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面对信息爆炸,大众需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需要权威性和导向性的解读;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渴望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及时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于是,从“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到“主流报纸,不仅仅是一个新闻纸、信息纸,也是一个观念纸”,①各家报社对新闻评论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有着50余年办报历史的《开封日报》审时度势,在强化新闻评论、打造评论品牌、发出党报最权威的声音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一、突出一个“快”字,打造“与新闻同步的现在进行时评论”评论是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信息     
全国新闻评论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新闻评论学会筹委会于4月18日至24日在武汉和长江轮上召开。与会者分折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认为是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全国著名新闻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同志说,我国的报纸一向是以评论有力著称的,然而近40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闻评论的“轰动效应”却渐趋弱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专栏评论、署名评论的兴起,面貌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看,新闻评论仍不尽人意。尤其作为主体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陷入低谷,观念、题材、形式模式化,逐渐失去受众,需要来一次“救亡”。他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一次“救亡会”。大多数代表主张,在  相似文献   

3.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与中央、省级报纸评论点击重大题材、论述高屋建瓴相比,地市报的评论可谓“人微言轻”,充其量也就算是些“蚂蚱炮”。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在当今时代,党报新闻评论面临挑战和机遇,但党报普遍存在“新闻评论问题”。改进发展党报新闻评论,在于坚持“三贴近”,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评论服务”。为此要更新观念,提高强度,增加活性。党报新闻评论是有位的。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这成为了办报的规则和指南。但是,多年来,这一规则在党报实践中打了折扣。而时下,又分明要求把这一规则坚决贯彻到位。有位应当有为,有为方能有位,这大抵就是新的传媒格局下党报新闻评论的现实处境与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融合传播新时代,党报评论在理念、业务和机制等层面都需要因应变化、不断创新。本文以新华日报近年来在“评论+”方面的探索实践为例,探讨“评论+”在新传播环境中的实现路径与其背后的理念支撑,分析“评论+”在创新实践中需要走出的观念误区。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媒体特别是报社都是将评论与理论合在一起,称为“理论评论部”或“评论理论部”。其实媒体不仅可以考虑建立“新闻评论部”,同时,也应该建立“评论记者”的运行机制和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向以“代言”为己任的新闻工作者,面临“轰动效应”渐趋弱化的态势,开始评论自我。4月18日至24日,全国三十多家新闻单位和新闻研究机构的同志聚首武汉,围绕“新闻评论如何回答时代的挑战”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者冷静地分析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看到了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以他作为一名评论员的思考,作了《改革的时代呼唤评论的改革》的发言。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署名评论、专栏评论兴起,新闻评论面貌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主体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陷入了低谷。观念、题材、形式模式化,逐渐失去了受众,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范荣康认为,要摆脱困境,第一位的是要更新观念。现在。存在着不适当地強调、夸大新闻评论的宣传功能和作用的现象。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利益多元化和  相似文献   

8.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由此出发,县市报的评论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的体会是“三化”:微型化、系列化、乡土化。多一点“压缩饼干”报纸评论宜短,小报评论更是如此。报纸评论的种类很多,县市报评论自然也应该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评论都要有一些;但是,在数量上应以短评、编者  相似文献   

9.
评论真实谈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那么,就当前社会上之问题发表意见的新闻评论,要不要真实? 新闻评论也要讲真实性。笔者认为,真实也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它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兴衰成败。新闻描述事实,必须忠于事实;评论剖析事实,也必须合于事实。 新闻评论是论说文,观点和材料必须统一于文章的主旨,即中心思想。这种统一,即是以真实性为前提的统一。新闻评论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具有五重含义。也就是说,新闻评论应具备“五真”,即“靶真”、“理真”、“情真”、“事真”、“述真”。 一曰:靶真”。 评论皆有“靶”。“靶”是新闻评论所针对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现在大家对报纸的反应比较好,报纸有进步,新闻、评论都有进步,但还要改进,不要满足。评论大家写,各版包干是好办法。总编辑是统帅,要组织大家写,少数人写不行。组织形式,这种“生产关系”有没有妨碍“生产力”的发展,要研究。各部门,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灵魂、旗帜。它在整个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新时期我们的新闻评论与“文革”时期相比,是大大的不同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与“文革”时期所不能同日而语的。但是,人们在看到这种进步时,也对新闻评论提出些意见,常听有人说:“评论没人看。”也有人说:“没人看,是因为尽说大话,抄文件。”还有人主张,评论最好不发大块的,多搞短小的、生动的文章。 这些意见不能说完全是空穴来风。他们也是在  相似文献   

