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 情的6月 ,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成为全球焦点 ,媒体也为此展开新闻“大战” ,演绎了一场“媒体世界杯”大赛。重拳对于这场世纪盛会 ,各家媒体都全力出击。从中央大报到地市县报 ,从综合性媒体到专业报刊 ,都以大量版面、长时间、重点版位、黄金时间段充分报道。许多人说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 ,铺天盖地 ,都是世界杯报道。《南方体育》在4月5日就推出了大概是国内最早一份世界杯特刊 ,4月28日该报又打出“痛打48版”的广告 ,率先扩版。《足球》、《体坛周报》、《21世纪体育》等专业报不甘人后 ,迅速推出自己的世界杯特刊 ,并在世…  相似文献   

2.
魄力眼力与远见──谈“20世纪心理学通览”的出版周维强《光明日报》1997年3月1日的“学术新论”专栏发表了申荷永先生的一篇短文《心理学与中国文化》。这篇文章强调了心理学与中国古典文化的内在关联,指出了中国古典文化中所固有的心理学的意义。这个意见是有...  相似文献   

3.
从表面来看,“旧闻”与“新闻”是对立的。但从深层来看,这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相互转化的。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旧闻”,而昨天的“旧闻”经过挖掘包装后也可以成为“新闻990近一段时间,《广州日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对重大历史题材的挖掘,成为近期报纸的亮  相似文献   

4.
两院院士走进直播室 世纪之交,千年之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日科技》节目及时推出“两院院士展望新世纪”广播讲座。以中国科学院顾问严东生和上海市科协主席叶叔华为首的2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从1999年12月21日至2000年2月3日,每周三次分别莅临上海电台1422直播室,就“生命工程”、“宇宙天体”、“原子物理”、“计算机”等当代科技的最新话题,用深入浅出、循循诱导的访谈方式和节目主持人肖玲等一起,为广大市民开设了一座“空中科普大学堂”。广播讲座一经播出,即好评如潮,以至20讲播完…  相似文献   

5.
王志广 《新闻记者》2002,(12):52-52
今 年3月22日 ,国内大多数媒体均刊发了以《山西运城“除夕特大爆炸案”告破》为题的消息。消息的导语照录如下 :新华社太原3月21日专电今年春节前夕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南城公安派出所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 ,造成两死两伤的惨剧。目前已顺利告破 ,犯罪嫌疑人安建国日前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读了报道 ,我感到有些突兀。因为此前媒体对这起案件从未报道过。此案案发时间是2月11日(除夕) ,而报道时间是3月21日 ,时间相隔38天。按照新闻的“时效性”原则 ,这则新闻应报道两次。案发后及时报道案件的情况 ,案件侦破后报道侦…  相似文献   

6.
当代华夏一景观:都市、乡村大反串木华(成都青白江成桥厂)笔者在1994年10月6日《上海译报》上读到一位叫詹姆斯·卡儿的美国社会学家一篇题为《我眼中的红色中国》的文章,其中第一段是:“中国,这只睡狮已醒,她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地向21世纪推进”。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与新闻相对应,已经形成历史的新闻,人们常称之为“旧闻”。“旧闻”承载历史,也承载价值。当今世界的光怪陆离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媒体不仅有责任报道正在形成历史的新闻,还有责任发掘已经形成历史的“旧闻”。新闻媒体的旧闻包装在努力扮演这个发掘者的角色,并成为在媒体竞争中重要的内容构架。用旧闻挖掘深层历史故事天津《今晚报》的《今晚周刊》自2001年1月创办以来已刊出200多期,其中《旧闻钩沉》主要展示了伟人足迹、名人轶事以及旧闻中的新鲜故事,成为广大读者每…  相似文献   

8.
我订阅一份《旧闻周刊》,读报时发现,几乎每期第一版的下方,都有一行醒目的编者告示:“本期报纸在报刊、书中选取转摘的部分资料,由于无法与原作者联系,我们深表歉意,请被用文摘作者见报后与我们联系,以便及时支付稿酬。”一天,我发现2005年7月2日出版的《旧闻周刊》第8期第12版上,摘登了我撰写的一篇文章《“淮北刘胡兰”喻尊霞》(原载《团结报》)。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于7月24日给周刊编辑部通了电话,不好意思地提及“支付稿酬”的事儿,接电话的是位男士,十分热情。不久,我于8月上旬就收到了40元稿酬。此事,令我十分感慨。《旧闻…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旧闻是指已经报道过的作为依据保存的资料。笔者也认为新闻应该是越“新”越“快”越好,但旧闻也有生命力,它好象冬眠的动物,一到春天就会苏醒过来。一、新闻和旧闻是相互联系的以报纸为例,1991年6月8日,参考消息转载了路透社纽约5月31日的消息,题目是《小说〈飘〉的续集〈郝思嘉〉将问世》。消息说:“玛格丽特·米切尔描写美国南北战争中一对有情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飘》一书问世后,倾倒了无数痴男怨女,但是米切尔留下了一个未完的结局,这对人们不能不是一个遗憾。现在,《飘》的续集问世了。……欲知详情,须自己去看《郝思嘉》一书。”美国著名小说《飘》几十年来以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从1983年起的十余年间,“储瑞耕”的名字曾十多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主要是具体文章(杂文或言论)的署名。1997年6月这一个月间,“储瑞耕”的名字却接连两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而且不是具体文章的署名:一次在6月13日《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名单》之中,为3位评论员之一;一次在6月18日中国记协举办的《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献计献策征文大赛揭晓》,为3位一等奖获得者之一。现在是《河北日报》的高级编辑、头版言论专栏“杨柳青”的主笔的储瑞耕,从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上写明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2000年12月1日起,一个颇具创意的栏目“世纪旧闻新读”成为新华社迎接新世纪报道的亮点。 一百年前,同样是面临世纪更迭,当时的中外报纸展现的是什么样的新闻?当时的人们在关注和思考什么问题?能否从他们的活动与当今世界的联系中找到变化,给人启迪,从而更加生动地反映百年进程? 读旧闻,写新篇。我们决定以1900年12月的报纸内容为历史横切面,寻找价值较高的旧闻,对照当今现实,挖掘丰富内涵。从2000年12月1日开始发稿,以应对百年前的这一天,旧闻的新闻性由此凸现。 从哪里找旧闻?哪些旧闻更有价值?翻遍北京图书馆保存完好的旧报纸,我们收获不小。我们把选择的目标逐步深入到政治、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初 ,不断有朋友打电话询问我何时调到了中国社科院 ,这“无厘头”消息弄得我如坠五里雾中。我始终在北京市属一家科研单位工作 ,从没有过调动念头 ,这是哪来的消息啊?原来朋友们在《北京日报》2002年2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改革报》等多家报刊见到署名新华社记者邬焕庆的一篇报道《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位专家眼中的民工》。文中称“老石是中国社科院的一名专家” ,而我的笔名“老石”,圈内尽人皆知 ;文章内容与我的科研项目———三农问题也有关。我找来报纸一看 ,原来是我发表在2000年5月3日的…  相似文献   

