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坪  余婷 《新闻记者》2015,(5):52-57
本文探讨了作为美国经典新闻体裁之一的调查报道的转型。调查报道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迎来鼎盛期。进入21世纪,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急剧衰退,原因在于:首先,传统媒体业务重心日趋功利化;其次,裁员几乎波及整个美国新闻业,传统媒体调查报道团队是重灾区;第三,调查报道受到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的打压。另一方面,美国非营利性新闻媒体和新兴数字新闻媒体开始关注调查报道。在赋予调查报道这一经典新闻体裁新的生命力的同时,也赋予了它新的特点,包括获取新闻线索的开放性、阐述报道对象的系统性、直指事件本质的尖锐性、报道推广的公益性。美国新闻业界认为,非营利性新闻机构和新兴数字新闻媒体正推动调查报道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总原则,也是新闻报道,特别是环境报道必须遵循的原则。用科学发展观判断环境问题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先天脆弱,而且2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20多年里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老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环境问题接踵而至。作为环境记者,如何找出…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是什么? 梅尔文·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里给的定义是: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 听起来非常简单.问题在于,在实际操作中,什么叫"尽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是什么? 梅尔文·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里给的定义是: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 听起来非常简单.问题在于,在实际操作中,什么叫"尽可能"?  相似文献   

5.
周丹 《新闻爱好者》2012,(10):73-75
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自媒体时代,纸媒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博客、微博、播客等自媒体对纸媒又造成了新一轮冲击。基于纸媒新闻运作的特点和人们的阅读理性,本文认为调查性报道是报纸应对自媒体挑战的杀手锏,将引领报纸新一轮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调查性报道定义、特点的梳理,详细分析了调查性报道在自媒体时代大行其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环境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的一种认识理念。集中呈现为人与环境关系的自觉性。新闻媒体在对突发性灾难进行报道时,这样一种自觉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职业素养。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几起突发性自然灾害,从媒介人的职业素养去探讨灾难报道中的媒体环境意识,以就教于学界业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7.
杨维玲 《新闻界》2005,(3):63-64
本文以调查性报道在新闻周刊中的应用为研究目标,对三种主流新闻周刊封面报道进行抽样研究,从含量、题材、行文主线、内容等四个方面分析新闻周刊的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9.
深度报道,越来越得到受众的欢迎。深度报道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作者要能够抓住现实生活中受众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要有深度地报道这些问题必然要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引发形形色色的矛盾。面对这矛盾交错的现实,作为“喉舌”的传播媒介,尤其是作为一级党委喉舌的地方传播媒介,怎样才能搞好深度报道?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只要认真  相似文献   

10.
李振合 《新闻窗》2010,(2):95-96
长期以来,新闻界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界定颇具争议,而较为普遍的界定是: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腐败现象、犯罪、政府官员的错误行为、内幕新闻以及被某些权势企图掩盖的事实为主要目标,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精密的、深入的采访活动,它比较费时,篇幅较大,经常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1.
试析当前环境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报道.是以环境问题为报道对象的新闻形式。显然一这尚构不成定义.但足以说明环境问题(包括其形成、现状及其解决)是这一文体形式中主要的新闻事实,包含人对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对人的关系的双重意义。由于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其报道,往往能契合现代人关注生存状况、重视生活质量的文化心理,具有较强的可受度。特别是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政府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各种因素的推动使环境报道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纪末媒体报道的新热点。如1998年底媒体“聚集太湖”便是生动的一例。在这种背景下,媒体作为“舆论…  相似文献   

12.
韩元  朱强 《新闻知识》2002,(12):13-14,3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的报道形式。”①由于这一报道形式常见于西方的“揭丑报道”,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则多为批评报道,往往触及社会腐败问题,采访难度较大;但能够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同时又是媒体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手段,因此,该报道形式成为衡量一张报纸报道深度及记者报道水平的重要标尺。很多媒体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不遗余力地鼓励记者采写调查性报道,以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赢取读者青睐,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及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 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不但能体现记者的知识积累、从业经历、新闻敏感、采访经验,还能体现其对一  相似文献   

13.
段勃 《青年记者》2007,(2):41-42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或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源于美国从未消亡的黑幕揭发传统。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在美国长盛不衰,接着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20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来到中国,刚一出现,它就以自己特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新闻界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21世纪,调查性报道方兴未艾,那么,调查性报道在新闻报道学中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观关于新闻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15.
在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在多样化探索和追求中走过了数十年,它以其理性思辨、对新闻事件的整合强化、过程性、解释性满足了观众对于新闻质感的深度诉求。在这种全新的报道形式中,记者的话语介入和话语设计构筑了调查性报道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新闻媒介的介入姿态和介入方式。本文以文本为方向,以话语分析为基调和着眼点,通过对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的新闻话语进行探讨,看出电视调查性报道存在着复杂的语言和权利关系结构,其中的记者话语既体现了权利对新闻话语的渐次介入、渗透及至最终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权利,通过其自有的话语逻辑积极地对权利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它利用长时间内积累起来的足够的消息来源和文件,向公众提供对某一事件,尤其是关系到影响公共利益的不正当行径的强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调查性报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钦 《新闻界》2007,(5):38-41
本文试图对中国调查性报道研究作一全景式的描述和归纳,总结研究成果,分析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以便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18.
谈谈调查性报道中的证据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 porting),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 调查性报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曝光式”,重在揭露政府及公共机构内某些个人或小集团的不法行为和腐化丑闻。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 1997年 11月4日播出的《反腐败行动在哈尔滨》以及《南方周末》1999年9月17日登载的《四年一起错案和七个少年被毁青春》。另一类是“剖析式”,重点关注社会体制中的种种弊端,试图通过理性分析的方式予以纠正。例如同为《新闻调查》1997年…  相似文献   

19.
调查性报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而对其的研究也日渐兴盛。本文试对我国调查性报道的研究做一个描述和归纳,分析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以便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