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荟 《闽江学院学报》2014,35(4):101-106
拒绝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但并非所有的拒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拒绝。虚假拒绝在汉文化中频繁出现,可以说是拒绝言语行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为了了解邀请真诚与否,顺应汉文化的礼节和习惯,人们往往会在别人发出邀请时实施虚假拒绝。虚假拒绝具有隐藏真实意图、试探对方态度、促进入际关系和谐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透过加缪的戏剧作品《正义》,我们倾听到一位人道主义的呐喊之声:拒绝杀戮,尊重生命;拒绝谎言,真诚生活;拒绝离异,回归真爱。这才是正义。作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唤,期待人们超越这个被非正义毒化的世界,渴望一个“谋杀”再不能在无辜牺牲身上高唱凯旋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真水无香,其香弥久。有人说“写作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写作即人的生命本身”,这些话都告诉我们,写怍是一种真切的生命存在,是一种真实而自由的精神飞翔方式,是心与心之间真诚的相互温暖。  相似文献   

4.
马东开发出一套与人聊天的程序,你问一句,它回答一句,真实程度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个程序,就有点像能与人聊天的“机器人”。马东想要了解在面对一个冰冷的“机器人”时,人们会不会袒露他们心底最真诚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读完《不过如此》的“跋”,我再一次地为作者的真诚所感动。崔永元在题为“感谢”的“跋”里,一连来了9个“感谢”,这令我想起台湾作家陈之藩《谢天》中的话:“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觉到自己贡献的渺小”。书中这类充分体现了作者人文关怀精神的文字很多,像他对残疾人内心世界的体察:“我们真想帮他们,就该铺几条他们能随意行走的路,开几辆他们能随意上下的公共汽车。”他对自身“失误”的反省:“一个电视节目,有笑声意味着放松、灵动、可视性强。但比起人的尊严来,这些要素一钱不值。”这是一本真诚动人的书。作者的坦诚率直打动了我,相信也会打动大家。  相似文献   

6.
厌恶而拒绝、喜欢而接受是人生存本能表现之一。当看到酒杯里有一条毛毛虫时,人们就会拒绝喝这杯酒;当看到田园里盛开着鲜花时,人们就会接受这片景色。由此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也存在着拒绝与接受吗?现实中,有些教师的课学生特别喜欢,有些教师的课学生特别反感,喜欢的课学生接受,反感的课学生拒绝。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视角看,因为喜爱,学生才接受,因为厌恶,学生才拒绝。“接受”缘于美的教学,美的教学需要教学模式与教学艺术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7.
绿色是生命的绿色。绿色作文,追求的是作文的真实。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的材料真实起来,摒弃作文中的“假话、空话、套话”;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表达的情感真诚起来,摒弃作文中的无病呻吟;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反映的学生的个性真切起来,摒弃作文中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真”乃是绿色作文的真谛。怎样引导学生写出内容真实,富有真情实感的绿色作文呢。  相似文献   

8.
钱理群所著曹禺戏剧新论,在曹禺研究领域里是很有特点的专著。它把曹禺的创作实践和人生道路结合考察,用“演戏”作为联结他艺术舞台和人生舞台的关键点。于是,评论者透过曹禺的“谦虚以至于虚伪的真诚”,发现了关于人生的“悖论”:“‘真’的人生、社会失去了真实与真诚,而‘假’的戏剧里却保留着真实与真诚。”  相似文献   

9.
杨金玉 《教师》2010,(30):86-86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往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由此可见,“情感”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犹如其生命与灵魂。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我们的课堂饱含“情感”呢?  相似文献   

10.
牵挂     
没有人会拒绝一份真挚的情感。尽管文章所写的只是一种假设.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无暇与冲击。人们往往只有在无以复加、激烈尖锐的状态里.才会展现出自己赤裸裸的一面.反观到真实的自己。有太多的假设无法实现.也无须去实践.但只要它是真实的,就足够了。细致的观察与描写让我们读到了“实”,纯腻的心理刻画让我们听到了“真”。  相似文献   

