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赵都市报》自今年3月24日公布《请您为本报“捉错”》的启事并设立“捉错台”后,每日(基本上)在报上公布读者捉错的情况,迄今已坚持数月,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我接触的读者中,有不少人为“捉错台”叫好,称赞“都市报”在河北报刊界开了先河,是一个壮举。我也有同感。为何一个小小的“捉错台”能在读者中得到这样的好评,引起强烈反响呢?我感到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上海有三家大报和一家刊物联合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报刊编校质量有奖竞查活动,请读者对2001年6月26日这天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第五期《咬文嚼字》进行评定,实行有奖揭错,奖金颇丰,有“一字千金”之诱惑。令主办单位意想不到的一是参赛者  相似文献   

3.
我所说的“有奖捉错”是指电台在全社会广泛发动听众对广播节目进行监督和挑错,并对这些热心听众给予奖励。当然,一些电台对节日的监听监管和考评有一套办法或体系,也有的设立了专家组定期对节目进行听评,这些对办节目都是有益的。但实事求是地讲,其作用又是有限的,因为电台每天的播音总量  相似文献   

4.
宜将文勇追穷错陈祖甲读者肯定看得出,本文的题目是从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套改而来的。缘由是上海“三报一刊”举办有奖竟查活动,结果揭晓。如今常听见一类牢骚话:“无错不成文”、“无错不成书”。读者对报刊、书籍上不断出现明显的错误十分烦恼,发几句牢骚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5.
用词三题     
用词准确,是对文章的起码要求。报刊发行面广,影响深远,如果文章用词错误,它所产生的副作用就难以估量。所以,报刊应主动承担起“纯洁祖国语言”的责任,决不能把文章的用词当成雕虫小技,不予重视。纵观现在报刊文章的用词,实在不敢恭维。下面挑出几个词来谈谈:“凌晨”的误用“凌晨”是个常用词,也许太平常了反而被忽视了其准确内含,造成你错我错大家错,从中央、省到地方级报  相似文献   

6.
悬赏捉错好     
《今传媒》1995,(5)
悬赏捉错好文/@@王树林报纸期刊的差错已成瘤疾,似乎无错不成报,不成刊。一些发行量数十万、成百万的报刊,也差错不断,漏洞百出。报刊是公开的新闻纸和信息载体,是读者大众的“文化教员”。而差错就如同美味佳肴中的苍蝇,读者看了皱眉头,“食”了倒胃口,并诱发...  相似文献   

7.
李孑 《今传媒》2003,(6):32
各种报刊,年年月月日日都在说舆论导向,导向什么,各有千秋,当然无法一致一律。然而,令人不可思议和十分费解,甚至是无法容忍的,有些报刊的导向,有时叫人莫名其妙。 前不久,某报一专刊发起了一次有奖征文,奖励特优,内容是关于“一夜情”的讨论。因为有那本“一夜情”的访谈录,市场火爆,商家看准了这个行情,颇有广告效应,故而赞助举办有奖征文活动。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的现状,提高社会语文应用水平,一场群众性的报刊编校质量有奖竞查活动,于6月26日至7月10日之间举行。 当前报刊编校质量下降,错别字在报刊书籍上  相似文献   

9.
如今,读者对报刊上每每出现的差错,多有微词(有的甚至是责词),谓之“多发病”“常见病”——似“感冒发烧”般,好了又复发,实难根治。差错有的出在文内,然有的报刊却出在标题,我就看过“××厂效益斐然”,错成“郊益斐然”。这影响的不良,无须饶舌。更奇的是有的新闻稿,本报错了,读者纠正了,本报发了更正,但文摘报尔后转载的却是错稿,尔后只得又转载更  相似文献   

