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编稿,是份内之事。但一遇到名家如领导人或资深者等的文稿,不少人往往会缩手缩脚,不敢选择,不敢修改,不敢加工,致使许多本来可以锦上添花的好稿,因为小的纰漏,而给人留下遗憾。这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编辑所应有的工作态度。记得1984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一篇特写,标题是《总书记会见沂蒙山区老党员》。报纸安  相似文献   

2.
1995年1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冒着严寒到坝上张北县看望农户、访贫问苦,这不仅给全县人民以巨大鼓舞,而且给我们县级新闻单位组织搞好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提供了一次练兵和节目创优的机遇。可以说,广播特写《总书记坝上访农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成功的话,那么,这篇特写所涉及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访问贫困地区的农民这一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3.
本文之所以使用特写这个较为生疏的"概念",而不使用更为通俗常见的"通讯"的概念(事实上它涵盖了新闻教科书上通讯和报告文学的概念),是因为它更为合符这个概念所表达的本意,以及现代传媒变化的需要.本文拟从西方新闻特写这种特殊的和重要的新闻体裁的来源、形成以及影响,对新闻特写的概念予以重新的梳理与纠正;而同时,通过对新闻特写的重大特性--现场感的论述,来强调现场感在新闻特写中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来完成现场感这一突出手段.现场感是产生一篇成功的、感人的、有影响的新闻特写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辞朴义深     
新华社记者邹爱国、罗观星的新闻特写《总书记的问候》,获得中国首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这篇报道的高超之处在于笔法质朴,看似平常叙事,其淡如水,然其味弥长。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编辑部联合地市报社,自2002年6月以来已连续举办了3次《地市县报人·我的得意之作》征文活动,刊登了许多新闻精品,交流了不少新鲜经验,使广大读者为之耳目一新,尤其是新闻工作者从中受益匪浅。本人自1991年至今,每年都有一件作品荣获福建省新闻奖一等奖。其中称得上“得意之作”的算是《老台长的饭菜钱》。这是一篇新闻特写,如有的同志所说,是在办公室里“信手拈来”的。有同事问:“能在全省获新闻最高奖的作品有如凤毛麟角,你怎么可以信手拈来呢?”回顾总结起来,这篇作品能获奖,有以下3个特点:一、针砭时弊。任何一篇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一篇真正优秀的评论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而且要有学艺术价值。邵飘萍在新闻学专《新闻学总论》中,曾提到新闻评论写作要“简洁明快”和“含有美术之意味”,“除去记述某问题之理由见解外,其词亦具有几分动人之魅力”。“简洁明快”是新闻语体的特征,而词“含有美术之意味”,有“动人之魅力”,正反映了新闻语体和学语体相通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四月五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一篇新华社记者刘德玉采写的《特写:中泰友谊永固》(见附稿)。这篇特写是从泰国朋友在潍坊风筝会上风筝放飞失败一事中挖掘出的新闻,不仅时机抓得好,主题好,写作也不错。它通过对一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把我国人民注重精神文明的风尚生动地反映了出来,无论是对内对外宣传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在新闻战线干了40多年,写过不少新闻,但我很轻视短新闻,以为写“豆腐块”消息,是雕虫小技,做不了大学问。 实践证明,我的思路错了,写新闻不易,写一条好的新闻更难。真正使我醒悟而折服的是《总书记关心新闻记者》这条简短的新闻特写(载《人民日报》1994年6月14日4版)。这条新闻特写,可谓是真正的“豆腐块”,全文只有200多字,全用事实说话,感人至深。这条新闻特写,配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摄像记者提摄像机的大幅照片,版面超过文字稿一倍多,读来更加可亲、可敬。它给人们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江总书记平易近人,与新闻记者心连心。 这条图文并茂的新闻,为什么人们一打开报纸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呢?  相似文献   

9.
6月16日《新闻出版报》第二版全文刊登了全国记协主办的“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获得一等奖的五篇作品。这五篇现场短新闻是:《人民日报》记者孙毅采写的邓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难忘的时刻》;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罗观星合写的《总书记的问候》;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省长解决农民卖蘑菇难》;新华社记者胡泰然采写的《美军入侵一周后的  相似文献   

