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广大通讯员是地市党报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地市党报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础。广大通讯员长期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他们熟悉基层,了解基层,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反馈基层发生的情况,是地市党报长期活跃在基层的生力军,事实上,我们报纸以前发表的许多精彩报道,不少源自广大通讯员。  相似文献   

2.
尹栋 《军事记者》2005,(5):65-65
作为基层部队一名通讯员,一谈起新闻,大家往往想到突发性或重大典型的新闻,诚然写此类新闻获奖的概率较大,但这并不是每个基层通讯员都能遇到或参与的。对于常年扎根基层的通讯员而言,好新闻更多的是来自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来自你我身边熟知熟闻的人和事。作为新闻报道爱好,我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宣传已七八年了,但每年都至少一篇新闻稿件被评为“优质稿件”或在省以上新闻单位获奖,而每件获奖作品题材都不是“重大典型”,更沾不上“突发性”事件的光。这些年来,我最深的感受是,好新闻尽在平凡之中,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去采访,去思考,去谋篇。  相似文献   

3.
有许多通讯员谈到,自己生活在基层,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很多,其中不乏新闻线索,有的还是有一定分量的重大新闻线索,一可有些通讯员却熟视无睹,没能及时发现并抓住。而有的记者来到基层,蹲上一两天,从一个小小的连队就能抓到几条“活鱼”甚至是“大鱼”。为什么呢?这里除了有些通讯员整天身处其中容易产生感觉、知觉、视觉和敏感性疲劳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在新闻写作中选角度的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同样一件事,有的记者、通讯员觉得很有新闻价值,写出了新闻,…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一个阶段,报纸、电台、电视台都有其宣传的重点。基层通讯员采写适宜这个时期宣传的稿件,就能很快被采用。  相似文献   

5.
基层通讯员每与报社记者相比,总是自渐不如。有的觉得“人家有典型题材可写,咱只能‘拍点常规镜头’”,有的感到“俺这些‘上记者’唱不了‘大戏’,只能小打小闹地哼两句‘地方戏’,没有‘唱’头。”笔者认为,基层通讯员也能“拍”好“高难镜头”,“地方戏”也能成为“拿手戏”。因为,基层通讯员长期泡在基层,有的甚至终生就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生活、工作。基层,就是他们的“一方土地”,地界熟,历史清、现状明。即使埋得再深的“金刚石”,他们也有机会把它挖出来,探准确“地灯戏”大有“唱”头。那么,基层通讯员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地方戏”“唱”成“拿手戏”呢?笔者认为,除了“拍好”“常规镜头”外,还要重点“拍”好如下“镜头”: “瞬间镜头”。对基层的突发事件,报社记者往往鞭长莫及。即使闻讯起来,也可能要时过境迁,晚了三春而基层通讯员则很有可能首先听到、看到、甚至还能亲身经历到。因此,他们就可捷足先登,现场拍下那些“瞬  相似文献   

6.
“本报通讯员”,虽标为“本报”,实并非专门为“本报”采写新闻稿件的处在基层的专职或兼职“爬格族”。他们既是基层党委、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吹鼓手”,又是新闻行当里的一个特殊群体——编外记者。 许多从事这项工作十年以上的人都曾有过一段辉煌历史,但现如今绝大数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为何?苦思冥想也还是觉得懵懵懂懂,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相似文献   

7.
基层通讯员有“五少”笔者曾参加了一个通讯员培训班,与通讯员们唠叨起来,大家的共同感受是,基层通讯员有“五少”:写作的时间和采访机会少。基层通讯员大都是在职职工,他们有繁忙的工作和生产任务,常常连班、加班。下班后,累得只想休息,根本没精力读书、采写。企业和单位的新闻事件和典型、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一年里,本刊广大特约通讯员们一如既往地给本刊以厚爱。他们热情地宣传《中国记者》,为做好刊物发行工作付出了大量的辛劳。他们或来信或来电话,对办好《中国记者》谈意见,谈建议,为编辑部出谋划策。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本刊通联组特向这些对本刊给予关心和帮助的通讯员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并期待着大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这里,谨综述部分通讯员的来信,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使我们今后的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许多通讯员对我们鼓励有加,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刊物。浙江的钱国松说:“《中国记者》指导思想正确,牢牢把握方向,理论、文字水平高,图文并茂,深受新闻界、宣传界以及理论界人士的欢迎。”黄永跟也认为:“贵刊重视政治思想建设,是我们基层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内蒙古的白俊江也指出:“《中国记者》刊物印刷质量好,文章品味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讯员们也不客气地指出了本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改进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湖北的韩朝雄认为,针对国前许多单位压缩订阅报刊开支的状况,《中国记者》应重视自费订阅读者群。近几年自费订阅者逐年增加,编辑部应采取一些有力措施牢牢吸引住这部分读者,如适当给予优惠等。 云南的谢灿明提出,要使《中国记者》成为通讯员、新闻爱好  相似文献   

