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与不读书不一样。一个把意志指向成功的人若离开书藉,便难集天下之智,成圣人之业。读书学知识,求则得之,舍则失之。青年教师朋友们,还是多读点书好! 读书应成为一种习惯和需求。只有如饥似渴才会有所收获,正所谓“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我们会发现:有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十年后,由于疏于看书更新知识,原来所学的东西在头脑中所剩无几,到退休时竟被  相似文献   

2.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可是一些人说:“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有一些人说:“读书是浪费生命。”还有一些人说:“读书是一种逃避。”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书是人生的向导,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书给我带来了“恩”“怨”“情”“仇”。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 ,出现过不少博览群书 ,但缺乏创见的读书人。这类人被称为书橱或书簏 (盛书用的竹箱 )。还有的人读书像计时的沙漏 (读书像沙注进去 ,又漏出来 )和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走了 ,留下的只有豆渣 )。据说美国有一位少年 ,能把几十年的星期几是哪一天背出来 ,能够记住只听过一次的乐曲 ,记忆力确实惊人。但他读书却不能独立思考 ,也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被人们称为“白痴学者”。所有这些都生动地说明 :读而不思则罔。记不清是哪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 :世界上的书虽多 ,但只对善于读书的人才有用。所谓善于读书 ,最主要的是善于思考 ,…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摘     
读书十说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5.
书情     
我对于书的痴情,好比吃饭一样,时时离不开它,天天忘不了它。一部好书在手,读着读着忘了吃饭,那是常有的事。饭菜摆在桌上,妻子喊几遍,这才放下书本。妻子说:“看书比吃饭还要紧?”我点着头,笑着说:“对,你说的太对了。”她气呼呼的命令道:“把馒头放下,吃书去!’俄笑着说:“我吃完了馒头再吃书。”她也笑了。读书与吃饭准重要?一个人要做到身心健康,必须摄取两种营养,即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吃饭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读书是为了满足精神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人不吃饭会死掉,人不读书精神会空虚。人要是没有精神,活…  相似文献   

6.
1978年的金秋,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我背起书包,走进了校园,成了父亲眼中的读书人。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父亲单纯地认为只有“会读书”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我上学了,已经有了知识,就应该会读书。于是,在我刚读完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就开始或借或买地给我找来了或薄或厚的各种书籍,让我在油灯下苦读。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连书上的字还认不全,只能半猜半会、磕磕巴巴地“读”书。至于书的内容,我也只好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塞进脑袋里。实际上,那时候与其说是“读书”,还不如说是“猜书”。尽管如此,但是在父亲的心目中我已经是…  相似文献   

7.
自己虽然不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却也是每日必闻书香的教书匠,因此对培养儿子的读书习惯可谓信心百倍,光耳濡目染不说,就算遗传因子起点作用也绰绰有余了。然而,6岁的儿子却总是不屑一顾地一次次对书说“不”。在我穷追不舍地几次“诱看”之后甚至谈书色变,偶有几回儿子拿着书作短暂浏览后,会如释重负地对我说:“妈妈,今天我已经看过书了。”  相似文献   

8.
增胖     
别人都为减肥伤透脑筋,我却为增胖闹了不少的笑话。妈妈说我生下来时只有两个拳头那么大。妈呀!算一算人的整体,脑袋岂不是只有三厘米,那嘴巴不就只有几毫米了吗?怎么吃奶呢?我不相信!世上那样的人也太奇怪了,妈妈这样形容女儿瘦小也太夸张了吧!在学校里,同学们常常嘲笑我是“皮包骨头”、“竹竿”,我不情愿地说:“什么皮包骨头?这叫苗条!”在笑声中,“苗条婆”这个外号又出生了,整天别人一见我就冲我喊“苗条婆”,真使我哭笑不得。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增胖,我找了许多书,总的来说是增添营养。我每天坚持吃四两饭,两个…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时候     
说到读书,唉!我可是怪招一大堆。在月考前,读书可真是要我的命哦!我常是人在书桌前,心飞到九霄云外,坐不到一分钟,就借故要上厕所,要不然就是打个哈欠说想睡觉,可是这都是老套,早就被妈妈的“慧眼”识破了。可是没关系,我还有新招———故意跟妈妈说:“妈妈!肚子好饿,我们先吃饭吧!”有时候妈妈要出门,叫我乖乖在家读书,可是妈妈一走,我不是开冰箱找吃的东西,就是坐在书桌前发呆,没有一次认真用功过。有时候我还偷看漫画,这时弟弟就会好心地提醒我:“哥哥!不要再看了!”我却辩解说:“我不看普通的漫画啦!我看的是…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和最诚挚的朋友。”可见,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多么的重要!书不偏向哪一个人,只要我们捧起书本,都会一路芬芳。我常常与书做伴,享受墨香,真正体验到了读书带给人愉悦、收获和幸福。  相似文献   