10.
近日翻检旧稿,发现当年应《中学生阅读》杂志之约,写的一篇关于新闻报道中的地名应当怎么写的小稿,并没有刊出。从普及新闻写作知识的角度,似乎并未过时。因而稍作删节,发表于兹。 (一)四川省青神中学文补班刘同学的来信(摘要) 《中学生阅读》(1991年第11期)选载了新闻特写《王诗超人生的最后画面》(以下简称《画面》),同时也刊登了孔祥料同志以这篇新闻与另一篇新闻为例而谈新闻特写的基本特征之文章——《新闻为体,文学为用》,文章简明扼要地谈了新闻特写的基本特征,令人受益匪浅。 但是,孔祥科同志在谈《画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有关挖文山填会海的报道读了不少,其中尽管不乏有理有据的好文章,但读后不久也就淡忘了。近日读了通讯《老将军的愤慨》(《经济日报》1987.4.18,《人民日报》1987.4.19),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力量,令人久久不能平静。这篇通讯不愧足一篇声讨“文山会海”的檄文。它除了主题重大、针对性强等优点外,在新闻写作上也有很  相似文献   

12.
特写这一文体,一是肇始于电影学术语,强调截取新闻事件的一个精彩片段,重要的横断面,另外一种是美国五十年代兴盛特写文体,强调主观与客观事例的新闻旨趣。作为特写要在报道里张扬个性,体现一种风格。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就是一种突破。《洛杉矶时报》在5月11日刊登了卡罗琳·科尔一篇文章《从一个神圣而又破败的地方向外看》(摘自《参考消息》2002.5.13),这是一则亲身体验形式的特写,从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两会”期间,许多报纸的显著版面刊载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我有不同意见”》、《总理的建议》两篇会议特写,并给予对很好的评价。 这两篇特写之所以大家叫好,除了视角独特、写作考究之外,一个很重要而且也是最可贵之处,是它的“鲜活”。“鲜活”,就鲜活在两篇特写所捕捉的新闻事实,都像是刚从地里采摘的菜和水里捞出的鱼,青翠欲滴和活蹦乱跳。  相似文献   

14.
谢怀基同志是新闻界熟知的人物。这并非因为他当了《辽宁日报》的副总编,也非因为他参加新闻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而是因为他勇于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出震动读者的新闻名篇。有人说谢怀基是新闻界新升起的一颗明星,并非过誉之词。近年来,在万马奔腾的新闻角逐中,他可以说是一马当先。他有二十多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外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和好新闻奖的就有五篇(含合写的);他有十篇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作品被选八《中国优秀通讯选》、《全国好新闻选》等选集中;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15.
好的新闻作品应当有力度。而要使自己的作品有力度,秘诀之一就是写作风格应当自然,不做作。美联社记者林·贝里的特写《无论是否知情,爱滋病孩一样受苦》正是以自然的风格吸引了我。好的新闻作品不仅要提供信息,而且要能激起读者对它的兴趣。 10年来,爱滋病已经以惊人的传染率和危险性,成为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正由于这样,它经常是记者笔下的主题之一。当然更应该写出特点了。这篇特写的作者从两个爱滋病小患者这一特殊角  相似文献   

16.
面前放着两篇特写,是我特意从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许多报道中寻出来的。头一篇的题目是《报告之前》,后一篇的题目是《笑声·心声》,新华社播发后,为全国许多家报纸所刊用,这两篇特写顿觉有新鲜之风吹来,不禁连声称好。从特写中可以看出,两位记者采访的取景镜头一改过去只注意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并且对准了主席台的幕后,报道了大会开幕和闭幕前在后台发生在那里的意想不到的事。我记得,人民大会堂自1959年落成后,曾经有四届全国人大的历次会议在这里召开,全国性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情与景的交融特写︽联合国风雨送加利︾点评陈特安新年伊始,人民日报六版国际版于1月2日刊出了《联合国风雨送加利》一文,这篇国外特写不仅深受读者青睐,而且新闻单位领导同志和报界同仁也交口称赞,认为是一篇“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佳作”,是一篇很值得...  相似文献   

18.
《人民铁道报》记者毕锋、李晓华采写的新闻特写《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以其重大深刻的主题,生动鲜活的现场,慧眼独具的细节,荣  相似文献   

19.
《到美国去播种 T 恤之花》这篇570字的现场短新闻被评为第三届中国新闻奖后,一些同行问我,你是怎样抓出这么个点子来的?我静下来想了想,从新闻背景中寻找一篇袖珍新闻的切入点,也许是我这篇特写的成功之处。作为《中国纺织报》社的一名驻湖北站记者,我从1985年起就对荣获我国服装界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5年3月17日一版上的评论《农科院所制假坑农的多重恶劣性》一稿,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主题重大、言简意赅的新闻评论精品。它的获奖,为我们撰写新闻评论提供了下述三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一是关注“三农”,主题重大。一篇评论的成功与否,选题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选择那些主题重大的课题,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所谓主题重大,不仅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同时必须是可以扩展和延伸的课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