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作文的总目标中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作文要贴近生活,学以致用,这是现代作文教学的旨趣所在。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笔下的妈妈是别人的妈妈,老农是作文选上抄来的……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探其原因——现在的作文脱离学生生活,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之外的一种虚构,是学生无法进入的世界。针对这种情况,让作文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观赏美景,考察特产,练学农活,探寻乡俗,从而达到作文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谢佳妮 《文教资料》2008,(8):141-143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作为一名具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语文教师,笔者深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更明白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道理.因此在语文课中贯穿德育教育也便成了本人的一门必修课.然而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作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不过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时候课文离我们学生很远,学生们缺少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体验,因此让每个学生产生共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好作为语文教师还有更好的途径了解学生的思想、提供育人的素材--作文.我通过作文和随笔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利用我对他们的评语与他们沟通心灵,交换意见、提出建议,这些或激励、或提醒、或安慰、或反省的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了笔者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郑慧 《广东教育》2007,(7):72-73
近年来,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总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常会出现立意和观点大众化、写作思路程式化和雷同化的问题.在这些看似成熟的文章背后,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篇又一篇没有独特的见解、欠缺个性发挥的八股式"作文",缺乏生气,缺乏灵性,缺乏体现自我个性的创意,明显不符合中考作文"立意深刻"的要求,更不能体现新课标关于语文素养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5.
作文与育人的问题,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教师只重视作文,对怎样做人却强调不够。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二是教会学生怎样作文。这两方面关系密切,缺一不可。本人就初中作文教学与育人的问题,谈谈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眼下,教师在批阅作文时,普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偏重写作方法的引导,如“中心不明确”“措词不妥当”等抽象化批语;二是忽略“胸中”之意,即使意识到了作文的思想意义,亦是“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打架是不对的”等过于笼统、单调的批语。 笔者认为,批阅小学生作文应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坚持从学生习作实际出发,发挥批语的育人功能。通过批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具体为增强批语的“三性”。  相似文献   

7.
8.
9.
李静 《考试周刊》2010,(18):67-68
文字及语言是作文的载体,强调作文的审美情趣,不是全盘否定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的传统,而是学会两条腿走路。学会审美并且通过写作来反映关、创造语言文字美的意境,才是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媒介,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融入高尚的审美情趣,惟其如此,方能写出优美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教会学生做人。从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写作文评语要像平时谈话、拉家常一样,多点平和,少些严肃;多点民主,少些指责。我教的班上有个女同学曾写到她家的父母不和,经常为洗衣、家里不整洁等一些小事吵架,以致连她的学习也不管了。家里有时只剩下她一个人,她觉得好孤独。作文末尾附上一句:“这是秘密,不要对别人说。”对这样的作文该如何写评语?我决定从三方面写评语:首先谢谢她对我的信任,我会为她保密。其次,爸爸妈妈不管你,无疑给生活、学习带来困难,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也是培养自己生活与  相似文献   

11.
12.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中小学生的知识、思维、方法、态度、个性、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一切语文素养不可能自主生成,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获得。而学生经验是作文训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它有多方面的条件和要求,既需要学生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又需要有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使作文教学成为“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相似文献   

14.
作文与绘画虽为不同学科,但存在着相通的“理”性,二者紧密相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绘画艺术提高作文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作教学从学生写作到教师指导往往陷入主体性缺失的误区。本认为教学中应舒展写作个性,塑造写作品质,走出审美“围城”,树立作教学“新概念”。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生产活动。它要求作要有一个较为宽厚而又广博的知识积淀。一篇好的章往往涉及天、地理、自然、人等各门知识。一篇小小的章,往往能折射出作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写作的这种综合化,决定了写作训练要突出长期积累、细雨润物,而任何临时突击、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写作的这种综合化决定了写作训练要着眼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本。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发自肺腑的自我心灵的声音,是自我思想的道白,是自我情感的表露。作文教学必须在"求真"上下工夫。作文求真,乃为育人。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明确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情感体验和感悟是语文学习本身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创设教学情境,特别是在交流中、问题中、朗读中,注重情感熏陶,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许多语文教师总以为,作文教学只要加强对学生观察、阅读、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教授给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因而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作文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培养,也导致我们的作文教学,常陷入一种困境.教师为教学付出了很大努力,学生为作文花费了不少时间,可学生一到作文仍感到无话可写,丝毫提不起作文的兴趣.因此,加强对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我们进一步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最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想像力是发散性思维活动的表现。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文学作品的创造中,要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必须借助于想像力,没有想像就没有文学。想像力丰富的人,写作时视野开阔,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能写出立意新颖。生动感人的文章。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想像能力,文章思路狭窄,行文呆板,语言无味。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想像性作文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大胆构思,驰骋想像,“给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