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创办12年的中国交通报首届“十佳”记者评选活动最近在大连市揭晓,新疆记者站主任记者凌愉当选为“十佳”记者。 凌愉1986年开始担任中国交通报新疆记者站专职记者,(?)用大量的文字报道及新闻摄影作品,多方面反映新疆交通路事业的巨大变化以及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复活的丝绸之路》《帕米尔之路》《雪山上本来没有路》等作品,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力丹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谈了他对本次奥运报道的总体印象:"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报道,其规模的宏大,面临事项的复杂程度,是我国传媒历史上没有遇到过的。各传媒充分利用地域或人缘的优势,用尽浑身解数,把奥运报道算是做到了各自水准的极致。"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新闻界,凌愉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算少。他曾在《喀什日报》工作十五年,《新疆工人报》工作五年,现在是《中国交通报》驻新疆记者站记者,又是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乌鲁木齐市摄影学会会员。他凭着顽强的拚搏精神,饱含热爱新疆、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被同行们亲切地称为“两栖”记者。看过凌愉文章的人,都以为他一定是个才华横  相似文献   

4.
我有幸于1939年9月16日,作为重庆《新民报》的记者,同“中央通讯社”记者刘尊棋、《扫荡报》记者耿坚白一道,在延安访问毛泽东。这在我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是一件大事。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也是被记上了一笔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中,把毛泽东在延安接见我们重庆去的三记者,作为一件大事记录下来,并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是因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多次会见过中外记者。在我们之前,他会见过重庆商务日报赴延安采访的温田丰等,更不用说他还在延安自己的窑洞中,同著名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作“竟夜之谈,直到天已黎明”。在我们之后,1944年6月12日他在延  相似文献   

5.
本刊乌鲁木齐讯记者赵藤报道: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1月13日至14日在昆仑宾馆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并通过了《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就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向全疆各族新闻工作者发出了《倡议书》。 13日上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和自治区领导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吴敦夫、符强、米吉提·纳斯尔、买买提明·扎克尔会见了与会的全体代表。 王乐泉在会见中说,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区新闻界在新世纪的一次盛会,具有…  相似文献   

6.
来函照登     
《中国记者》编辑部: 在去年第十二期《新闻业务》“海外评谈”一栏中转载的北美日报文章《新闻宜力求报道准确》中,提到敝报1985年1月间一篇市场信息报道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经我们查对了一月份的报纸,并未刊登“海鸥”牌自行车在本地供不应求的报道,而是在1月25日二版登了《“琴岛”自行车好销》的报道,特  相似文献   

7.
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来稿,大量的是非事件性新闻。举凡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记者述评、调查报告、人物通讯等等,都是非事件性新闻常用的形式。《浙江日报》去年刊登的“镇海炼化推进两个转变”的连续报道、“打好粮食翻身仗”的系列报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见闻录”等报  相似文献   

8.
1995年5月5日至6月14日,我受报社派遣,到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在《新疆日报》的大力支持下,纵横天山南北,行程7000多公里,寻访了100多名武汉籍及部分自孝感、大冶、鄂城、浠水、公安、麻城、洪湖等地进疆的支边人员,在《长江日报·长江周末》和《新疆日报》先后刊发了相同内容的一组报道.这5篇人物通讯在武汉和新疆产生较大反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代理书记王乐泉在接受本报和《新疆日报》记者的专题采访时,肯定这次寻访活动很有意义,称通过报道武汉籍支边人员在新疆的工作、生活情况,可以使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奖:由《华尔街日报》获得,这是由于《华尔街日报》在2006年报道了影响美国企业的优先认股权丑闻;突发新闻奖:由波特兰市《俄勒冈人报》获得,其报道了暴风雪中一家人在俄勒冈州山脉中失踪的事件;调查性报道奖:由阿拉巴马州《伯明翰新闻报》的记者布雷特-布莱克雷获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周报的特性来分析,深度报道可以说是《美报》吸引注意力、扩大影响力的安身立命之本。从这多半年的办刊实践来看,《美报》在做好深度报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一是对受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开掘 受众的关注点就是记者做文章的切入点,《美报》的深度报道针对读者感兴趣的话题,着重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优秀通讯员杭林同志,今年65岁,离休前是扬州市乡镇工业局副局长。如今,他的头发虽已花白,但对通讯报道工作,热情不减当年。目前,他不仅担任《中国乡镇企业报》和《中国食品报》驻扬州记者站站长、记者,还兼任多家报纸、电台的通讯员。他离休5年来,先后在报纸、刊物、电台发表新闻、通讯、论文300多篇。5年中,他先后获得《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食品报》、《乡镇企业导报》、电台等新闻单位的一、二、三等奖10多次。人们尊敬地称他是“人离休笔不离休的人”。我们来到杭老家中的时候,他正在整理、剪贴资料。我们翻了他摞起来足有二尺高的报纸剪贴,那是他30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在40多家报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综述最近,发生了好几起新闻工作者在执行职务时,挨打、被抓、被诬陷等事件。《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新闻出版报》等报刊相继作了揭露和谴责。 9月30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报道了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戈壁为了阻止贵州省电视台记者叶效生拍摄在拆迁房屋时发生纠纷的场面而对记者进行非法抓捕与关押。张戈壁等人这种践踏新闻记者采访权利和人身自由的行为,激起很大公愤,贵阳市政府向叶效生和新闻单位赔礼道歉,並宣布张戈壁“立即停  相似文献   

