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泽 《传媒》2003,(2):31
屈志朝涉嫌杀人被捕 2002年3月,豫西峡口水库发现一具死尸。警方查明死者叫宋秦川,1997年到峡口镇屈志朝办的砖厂打工。屈志朝曾与宋秦川发生过矛盾,有目击者说,死者在约25天前的一天夜晚,被屈志朝用摩托车带回屈家里,之后镇上的人再也未见过死者。警方很快把目标缩小到屈志朝一家人身上,3月21日,屈志朝被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2.
1998年8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时播发了一篇“江西省安福县甘洛乡卫生院错把砒霜当石膏卖,造成4人死亡”的新闻,电台为这条新闻加了一篇100多字的短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知错即改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好作风。据悉,这家乡卫生院在处理死者的后事时对家属表明,只能参照交通肇事而不能作医疗事故处理,亏他们想得出这样的歪点子。”这篇短论的播出,引起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正义上为死者家属撑了腰,缓解了矛盾的激化,有利于死者善后的处理。类似这种短论,在我们县级新闻节目中也应引起重…  相似文献   

3.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一些报纸评论较少,在地市报纸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不久前,我翻阅了三家地市报,较好的一家日报,一个月里一版发了10篇评论(含各种言论),另一家日报一个月只发了5篇,一家周三刊的地报一个月竟不见一篇。评论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市报的同志  相似文献   

4.
江南某报发表了一篇记写的《报案人三个月不敢进家门》的章,说一位姓周的女士深夜遭到蒙面人入室抢劫,奋起反抗后识破真凶就是邻居张某,报案后却屡屡遭到威胁,家人也多次遭到殴打以致三个月不敢进家门。章发表后,  相似文献   

5.
向东 《青年记者》2010,(17):5-5
几个月前,一篇“三省四地争朱熹故里,用40亿为圣人做寿”的文章在网络和平面媒体上传播,引发了又一轮对于争名人故里现象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一些报纸评论较少,在地市报纸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不久前,我翻阅了三家地市报,较好的一家日报,一个月里一版发了10篇评论(含各种言论),另一家日报一个月只发了5篇,一家周三刊的地报一个月竟不见一篇。评论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市报的同志认为,地市范围小,上头精神来得又迟,大问题抓不到,小问题没抓头。这个理由不完全正确。大和小,  相似文献   

7.
“博库快要壮烈牺牲了” 的消息最近在业界不胫而走,许多关心博库、关心整个中文网络出版事业的人们大为忧虑,媒体则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报道和反应:有人扼腕叹息,有人理性反思,也有人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 博库到底怎么样了? 带着想了解真相的急切心情,本刊记者前往傅库的新办公地点碧湖居,对傅库的CEO徐贝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徐失生打破几个月的沉默,道出了一个真实的博库。 博库的弯路和困难 结构调整和根据市场现实重新规划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 记者:目前业界和媒体流传着很多对博库不利的说法,有传言说博库已经“壮…  相似文献   

8.
王伟 《河北广播》2006,(4):60-61
“十年前,我还在上中学,一天无意中打开收音机,听到《灯火阑珊》这个节目,由此我认识了李爽、黄迪、重阳……于是每天晚上听收音机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灯火阑珊》也便成了习惯。十年后,我走进了河北电台成了一名主持人,当我在直播间的时候,我知道还有他们的声音在飞扬……”,这是我在河北生活广播庆祝“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5周年特别节目”时录制的一段话,道出了我从一个广播“FANS”到广播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8,(2)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有了研究本本刊讯最近,曾因真假之争而扑朔迷离的《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已有研究本在西安出版,为各界人士提供了考辨资料。自1996年9月西安发现民藏《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手抄本的消息报道以后,由此引发真假之争至今悬而未决。由于种种原因,收...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一文,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个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一是主题重大,立意深刻。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评论的写作高下,首先反映在主题的开掘上,具体体现在是否摸准了社会生活的脉搏,是否抓住了牵动党心民心的热门话题。《“真抓”与“假抓”》一文,就是以党和国家非常关注的、群众普遍关心的作风建设为切入口,揭示了怎样才能实现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问题,无疑主题…  相似文献   

11.
求善岂可伤真谢述群前些时,看南方某大报,其中一篇《谎言,赢得满城同情》及同时配发的两篇后续报道、一篇言论引起了我的思考。在《谎言,赢得满诚同情》中,记者披露了一桩令人扼腕的奇特行骗事件:“一个蹬三轮的车夫,谎称是抚养五个孤儿的退役英雄连长。靠这个漏洞...  相似文献   