10.
7月18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报刊逻辑与语言病例评析1100例》首发式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该书起源于“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该书的出版为了提醒民众尤其是媒体规范使用汉语,对汉语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献给北京奥运会的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11.
捉错园(一)     
要避免稿件出差错,关键在要善于“捉错”。本期起,我们开辟《捉错园》栏目,提醒编辑、记者、通讯员、校对、审稿人,都来把关,改变“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媒体脸谱     
新政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启动中国逻辑学会等开展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挑错的范围是2006年1月1日到8月31日全国公开出版的纸质中文报刊的文章。我国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我国新闻界首次研制的中文新闻信息技术两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刊差错堪忧,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种报纸46个语言逻辑错误,每版5.8个。“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共挑出无可争辩的语言逻辑差错14883处。以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4份中央级报纸和24份省市级报纸的1至8版正文为例,共挑出逻辑和语言  相似文献   

14.
如今,读者对报刊上每每出现的差错,多有微词(有的甚至是责词),谓之“多发病”“常见病”——似“感冒发烧”般,好了又复发,实难根治。差错有的出在文内,然有的报刊却出在标题,我就看过“××厂效益斐然”,错成“郊益斐然”。这影响的不良,无须饶舌。更奇的是有的新闻稿,本报错了,读者纠正了,本报发了更正,但文摘报尔后转载的却是错稿,尔后只得又转载更正,如此更正又更正的折腾,据我所知,近年来就发生过几起,致使读者“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初,中国编辑学会等8家单位发起了“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这次活动共挑出无可争辩的语言逻辑差错14800多处,包括中央级和省、市级报纸在内的报刊编辑水平令人大跌眼镜。仅在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4份中央级报纸和24份省、市级报纸的1至8版正文中,就挑出逻辑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病例1289个,平均每份报纸46个,每版5.8个,有一份报纸的差错竟多达184个,平均每版23个。  相似文献   

16.
因为乱用“罄竹难书”这一成语而闹出了笑话,由于没有弄清“令尊”“家父”这些称呼的用法而导致混乱……针对当前在语言应用上频频出现的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现象,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文化报社等8家单位5月25日正式发起“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为全国公开出版的中文报刊“挑错”。  相似文献   

17.
《致富报》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刊登了一篇题为《驯狗灭鼠胜过猫》的文章,读了令人感到玄乎。近年来,“狗捉老鼠并非多管闲事”之类的文章,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报刊上,有些文章引经据典,证明捉老鼠亦是狗的本性,而且在很久以前,捉老鼠的“差使”本来是由狗担当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常卧病榻的荣誉军人。过去在国防施工、救护战友和抢救国家财产过程中,先后6次光荣负伤,成为终身一等残废。由于我基本失去了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部队党委和首长为保证给我以更充足的治疗和休息时间,于1987年5月中旬让我退回原籍。返乡后,我以海迪为榜样,不以功臣自居,重新拿起笔和纸,继续为社会献“残力”,自1982年8月以来,我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被省军级以上64家报刊、电台采用873篇,其中有76篇被中央级报刊采用。先后49次被上级领导机关和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被11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还在全国、全省举办的“有奖征文”和“有奖读报知识竞赛”中两次夺魁,荣膺本次大赛的唯一特等奖,两次荣获一等  相似文献   

19.
赞《有错必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日报》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栏目,却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这个栏目就是《有错必纠》。读者在阅读当天报纸时,一旦发现文字差错,即可打电话告知编辑部,第二天该差错就会在《有错必纠》栏目中公布,并作纠正。现在,《苏州日报》已拥有一个义务“捉错”的读者群,有一位退休老教师  相似文献   

20.
最爱吃鱼的我,经常过问菜篮子,感受最深的是:活鱼价高且好卖。要问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活鱼味美好吃嘛! 摇了八年笔杆,虽无成名之作,但知“活鱼”好“卖”不好捉。有时,好不容易捉了条“活鱼”,尝到了一点“卖活鱼”的乐趣。 要谈如何涉足深水捉“活鱼”,倒不如举一两个捉“活鱼”的实例教人印象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