍的一生,透过其“迹”而现其“心”,可以看出其内心一贯深厚的儒家情结。本文通过对《咏怀诗》其十五首的分析解读,得出结论:从思想本质上说,阮籍一直是坚持儒家思想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严绳孙的咏怀词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文本入手,研究从咏怀词中体现出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并通过对严绳孙咏怀词的分析找出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北游的南方士子的共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心理转变过程,从而折射出当时整个汉族士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阮籍《咏怀诗》中有一些独特的意象反复出现,如"白日西颓"、"秋"、"坟墓"以及神仙意象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凸现出对生死问题的强烈关注——由对万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神仙世界中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最终悲剧性结局,进而怀疑一切生存行为的价值,绝望之后"虚妄"感油然而生。阮籍是在时间的维度上以死观生,承受着"虚空"的重压,可以说,阮籍的深刻、苦闷、焦虑都源于此。阮籍《咏怀诗》中对生死问题的体认超越了同时代的人,表现为一种悲天悯人的天地精神。这是一种关怀终极生命的人类精神,它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延展到当代,给予我们以对待生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易论》是阮籍关于《周易》的专论,反映了阮籍早年所受的儒家思想的影响。《通易论》和《咏怀诗》之间有某种内在的联系,通过对《通易论》的考察,对于理解阮籍的思想转变轨迹以及《咏怀诗》所表达的内心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他前期的"济世志"、谨慎惧祸的心态、对名教礼法的认同、身处乱世之中对隐遁避世的向往,可以说很大程度都是来源于《周易》的影响。而其后期的"遗落世事"的态度、"不拘礼教"的狂放、对超世逍遥的追求、对适性逍遥的选择,则大都是在险恶现实和虚伪名教的激发下而接收老庄哲学思想(或玄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秦星 《华章》2011,(11)
苏轼的一生,尽管命运多舛,却不因仕途的一时通达而沾沾自喜,亦不因被贬官流放就心灰意冷;尽管理想与现实严重脱离,远大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而苦闷,却不曾真正遁世;尽管慨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却没有沉沦,而是超然乐观、自得其乐.这一切,在苏轼众多的词作中多有体现.苏轼之所以能如此,得益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阮籍82首五言《咏怀诗》显示了政治压力下的诗歌特征,大梁和首阳两个重复率极高的地理名称,是其重 要的政治密码,它们从两个侧面,表现了阮籍既想逃避政治,又不能忘怀政治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5.
苏轼以诗为词,其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其咏物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洞仙歌>、<贺新郎>等或寄托某种感情,或表明某种心态,或直抒人生感慨;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塑造、笔法技艺的运用,充分体现其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词为伴随歌乐宴饮衍生出的文学样式,直至北宋仍被视为游戏之笔.其问虽经过形式与内容上的变革与开拓,但是这种变革与开拓总是渐进式的.苏轼的谐谑词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范例,它们虽然没有彻底摆脱以往谐谑词俗狎的特点,但是其中所体现的苏轼对谐谑词的开拓,尤其是主旨与功能的拔高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们表现了苏轼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与自我的超越,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苏轼的词论可以看出,在创建豪放词风的同时,破“柳七郎风味”也是他词体革新的重要方面;他所崇尚和要创立的是以“豪放”为主的词风;以诗歌的标准要求词,以写诗的笔力写词,则是他进行词体革新的主要途径。苏轼的词论,对于了解他的词体革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宋代以至中国古代词学理论发展史上也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阮籍崇儒、宗玄的人格岐隔,是魏晋易代之际的特殊政治和时代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思想矛盾和人生态度的选择,直接影响了阮氏的诗歌创作,成就了《咏怀诗》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向往山林,却放不下仕途与国家;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无所适从,作为金代的坛盟主——元好问,其悲剧的一生中,无时不在表现这样的一种传统士人的无以摆脱的宿命轨迹。从遗山词的创作历程来看,很明晰的体现出这样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大人先生传》和《咏怀诗》是阮籍的精神归宿所在。无论是在《大人先生传》还是在《咏怀诗》中,阮籍都对君子形象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君子之流附庸风雅、墙头草般的虚伪一一毕现。基于此,阮籍的自身的士大夫形象发生了根本转变,并由肉体自由转为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