9.
读报与写稿     
一个通讯员,读报是一种工作,是新闻实践的第一步,也是引你走进新闻殿堂的向导。本想从一个基层通讯员的角度,说说读报与写稿的关系。有些人看报是为了消遣,通讯员是特殊的读,首先读报有五个判断.一是从报纸上汲取政治、化、科学、生活等知识营养。二是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三是从报纸上了解上头的精神即党和国家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走向,把握新闻宣传的“纲”。四是从报纸版面安排上读懂宣传意图和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人多年从事新闻和宣传工作,和基层通讯员接触较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此较熟悉。现将我掌握的通讯员在写稿中的“攀龙附凤”心态曝光一二,以便使通讯员走出这种“误区”。“狐假虎威”——借名某乡上通讯干事几经周折终于采写出一篇很有价值的社会新闻,自己也以为见报没问题,但心里总不踏实,唯恐这篇有价值的新闻因自己无名而不值一文,想来想去,还是走进某一记者的家门,用近乎乞求的“约法三章”,终于征得“下不为例”的同意,在自己署名前恭而敬之签上“记者”大人物的名字才发往报社,当然被采用了。他逢人便说,多亏他来了个“孤假虎威”才  相似文献   

11.
说到捕捉新闻线索,不仅基层通讯员犯难,即使专业记者也觉得“头痛”,不过,相比之下,基层通讯员则更有苦衷。基层通讯员相对来讲,消息闭塞,可供参阅的文件、资料甚少,难以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上级的最新意图,缺乏新闻创造活动的理论“指南”;另外,基层通讯员大都身处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观察问题往往“点”上的东西多,“面”上的东西少,难以认准广大群众所共同关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2.
从1992年以来,我先后在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刊播各类新闻稿件近千篇,连续4年被河南省军区政治部评为优秀通讯员。我的体会是:沉到基层抓“活鱼”。我是焦作市山阳区人武部的专职报道员。1983年退伍回乡后,一直在外干临时工。由于在部队时爱写写画画,经常也有些“豆腐块”见报或被广播电台选用,1991年底,我被推荐到山阳区人武部任专职报道员。我喜欢深入基层,经常与基层武装部的同志和民兵们打交道,认为只有和基层的同志打交道,才能发现新闻线索。我乐于坐夜,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因为我觉得只有坐夜才能写出好稿。一次…  相似文献   

13.
我作为人民日报新闻函授部的指导教师,看了许多通讯员的稿子,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作者们有很强的积极宣传自己部门的意识,但没有养成从全局估量事实的习惯,因而相当多的稿子由于新闻价值或宣传价值(这里暂时合称它们为“报道价值”)很低,难于发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回顾一年多来的写稿实践,我体会到,基层通讯员写稿应把住一个“小”字,即小事件、小角度、小新闻、小通讯等。因为基层通讯员不能与专业记者相比,在一个小范围内老想写重大题材的报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全矿务局有52个通讯组,400多名通讯员。我们认为,不断提高通讯员的素质,是搞好新闻报道工作的基础,连年在这方面都下大功夫。《新闻爱好者》是培养提高通讯员采写水平的最好教材。她通俗易懂,介绍的实践知识多,许多文章就是基层通讯员亲身的体会,适合初学写作的新闻爱好者学习。通讯员带在身上,随时可学.比集中开会或办培训班,方便多了。说《新闻爱好者》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校”,是指导通讯员采访写作的“教师”,她是当  相似文献   

16.
贵在坚持     
我是个残疾人,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通讯员。以前,我只是爱读书,喜看报,好写写画画。自1990年起,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和《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写作的辅导刊物,受益匪浅。从此,我真正成为一名新闻爱好者。 我受《新闻爱好者》的启迪很深,对那些名作家、名记者的“新闻生活”很羡慕,决心扎根“通讯员园地”,深入“文字病院”,进行新闻写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几年许多单位的领导愈来愈重视新闻宣传,使得一些通讯员思想上、工作上产生不少压力。单位领导要求他们上稿“多多益善”,报纸要要求他们多写好稿,使他们不知如何才好。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结合实际,经过认真思考,认为通讯员在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方能适应和掌握通讯报道的主动权。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宣传与新闻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我们党宣传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能把宣传与新闻画等号。因此,不是任何事实、任何工作都能写成稿件登报纸;何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任职编辑之前,曾当过几年基层通讯员,对通讯员的酸甜苦辣体会颇深,因而对通讯员的来稿,能“挽救”的总是尽量“挽救”.但可惜的是,每天仍有大  相似文献   

19.
通讯员系指经常向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新闻传播机构反映情况,提供新闻文字、图片或音像作品的有组织的新闻工作者。通讯员队伍构成可分为专业型和业余型,本文探讨的是业余型通讯员心理和激励模式。基层通讯员是新闻传播机构在群众中的“哨兵”,是活跃在群众中的“土记者”;对群众而言,通讯员又是一定数量群众的代表。他们给新闻机构来信来稿所提供的信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新闻机构联系群众最直接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通讯员在完成规定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后,占用大量业余时间和耗费许多精力从事非本职范围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基层的通讯员,每天都和群众接触,对基层的情况比较熟悉,还要不要深入采访?从我担任报纸通讯员近20年的实践来看,我的回答是:要! 熟悉基层情况,固然是通讯员写稿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如果满足于“人头熟悉,情况了解”便“信手写来”,那就很可能“笔下生花”,造成新闻失实。有一次,我采访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王诚辉热心为乘客服务的事迹,了解到许多感人的材料。我连夜写出初稿,第二天就送给王诚辉看。其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王诚辉喘着粗气,额上沁出的汗珠流淌到嘴角,咸咸的,使他认识到:当一名好司机真不容易。他一步一步地背着病人向小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