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以建构和谐社会为视界,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三个方面探究了审美的现代意义。和谐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潮,审美对矫正现代社会所造成的种种弊端,建构和谐社会的绿色人生精神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发展观造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背反,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家园悖论、生存悖论和文明发展悖论,照此下去,人类社会发展的结局将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新发展观视野下,我们要探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可能性,研究实现其统一的有效途径,唯此,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赵志歌 《成才之路》2011,(13):79-79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更是一种硬道理。文化的作用不可替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文化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相似文献   

4.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一部充满多重象征意义的童话。从《小王子》文本人类生存空间的角度可以看出,圣.埃克苏佩里对于空间与人类自身生存的关系有着很深入的思索,包括生存空间的大小、想象空间中感性与理性的交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空间的构建等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小王子》一书中蕴含的这方面的启示对于人们的生存、生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事实与价值——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根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建立在事实与价值统一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发展。进入工业文明后, 人类在机械发展观的指导下, 只关注了自身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活动制约, 最终造成事实与价值的冲突, 使人类社会的发展陷入不可持续的境地。这种机械发展观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 是人们割裂了暂时性和长远性、需要的正当性和非正当性、动机与效果、正价值与负价值以及手段与目的等一系列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而造成的。生态严重失衡造成的恶果使人类认识到,只有使事实与价值重新统一协调起来,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使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刘鑫 《华章》2009,(1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理想.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强化.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道德价值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体系中的边缘化,道德社会化理论的不成熟,大学道德教育理想图景的缺乏,以及缺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实践,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大学生社会化研究,建立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对提高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道德价值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体系中的边缘化,道德社会化理论的不成熟,大学道德教育理想图景的缺乏,以及缺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实践,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大学生社会化研究,建立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对提高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的《西厢记》批评和李渔的《闲情偶记》都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金圣叹的戏曲批评,李渔声称"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而对自己的创作实践,李渔则自评为"好看词多,耐看词偏少"。从戏曲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造成二者差别的原因主要是:一者求"谐里耳",一者求"入文心"。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出一种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生活方式并存的样态,居于主流地位的则是源于西方近代且在现代不断得以强化的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虽然对于人的物质生活状况的极大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同时也造成人的需要的严重扭曲、人及其消费的异化,以及伴随生态危机而来的人的生存危机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鉴于此,人类的现代生活方式必须实现生态化的转型。当代社会既具备实现生活方式生态化转型的认知、价值和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1.
重评司马相如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辞赋家,然而在赢得"辞宗""赋圣"美称的同时,其道德品行似乎不被人看好,不少人指责他为"无行文人".文章力图从历史事实出发,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评价司马相如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发展则反作用于社会与教育,最终必将起到推动社会与人的和谐一致。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体现着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使受教育者充分自由发展是现代教育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会科学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先导。它以人本身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培养人才优良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小原国芳提出的全人教育思想——培养具有完全人格,实现真善美圣健富六种价值的人,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系统解读全人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及具体内容,进而分析全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及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当然杜甫之圣并不仅仅表现在诗歌艺术方面,更表现在其人格境界方面。如何准确把握杜甫人格之圣的核心内涵,是杜甫研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说到杜甫人格之圣的核心内涵,"忠君""爱民"四个字似乎已成为不可磨灭的烙印,甚至是不可推翻的定论。考察杜甫的生平与创作,笔者认为杜甫的人格之圣至少包含了正道直行的凛然风骨、承担现实的责任精神、怨而不怒的温厚情感等三方面的核心内涵。而考察杜甫人格之圣的成因,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文化启示: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的高度统一是成"圣"的基本前提,心性修养与注重实践的高度融合是成"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柳下惠是春秋时代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贤人。孟子称之为“圣之和者”,后世尊之为“和圣”。本文从领导学的角度,来探究柳下惠治国思想的内涵,以期对柳“和圣”这一历史人物取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对立统一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充分条件,矛盾并不必然推动事物发展,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也不可高估.在社会历史领域,任何问题都需要人来解决,社会需求依靠人的创新实践来满足,一切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甚至生产方式的更新,人类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的创新实践活动.人的创新实践活动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专家简介]黄伯农,男,福建晋江人。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社会专业,其后留学英国,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取得社会学科学硕士学位,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取得社会人类学哲学硕士学位和社会及文化人类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同  相似文献   

19.
浅论简·爱形象所体现的社会批判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在她的小说中经常而强烈地表露出对于资产阶级及其宗教和爱情观的愤恨.对于当时罪恶的社会来说,简·爱是个十足的斗士.她以敏锐的观察力看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之处,她仇视罗切斯特庄园里的那些冷酷凶狠的人,这是无产者对于有产者的不可调和的仇视,是有产者对于无产者的压迫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原,一个身材瘗小、鼻子肥厚、留着"山羊胡"的雅典公民。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苏格拉底虽然长相普通,但他的思想却开创了西方文明的新时代。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如果说孔子是东方的圣,那么苏格拉底就是西方的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