11.
第一部分2006年全国各地部分高考作文题及例文评析一、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目前,中国人中读书的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字数不少于800字。审题或评题这是一道供料作文,最具开放性,“读”、“书”的话题很多,考生人人可有话说,应该可以引出好文章,但是真正能把读书人越来越少的原因说清楚不容易。农…  相似文献   

12.
林自仁 《师道》2003,(1):55
我从小读书十几年,长大教书几十年,生来与书有缘。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对我影响最深的书,要数《高玉宝》这本自传体小说。那是一段难忘的往事。1952年冬,我在家乡辽宁省朝阳市顺兴隆高小住宿读书。一天晚上,班主任任海鹏老师拿来一张《文汇报》,让我们学习高玉宝写的《我要读书》。在煤油灯下,我们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听张勤同学朗读。听着听着,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哭了,最后张勤也泣不成声了……高玉宝的童年也太苦了!和旧社会的高玉宝相比,我们在天堂呢!自从学习《我要读书》以后…  相似文献   

13.
对于读书,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见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渊明说读书“不求其解”,也有人说读书贵在“涵泳”。王蒙则认为每一个人要掌握自己读书与人生阅历最佳的平衡点。王蒙主张,有两种人不必读书,一种是天才,一种是白痴。天才理当著书立说供人学舌,没时间也没必要读他人著作;至于白痴,书读得再多也白搭;只有中常之人才是读书种子。其实,此辈也可能因读书贪多嚼不烂适得其反。古今为读书所误者岂止孔乙己一人?书读多了,不免眼高手低,自废武功;各书生自立门户互不买账,不读或许明白,越读越糊涂的并不稀罕;书虫大多苛求,感觉幸…  相似文献   

14.
寒假里,孩子参加了由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少年领袖训练营活动。去之前,我只是抱着让他去锻炼的想法,可三天的时间让我发现了孩子有许多可喜的变化。孩子身上的许多缺点,如不太爱与人打招呼,不会感激别人,不太会与人交流,做事任性等,没想到在三天的少年领袖训练营中都得到了不小的改进。记得那天一回家他就响亮地跟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好!”平时可都是在我的提醒下才很不情愿地从喉咙口发出一声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得见的叫声。那晚还主动地盛饭,我给他递筷子时还说了声“:妈妈,谢谢!”  相似文献   

15.
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年轻不要留自》。我最近则为自己许个愿:“读书先要留白!”这留白是说不要像往年一样拼命地创作,轻松下来,使思绪问留个空白处——以便读书。不要以为成天都在创述的人,必是好的“读书”人,实在最有效的读书,往往是在无争的情况下达到的。“困而后读”的人,固然可能因而“脱困”,那书中的精神却常难入于心。三日不读书,即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的人,虽然读书不断,却见争逐的烟尘气。至于心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人,就更难得读书之乐了。  相似文献   

16.
朱永新 《教师》2012,(17):1-1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教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富有经验”的教师,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7.
小鸟读书     
一群小鸟在果园里飞来飞去……小明看见了问:“妈妈,小鸟在做什么呀?” 妈妈笑嘻嘻地说:它们在读书呀!那绿色的果树是绿色的书,小鸟飞来喳喳地读着。读呀读,读  相似文献   

18.
有位上海“古诗文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对我说:“我读了不少书,背诵记忆的古诗文也不少,但写起文章来总用不上,或者用得不太恰当,所以作文成绩总不太好。不知这是为什么?”我读过她的文章,确实不太高明。我想像她这样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虽然得一等奖的人不多)。不少高三学生临考前总要背上三五百句名句,然而真正能用到作文里,提高作文水平的又有几个?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书读得多,记得多的人才能写好文章。但是读书多仅仅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近代文章大家吴曾祺在他的《涵芬楼文谈·储才第十》里说过这…  相似文献   

19.
谈到阅读的态度和方法 ,我就想 ,读书不妨学淘金 ,书生本是淘“金”人。是的 ,古人中勤于读书淘金的 ,多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锺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 ,也是十分庸俗的读书观。当然 ,懒于读书淘金的 ,则多认为“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来冬有雪 ,收拾书包好过年”。这又是一种颓废的、百无聊赖的读书观 ,这种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书生。这样两种极端的读书观 ,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自然都不可取。不过书中有“金” ,这倒是谁也不会否认的事实。因此 ,常常有人说 ,读书如淘金。…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喜欢读书甚至读书成瘾,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事情。毛泽东非常讲究读书方法,而且他的读书方法比较特别,于读书人很有启发。现介绍如下:1.读书先立志。毛泽东积极主张读书和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毛泽东就与同学相约“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不谈家庭琐事,否则,就不能做朋友。毛泽东说:“我的朋友和我只乐意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他在《讲堂录》中倡导:“高尚其理想”、“修身”、“奋斗”、“朝气”,并强调“实意做事,真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