13.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刊报》2月18日一版头条发表记者访问记,报道何光先同志就“如何争取新闻的最佳社会效果”问题发表的意见。报得写道:2月1日上午,记者访问了全国新闻学会副秘书长、首都新闻学会秘书长何光先同志,请他就新闻宣传的最佳社会效果问题发表了谈话。  相似文献   

15.
’92乌洽会始,这一令世人瞩目的经贸盛会便成为新闻大战的竞技场。’93乌洽会,新疆各新闻单位都派出阵容强大的记者队伍赴会,强手如林,竞争十分激烈。《新疆经济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锻炼记者的机会。’93乌洽会,这张年轻的报纸得到了锻炼,年轻的记者得到了锻炼。精心策划思路出新《新疆经济报》创办不到3年,记者、编辑50余人,业务、技术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我们要想在报林中立足,靠什么?新疆新闻界同仁评价我报时,常说“点子”新。这里,“点子”就是指思路。思路,是《新疆经济报》办报的重要依托。有好的思路,可以弥补人手、经验的不足,可以出奇制胜。《新疆经济报》创办不久,就确立了长远的总体思路,逐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某一个特定时期,都有阶段性的思路,于是有了一些引起社会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11月6日《华商报》“都市新闻”刊发一条《员工灶上煮狗食副总不赔礼员工告上庭》的消息报道。两天之后,我报新闻中心给编辑中心发过来记者采写的这条消息,很显然这条新闻已滞后,尽管消息的内容比《华商报》刊发的消息还要详实些,编辑中心还是把稿件退还给了采写的记者。接过被“枪毙”的稿件,记者感到十分委屈,这是个典型“共源性”新闻,早报记者和《华商报》记者是同时得到新闻线索的。11月6日是周末,正赶上我们休息没有报,所以让《华商报》抢先发稿了。《华商报》抢先发稿,俗话说“抢先上市的果子未免有些酸涩”。对类似…  相似文献   

17.
谢蔚明 《传媒》2003,(1):48-49
老友郑永欣离开人世两年多了。想起我与他60多年的友谊,难以抑制思念之情。 永欣要我做《文汇报》地下记者 上世纪40年代,我和永欣都在南京从事新闻采访,他任《文汇报》、驻京记者,我的工作单位是国民党国防部的《和平日报》。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南京举行和平谈  相似文献   

18.
据《法制日报》载,某县发了一个红头文件,规定未经过县委宣传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接受县外记者采访,《法制日报》记者表示要一份这个文件,被一位干部拒绝,他说这是本县县内的规定,不宜报道。还有,外省报刊登了一个省有关部门官员的事,这个省的有关权力部门就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宣布人家是非法刊物。 舆论监督是我国民主生活的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新闻通讯刊物中,今年二月又增加了一个刊物《军事记者》. 《军事记者》辟有《军事新闻传播探讨》、《军事报社谈军事报道》、《军旅之音》、《军事报道选析》、《军事记者生活小记》、《军事记者卡片》等栏目.《军事记者》将紧密联系军事报道的实际,力求在新闻理论尤其是军事报道理论的研究中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1899年10月14日,20多岁的伦敦《晨邮报》记者、骑兵团中尉温斯顿·丘吉尔第四次奔赴战场。不久,他在前线战斗中负伤被俘。12月中旬的一个深夜,他趁机逃出,经过60个小时的磨难获得自由。那一刻,他立即向《晨邮报》发出一份描写他从战俘营逃跑的详细报道。这篇报道使他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报道被当作惊险小说来阅读,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后来,英国新闻界在论述这一事件时,称之为“丘吉尔形象”,认为其特点就是:记者不再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完全投身到新闻事件中去,并且成为它的部分。“丘吉尔形象”值得引起我们思考。应该说,我们众多的记者和遍布各行各业的通讯员,是有条件投身到新闻事件中去的,其中还有许多人本身就活动在形形色色的新闻事件之中。但是,为什么反映在报纸版面上,我们却很少见到自己的“丘吉尔形象”呢?我想无非是两点:一是长时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提采访“像蜜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