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大众传播愈来愈受到新闻传播学者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四五年来,已公开发表的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数据搜集方法的农村大众传播研究项目已超过十余项,其中不少成果颇受关注。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农村居民的大众传播行为、大众传播与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科技传播等很有帮助。然而,上述研究中的绝大多数皆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展开,事实上,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我国中部农村大众传播的研究也很有必要。有鉴于此,我们选取湖北这一典型的中部省份作为调查地点,以此透视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大众媒介…  相似文献   

2.
程洁 《新闻窗》2011,(4):81-81
近年来,农村大众传播愈来愈受到新闻传播学者的关注。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仅近几年,已公开发表的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数据搜集方法的农村大众传播研究项目已经超过十余项,其中不少成果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它迅速影响、渗透甚至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高新技术带来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趋势,使大众传播业在时代进步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知识经济会为大众传播业带来诸多新发展;另一方面,没有大众传播媒介的参与和推动,知识经济的车轮无法快速旋转。因此,关注并研究知识经济与大众传播业的互动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对于不同形态的传播,在管理上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大众传播,要求传播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接受相应的法律和道德约束。对于组织传播也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而对于人际传播就不太一样,私人之间的交谈、交往和通信。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区的舆论传播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钟 《新闻世界》2011,(3):78-79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舆论形成中重要的一个平台,尤其是网络社区在舆论传播中发挥的优势和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就网络社区的含义进行分析、着重讨论了网络社区舆论的形成、传播规律和传播效果,以期更好地利用网络社区这一平台,为正确引导舆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
传播禁止及其种类 信息社会的传播禁止,成为新的课题,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于探讨传播自由问题,确立当今大众传播规范的合理秩序,大有反手擒题之妙。 在大众传播中,传播禁止极为普遍与经常。社会进入事业性传播时代以来,一方面是大众传播阶升式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绵延不绝的传播禁止。可以认为,传播禁止乃是一种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文化现象,构成中外传播史上一个重量级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7.
借由1994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之机,“女性主义”话语和策略被带进中国,媒体与女性的互动关系进入了传播学研究的视野。研究开始关注性别意识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呈现,以及媒介如何参与性别的社会塑造这一问题。性别与媒介已日渐成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使用程度和20世纪8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整体水平来看,媒介资源配置远离农村,农村受众不能充分享受到城市受众所拥有的媒介资源。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对农村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媒介运作体制和农村社会生活状况对大众传播现状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大众传播现状把握和功能预期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到媒介运作体制和农村社会生活状况的影响,只有媒介运作体制和农村社会生活与农村的发展建设相协调,农村的大众传播现状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进,从而使大众传媒在农村成为积极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9.
每当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开始普及,便有学者致力于探索这种新媒介带来的变化,微博也不例外。本文认为,由于微博容量小、微博网站"关注·粉丝"模式和转发模式的设置,使微博产生了一种无需经由媒体中枢的大众传播方式——接力传播。这一新的传播方式不同于以往媒体利用自身"一对多"的"势能"进行的大众传播,而是经由多个"草根"的转发,在私人网络中实现的大众传播方式。这个传播变革为我们的大众传播世界里带来了传播过程更难控制、信源无限扩大以及虚假信息可能大幅增加等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家族中的成员,后来居上,发展迅速,影响巨大,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在新闻领域的主流地位已被电视的兴起而动摇,电影在娱乐方面的吸引力,已经受到电视的强烈冲击,广播虽然与电视在传播信息方面同有快速的优势,但由于其只能听不可见面逊色于电视。因特网的迅速崛起,虽然对电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要超过电视的影响,却还需要时日。电视是一个令人眼花乱的“魔盒”,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电视获得了巨大成功,电视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电视传播观念在不断变化,电视节目也在各种新兴媒体的竞争中谋求发展。以往评价电视节目的三个标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不仅促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紧密结合,而且进一步融合了大众传播主体和观众的关系,有利于电视节目的发展。将参与性作为电视节目的评价标准,必须注意观众的参与是否有意义,是否切合节目主题,是否真实,是否能和其他三个标准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试论网络传播中专业新闻机构的舆论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兰 《当代传播》2000,(1):44-47
长期以来,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理论或假说,都试图揭示出大众传播媒介在形成或引导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舆论的形成机制。但是,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人们却发现,网络传播的兴起,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冲击,也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团体等上网成为传播者时,传播者成分的多元化是否会动摇专业新闻机构的地位,在网络时代,专业新闻机构是否还能发挥它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在舆论…  相似文献   

13.