11.
季羡林是一位善于创造散文意境的作家,他的散文意境显示出“淡”而“雅”的特征。由于季羡林散文的题材内容的不同,其散文的意境构造也有所不同。首先,他在散文的意境构造中力避内容上的虚假和感情上的矫情,不但注重真情与真景的融入,而且特别的真实与真诚。其次,季羡林在散文意境的营造中还注重生命的情调贯注,这使他的散文具有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情景世界。第三,季羡林在散文创作中的意境创造中,除了真实与真诚,有生命情调的贯注外,而且还注意营造有灵趣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了解决定备课视角的因素,有利于教师从不同方面把握备课视角,形成个性化的备课经验,形成独特、优秀的教学设计.备课视角的重要性备课,顾名思义是教师准备课堂教学,它的最后呈现是教学设计.在王崧舟老师的眼里,“自己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这正如画家之于他的绘画、音乐家之于他的乐谱、作家之于他的小说、设计师之于他的时装……很多时候,自己创作的教案往往是以溪流、璞玉、小白杨、丑小鸭等意象呈现的,因为是溪流、是璞玉、是小白杨、是丑小鸭,所以她们就有了属于她们自己的成长诗篇和流转旋律.”精密周到的备课,本身就是实现教师生命价值的过程,是奠定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师专业成长轨迹的真实记录,是课后反思进行改善跟进的有价值的蓝本.  相似文献   

13.
真诚     
真诚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付之于真诚,得之于亦是真诚。真诚是内心的坦白,是恳切的直言,说想说的,做该做的,就会得到别人信任,得到别人的认可。真诚能使别人理解你从而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别人。人人都喜欢真诚,都欣赏真诚。真诚是一处不败的风景,是一首不朽的诗歌,是一朵灿烂的花朵,是一抹绚丽的彩霞,是一道耀眼的光芒,是一杯清醇的酒,是湛蓝的天空,是无边的大海,是葱绿的草地。它给人以洁白无遐的美,给人以清馨淡雅之感;真诚使人亮丽,使人焕发,使人赏心悦目;真诚给人一种整体,给人一种形象,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14.
彭晓明 《湖南教育》2004,(18):28-28
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学生“人格的物化形态”,这足以看出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每当听到“习作的真实有如生命的真实”这个话题时,我就不由想起了人体中较易缺乏的营养元素——钙、铁、锌,没有了它们,生命个体就不可能彰显出生命活力。习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纯洁的天性和可贵的灵性。”我想.大哲学家是要让成人们用敬畏的态度来感受人性在儿童身上折射出的光芒.从而更好地履行成人们“育人”的职责吧。当成人有足够的真诚以儿童为师时.各自的生命就会尽情地生长。  相似文献   

16.
在教授鲁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时,我愈来愈觉得文本中那真诚而又真实的文风的可贵。作为写真人真事的散文,它继承了中国史传文学“不虚美”,“不隐恶”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了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闰土、阿长等人物身上,体现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真实而又生动。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好有坏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这些人物集美与丑、是与非于一身,正如同金子之于沙粒。闪光的金子之所以可贵,惟其金光灿烂的品质使然;沙粒虽普通平凡,但它彰显了生活中的琐屑与真实,映衬出人物的优…  相似文献   

17.
邹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9(A02):109-110,116
“包青天”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是人们心目中正义的象征,“包青天”具有超人的智慧和真实的知识,又具有杜绝偏私和拒绝腐蚀的品格,因而人们形成了这种观念:让“包青天”拥有完全的绝对的权利是正义的。但从法治的观点出发便不难发现:“包青天”情结对于现代法治并不是十分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真实、本色,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强调的就是作文要真实,真实才是作文的生命。假花尽管美艳,但缺少生命的活力;假话尽管动听,但缺乏生活的激情。虚假的作文面目可憎!令人痛心的是,长久以来,假、大、空的现象一直充斥着中学生的作文,很少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因而,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的教育真谛。课堂是学生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天地,真实的课堂,需要尊重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色彩得以彰显。课堂一旦失去了"真实",捧出的便是一串串虚假的塑料花,艳丽却没有生命,这就注定了这样的课堂没有成长的气息。唯有"真实",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美丽。一、拒绝"假性提问"  相似文献   

20.
她用自己的真诚感动了山村的人们,她用自己的生命赢得了永远的怀念。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10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11位教师能留下来了。乡里也实在派不出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