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1978年是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种体制适应了我国当时的现实,在奠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日益暴露出其历史局限性;1978-198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先行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试点改革时期,以农村家庭承包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经验;1982-1992年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至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时期。纵观2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1978年是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种体制适应了我国当时的现实,在奠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日益暴露出其历史限局性;1978~198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先行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试点改革时期,以农村家庭承包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经验:1982~1992年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至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时期,纵观2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4.
中国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的成效,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破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形成。21世纪初,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将是:国有企业改革将出现新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将全面构建;国民经济基本实现市场化和货币化;以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将有决定性的进展;全面开放的格局将会形成,中国的经济将进一步同世界经济相融合;政府职能转换基本完成,宏观调控体系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即要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理顺所有制关系,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采脾多种经营方式,加强经济理论研究,防止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片面化,教条化,注意清除小生产思想的影响,代之以崭新的现代化思想,观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小农经济传统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小农经济传统根深蒂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改革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打破了小农经济传统影响所造成的改革怪圈,但它仍在各方面妨碍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消除小农经济传统影响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一项独特的严重任务,这有赖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对法制建设提出很高的要求,有力地提进着立法,司法和法制其他环节的发展,法制建设的发展,对确认改革大政方针,巩固改革成果,指导改革深入,保障改革进行,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即要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理顺所有制关系,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加强经济理论研究,防止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片面化、教条化;注意清除小生产思想的影响,代之以崭新的现代化思想、观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9.
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多种兼容方式,不仅能容纳各种经济运作方式,而且能够并且必须兼容一定的非社会主义制度,这才是探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问题的逻辑前提。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具有私有制度偏好,公有制与之磨合,不乏其匹配性,可以且必须实现二多领域、多功能、多类型的兼容,并有赖于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迄今的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也遭受过严重的失败与挫折。在这一过程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锲而不舍的努力目标,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迈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体制改革的侧重点的转换,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层次递进和经济体制模式的不同价值取向这三个方面,可以预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摸着石头过河”后,应该有更理性的逻辑走向,在面临历史沉淀下来的各种改革旧习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同样面临着新的理论构建和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兼容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市场经济“经济人”与公有制“社会人”的本质看,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确有对立的客观性和兼容的困难性。然而,研究与实践的结果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简单对立起来的做法,思考将两兼容 的意义,并寻求将两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路径。随着人类实践探索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化,人们发现两也有兼容的某些客观基础。两兼容的思路是:(1)完善市场经济;(2)完善公有制;(3)完善公有制操作形式;(4)利用其它兼顾贫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中苏两加先后开启了改革的航程,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按照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模式进行所谓“改革”,其改革的目标、性质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在这方面已经没有可比性,但是,中俄两国都在实现从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两国都处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各个具体领域改革的做法、思路和绩效,仍有不少可供比较和相互借鉴的地方,本从两国改革的实始条件、目标、性质和路径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作了相应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随着市场经济方针的确立,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出现,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作为股份制的新的所有制形式成了我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营企业转换机制的必然途径,它代表了我国现代化大生产和企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之一,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只要疏于宏观调控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出现了三次大的通货膨胀,一次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确切地说是从一九八四年下半年开始,到一九八八年达到膨胀的高峰;一次是在九十年代前期即从一九九二年初开始,一九九三年六月份达到高峰;第三次是一九九四年出现的通货膨胀.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当前解决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的措施之一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一样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竞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将上市公司控制权由国家转给股民,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法》,政府依法管理国有股与行使上市公司政治控制权,实现政企、政经合理分开,扩大国民的经济决策参与权,使国有经济决策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推动经济民主进程,以经济民主为先导推动政治民主的发展与民主意识、民主行为的产生。因此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秩序的联结点。是实现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问题上的沉痛教训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科学定位,这既符合我国国情,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正确认识。解放思想,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以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和横向联系日益加强,需要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统一的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能够协调运行,发挥整体功能。在我国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统一的经济体制的具体途径,是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下,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中,如何认识和协调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导航器,是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正确道路的唯一保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割裂.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改革与继续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继续教育的发展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方式这一全新课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