12.
“风格即人”。很多人都认为这话是马克思说的,也有人说不是,并且旁征博引,搬出好多资料。我到图书馆查了查,证明后一种说法正确。我认识上的一个错论也由此得到纠正。“风格即人”是谁说的?是18世纪法国一位博物学家布封说的。布材是科学家,也是著作家。他写的(自然史》在世界上很出名。他专门论述写作问题,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风格则的讲演。“风格即人”就是这篇讲演中一警句。“风格即人”,遮普普通通的四个字,一出世就像插了翅膀一样,漂洋过海,活跃在各国许多文人的笔下,并得到马克思的高度赞赏。这里恐怕包含看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新闻报道不到两月,军报就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送礼”别样情》,真是喜出望外。我的体会是情到深处自成篇。当兵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好首长──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军,他军政素质过硬在团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对士兵的关心体贴更令我终生难忘。这个线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很年时间。一日,我突然想,何不从同他接触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由此谈谈一个士兵眼里的部队领导呢?想到此,我便写成《“送礼”别样倩》一稿,针对《生活与修养》版的“多味人生”寄了出去。我的第一篇是在一片“上稿难”声中发出的,对此我开始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14.
光阴似箭,转眼间解放军报第十二届新闻函授即将结束。作为本届函授学员,回想起这近一年的学习历程,心绪难平,真舍不得说“再见”。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参加函授前,我曾多次向媒体投稿,均无奏效。参加函授后,在指导老师的热心辅导下,我已在《解放军报》上稿1篇、《军事记者》2篇、其他媒体20余篇,使我再次激发了写稿的热情,信心倍增,干劲更足。“熊建同志:你好!今编发你一稿,拟发11日军报,寄上大样剪贴,存念。祝学习进步!”这是马厚寅老师于3月7日给我写的亲笔信。捧读来信,令我感动不已。马老师为了一名素昧平生的学员来…  相似文献   

15.
“小骂大帮忙”这顶十分沉重的政治帽子压在《大公报》头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至今还流传于人口。几个月以前,还有人写文章,指责《大公报》反共。一个多月以前,还有人在文章中叹息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今30余年过去了,某些人硬加给《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帽子至今还没有摘下去。”可见并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众口铄金,积重难返。现在是该彻底摘掉这顶帽子的时候了。先说骂。《大公报》对国民党不光是小骂,也有大骂。有时甚至是怒骂、愤骂和痛骂,1941年12月22日发的那篇谴责国民党政要及其家属用飞机运“箱笼洋…  相似文献   

16.
初学新闻写作,我很痴迷。一个月就往报社发稿30余篇。可几个月后,都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但我没有心灰意冷。一天夜里我拿出昔日的底稿反复琢磨,突然发觉其中的《连长,能否与我谈谈心?》这篇稿,题意很好,就是条理有些紊乱,于是我又对原稿认真加工修改眷清,把稿子寄了出去。十余天后,竟被《解放军报》刊用了。这篇稿子,使我尝到了甜头,我也悟出一个道理:上稿本必凭关系,“熟了的瓜自然有人采”,已经被枪毙的稿子中也有基础好的,只要认真加工,仍可使它起死回生。从此以后,我写稿不图写得多了,而是一篇稿写了改,改了又…  相似文献   

17.
捧读今年8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的《雄关作证》(结束语)及四版的摄影专版,得知人民日报·海外版“长城行”大型系列报道已经圆满地落下帷幕。从5月21日“长城行”采访团启程,到5月25日“长城行”报道组发出的第一篇《龙头起处天地宽》起,我就被这个充分...  相似文献   

18.
座右铭     
我是一名军校学员,学习、训练之余总爱舞点文、弄点墨。一不小心,在当地报刊上偶见了几篇拙作,由此便有人称“秀才”,有人唤“文人”。最“可恨”的是,巾队领导也如获至宝,委以“队宣传部长”之重任。开始心里一个劲发怵,最终撮着自己的头发根才勉强将脖颈挺直,干就干吧!于是,选了一批“弟子”,开始在文字海洋里游荡。不久,稍稍有些“成果”,自觉不自觉地就令别人看着“高昂”了许多,一些并肩战友也敬而远之了,这是最让我担心出现的事情,也清楚这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我尽情的使自己暴露笑脸,但总还有很多风言风语由远而近…  相似文献   

19.
死者竟然可以复活:1998年2月15日,河南商丘市柘城县一村民到公安机关报案,其亲属赵振晌失踪4个多月,并怀疑系同村赵作海行凶杀害。几个月后,赵楼村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无名尸体,公安机关把赵作海作为重大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20.
潘可武 《现代传播》2001,(6):125-126
200年11月6日,以一曲《卧虎藏龙》享誉世界的著名音乐家谭盾出现在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节目中,因另一位嘉宾、国内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对他的先锋音乐做了10分钟的批评而在节目进行了57分钟后宣布退场,留下了主持人、观众与卞祖善完成了最后节目的录制。11月11日这期名为《谭盾走了》的节目如期播出,由此引发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强烈关注,形成了一个广为瞩目的“媒介事件”。 11月13日,本刊在京举办了以此“嘉宾退场”为内容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