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纽因说:“学习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那么,如何发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呢?依笔者的初步尝试认为:让学生去“听课”,不失为发掘其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何谓“学生听课”?即是让本班学生代表像老师一样走入其他班级或其他学校的课堂,耳闻目睹那个课堂  相似文献   

2.
何为“问题性教学”?笔者感性地认为就是在 语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拥有者,让“问题”成为推动课堂进程的动力。也就是说一堂课以问题作为起点,激发学生联系生活,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再以新问题为归宿,引导学生去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梅纽因说:“学生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去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4.
正一、课堂教学新理念要想让中学历史教学注入活力,就必须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那么到哪里去寻找学习历史的动力呢?试想,如果把学生每一天学习生活中的想法、愿望汇集起来,将它编织成"梦想"带入课堂,然后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来实现这些梦想,那学习的动力不就找到了源头活水了吗?因此,让学生带着梦想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中存在着很多学生厌学的现象.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呢?那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习惯,时刻注意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实践“愉快教学”,实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6.
<正>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的三大教育理念。它要求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怎样才能充分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的体会是:教师要转变课堂中“当家作主”的主宰地位的君主作风,充分让学生“做主”,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1整  相似文献   

8.
张恩泽 《小学生》2022,(11):58-60
在“双减”政策不断推进落实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效,教师应重构教学课堂,深入思考并更合理地采取有效措施与策略,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动力,将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教”与学生“学”高效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数学模型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有效养成。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都是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练习,这种固定的模式大大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变成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消极,不积极主动去学习动作技巧.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0.
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动机。动机是促使个体活动的原因和力量,学习动机是一种广泛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动机。学习动力既有动机的使然,更有意识的调节;是指引发和保持学习行为,使之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品质。学习动力主要表现为情绪与意志,是自主学习品质的重要体现。小学生数学学习动力激发与维持的基本策略有:建设“有境”特质课堂,让学生“想学”;促进学习身心体验,让学生“乐学”;加强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能学”;提升学生自我认同,让学生“好学”。  相似文献   

11.
生本教育理念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育探索和启示:全面地依靠学生,高度地尊重学生,以学定教。如何在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掘广大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广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造能力,逐渐成为新时期的美术课程学习需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开展美术课堂生本个性化教学的关键所在。美术课堂教学应多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效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等方面出发,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模式,从而发掘其教学潜能。课堂“打开”才能赋予美术课堂更多新的活力,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是师生间、生生间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活动;是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课堂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举措。如何让“合作学习”扎根小学数学课堂?一、合作学习要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必须要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模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首先做到:①教师要去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不要用传统的观念去要求学生和规范学生,忽视对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时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将学生分为“重点”与“非重点”,不论是课堂提问、指名板演,还是课堂上的其他“重大活动”,都乐意让那些听话的学习好的“重点”学生去做,使得相当一部分“非重点”学生“靠边站”,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偏爱少数学生,而疏远其他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4.
康美清 《学周刊C版》2010,(5):124-124
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叶澜教授从生命意义的高度,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而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我个人认为关键是要转变思维观念,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以下谈谈我个人的点滴做法及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 ,学习必须做到“眼、耳、口、手、心”五到。在推行素质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 ,教师更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 ,使它们积极地“动”起来 ,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发地、积极地“动”起来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一、故事引入 ,能让学生动起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堂上 ,只有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真正地“动”起来 ,也才不会“人在曹营心在汉”。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对学生说 :“今天 ,…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在课堂改革中,我遵循了新课标的这一要求,采取了以下措施:1.大胆地“放”“放”就是充分给学生自主权。课前一一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从工具书中查找信息,寻找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从文中发现问题,写在质疑本上,以便上课时质疑问难。课堂上一一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去感悟积累语言。课后一一放手让学生去扩展,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去积累、去感受…  相似文献   

17.
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需要教师通过“搭设舞台”、创设情境、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可有意设置悬念,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学习完“M others’Day”一课后,我这样引导:“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母亲节,知道了母亲节的来历及一些庆祝方式,那么你知道父亲节吗?父亲节又有哪些风俗习惯?”教学完“colors”后,我这样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颜色,那么请问:greenm eat是指绿色的肉吗?black tea是黑茶吗?M rs.W hite是白夫人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是什么意思?”这里包含着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牵挂”下课。…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大量的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学生的一问一答。他们永远是老师导演的“教案剧”中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试想,这样的课堂又怎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呢?更不用说去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创作活动,师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在英语课上我尽量让学生“活”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到底该如何…  相似文献   

20.
学习力导向下的“五让课堂”以“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和学习创造力”为基点,以“教材让学生读,方法让学生想,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反思让学生说”为路径,让学生“能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