13.
题解题为《旧闻新忆》.皆因当年看了徐铸成先生写的“旧闻杂忆”,很有启发。如今.年已花甲.正规退休。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中说:“老年人常思既往也”、“既思既往也.放生留恋心”,便常常想到自己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的喜、怒、哀、乐、毁、誉、得、失.因而又想到徐铸成先生的《旧闻杂忆》来。记得有一年,徐老先生到西安来,应邀到《陕西日报》为大家作了一次讲座.我才有幸目睹他老人家的尊容。据说,徐先生的价日闻杂化》是在香港撰写的。香港报纸采用连载的方法.每天一篇;后来收集成册出版。徐老先生写了《旧闻杂化》,我…  相似文献   

14.
“旧闻”,是相对新闻而言的。“新”是新闻的重要生命基因之一。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有些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新闻没有能够及时报道,使新闻成为“旧闻”。不少报道员为此跺脚“可惜”之后,大多选择了放弃。其实,这些所谓的“旧闻”,多数时候只在时间上表现过时了,而其事件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的,只要采取适当的办法,那些“旧闻”还可以抢救成“新闻”。从“旧”中觅“新”,是方法之一。这就是要从各个层面来寻找一则“旧闻”的最新报道由头,给“旧闻”打开另一扇窗。可以继续关注“旧闻”,在其事态发展中找一个亮点,从而…  相似文献   

15.
《狼图腾》走向世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有杰克·罗琳的《哈利·波特》,美国有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在全世界畅销,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影响力又体现在何处呢?2006年7月香港《亚洲时报》在线网站一篇文章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1]。文章指出,当下中国有一本叫做《狼图腾》的长篇小说被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企鹅出版集团将要推向世界,“从中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图书市场的未来”。《狼图腾》这本书已成为一个符号,成为中国图书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象征。2004年4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狼图腾》,国内销量目前已超过200万册。截至2006年7月,已连续26个月位…  相似文献   

16.
王文杰 《军事记者》2005,(10):38-39
“学而优则仕”——大概稍有一点文化的人,对这句几乎家喻户晓的劝学名句皆了然于胸,耳熟能详。可《论语》中的另一句名言“仕而优则学”(《论语·子张第十九》),恐怕不光孤陋寡闻者觉得眼生,就连有几分学识的人也未必能像前一句名言那样烂熟于心,开口能吟。细读《论语》,就可以发现,“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这两句话,是《论语》——这棵根植于中国文化沃土的不朽巨树上两片常青的绿叶。树根睡了,可树叶醒着;历史睡了,可典籍醒着;孔子睡了,可《论语》醒着。所以,“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从阐述“学”与…  相似文献   

17.
肖秋红 《图书馆杂志》1999,18(2):5-6,38
在近几年的信息传媒中,“知识经济”迅速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知识经济”正在向我们走来并将成为21世纪的社会发展新趋势。1998年3月问世的《知识经济》一书的作者吴季松对知识经济下了如下的定义: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版)知识经济带给人类与社会的影响将是全面的、巨大的和深远的,知识经济不仅对于中国的经济领域是一种挑战与机遇,对中国的图书馆界而言,也同样是一种挑战和机遇。知识经济作为继农业革命…  相似文献   

18.
周怡 《新闻界》2007,(1):50-51
一、“旧闻”概念的历史考证“旧闻”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司马迁的父亲嘱托儿子要完成未竟之业,说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又有《汉书·司马迁传》记,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信中称:“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  相似文献   

19.
《经济观察报》(以下简称《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因其成功的市场化运作,获得了业内外的普遍认同。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两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各自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我从2003年1月6日出版的两报内容大致相似的两篇文章来作一评析。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同一内容、不同思路2003年1月6日,也就是上海开通磁悬浮列车的第六天,两家报纸相继进行了跟踪式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世界──面向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义化传播研究所与美国俄亥俄肯特州立大学传播学系定于1996年8月13-16日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中国与世界──面问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