任波  杨孟尧 《新闻窗》2009,(1):98-99
从一开始就建基于大众传播研究之上的传播效果研究,有较多片面化的弊病。比如仅仅考察了大众传播流程中的特点和规律,而忽略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小群体传播状态下该传播现象所体现出来的不一样的特征。本文屏蔽了大众传播视角之后再看意见领袖现象,得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4.
言论作为传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已越来越受到现代媒介的关注,并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报纸而言,一直有言论是报纸的旗帜、灵魂、眼睛等许多说法。无论哪一种称谓,都极言言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议程设置"的现象自古有之,只是在大众传播时代"议程设置"的现象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从"议程设置"的权力归属这一角度入手,通过对口语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小众化传播时代以及私人媒介传播时代的议程设置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事件设置议程(口语传播时代)——大众媒体设置议程(大众传播时代)——受众设置议程(小众传播时代)——事件设置议程(私人媒介传播时代)的"议程设置"权归属的演变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微博问政”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13日,我国外交部开通了一个名为“外交小灵通”的微博,开博仅6天就吸引了2万多网友的关注。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部委开通的微博。其实,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态就已备受追捧。到2011年两会,短短140字的“微信息”已成为网民关注两会的重要渠道。微博的低门槛、低成本,让更多的人有了话语表达的便利,从而使信息发布的手段更加简单且数量更为庞大。正由于微博这个新兴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多种优势,因而以报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面对微博问政迅猛发展的势头时,既要有面对大众传播新形态的危机感,又要在保持固有价值并发扬光大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微博问政与自身新闻传播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书以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为研究对象,首次借用社会学、心理学、说服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大众传播中的一个崭新趋向,即大众传播的人际化与人际传播的大众化,从学理上深入分析了主持传播作为一种独特的大众传播的特点、起源、生存环境、传播策略及发展趋势,科学地解答了主持人为何会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目前我国主持人存在的缺陷等一系列学者和社会大众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大众传播是指大规模的媒介组织通过大批复制并迅速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受众的过程。它是有价值目标、有价值实现手段、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并且大众传播的价值是媒介在与受众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工具的媒介.在尊重受众,为他们提供信息、知识、娱乐、服务的同时,更应该追求高境界的社会价值取向,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业迅猛发展,媒体的数量、传播的多样性让人目不暇接。然而,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与当代艺术状况--当代艺术模式转换的一种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胜 《现代传播》2004,3(2):13-17
大众传播环境中 ,当代艺术模式转换已是显著的事实 ,具体表现为艺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广泛对话、大众的艺术接受由“阅读 /思考”形式转向“直观视听 /感知”的身体形式、技术材料和手段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明显强化、艺术的意识形态扩张力度愈益表面化等。同时 ,当代大众传播普遍参与大众日常生活、制约人的思想方式 ,又在当代审美文化层面制造了“传播假相”的弥漫 ,客观上导致了当代艺术选择的困难。对于大众传播环境中的当代艺术状况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研究需要从“展示性”、深度削平、艺术活动的流行性 /消费性与艺术批判性要求的矛盾、技术推动力四个方面加以深入关注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刘涛  钱钰 《传媒》2015,(18):75-77
文化遗产传承是大众传播重要的社会功能.中国有将影视传播与"活化"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历史传统.当下, "活化"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但彰显了影视传播对"活化"文化遗产的积极意义,也为丰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