12.
走向21世纪的电视新闻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中国电视节目交易会电视新闻评论学术研讨会综述1999年6月17日-18日,由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举办的“面向21世纪电视新闻评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电视台、国内40多家省市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专业人士以及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等十余家研究机构和专业刊物的专家学者也参与了会议,并特别邀请海外资深专家前来,介绍国际上电视新闻评论的最新情况与发展方向,话题涉及电视新闻评论的观念、形态、传播策略、发展趋势等方面.电视新闻评论的观…  相似文献   

13.
时效性是新闻评论的标签之一,也是评论人为之努力的方向,但是有人片面理解了这一概念,如有的媒体公开提出新闻评论的时效下限,即过了两三天的事情就不再评,评得再好也不发,而且提出了评论与新闻要实现“零距离”的观点。其实“快”只是新闻评论时效性一个方面的表现,而且只是一种外化的时间标志,并不是新闻评论时效性的本质,“评得恰到好处”才是新闻评论的本质。“时间加效益”才是新闻评论的综合衡量指标,也就是说,评论与新闻之间应该是“零+1”距离。  相似文献   

14.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这个定义明确地把它与“新闻评论”和“杂”区分开来。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换言之,“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被动”地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不依傍“眼前”的新闻,而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新  相似文献   

15.
郑易宁 《新闻世界》2009,(3):118-118
新闻宣传也能产生生产力。那么,电视广告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电视广告这种以视听为标志的文化现象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仅让企业产品与电视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而且让人们从观念上、思维上、感知上、情绪上接收下来,达成“广告也是文化”的共识。企业家发现了电视广告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6.
观察家评论和述评同本报评论员文章性质相近的,还有观察家评论、工作述评。观察家评论是“文革”前人民日报发表国际评论的一种形式,其重要性介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之间。这种评论发表时只用《观察家评论》的栏目名称,既无“本报”字样,也没有作者署名,加上选题精慎,决不用于送往迎来之类礼宾应酬,也不用于一般国际事务的泛泛而论,写法上着重于分析,寓评论于“观察”之中,很引入注意。外电通常认为它是“中共高级人士”的评论,国内读者也很欢迎这种有分析、有见解的国际评论文章。“文革”中,漫骂代替了分析,“观察家评论”便消失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易碎品。”人们常常这样说。“新闻评论大多也是易碎品。”一位对新闻评论颇有研究的同志这样说。读了一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新闻评论,我颇有同感,其中绝大多数的确与年俱老了,但是也有少量作品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破碎”;相反,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仍葆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中的一念之差的“念”不是念头,而是观念。由于一种观念的错乱,竟能抖出头版头条的新闻,还配以慷慨激昂的评论,又招致其它报刊在显著位置的大面积辩驳,这也算当今要闻了,或许有朝一日还能上新闻史,甚至单列一章呢! 4月3日在《经济日报》头版刊出一篇报道《华丽中的思索》,并有《不要在麻袋上绣花》的评论助威,辞锋甚厉地抨击了“巴黎时装之夜”活动,可谓敢言。可惜,一篇好文字只因一个观念的混淆,以至“满纸皆虚无”,成了无的之矢。这篇报道中的支配观念或者说是一种意识,完全错了,作者把主要作为艺术表演的“巴黎时装之夜”,当作服装大展卖,因而发出“离现实实在太遥远”的感叹,因而有“奢靡”的微词,因而连保险费都要披露出来。这也难怪,时  相似文献   

19.
徐迅 《新闻三昧》2003,(3):48-49
如果“将事实与创作分开”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一条,那么,“将事实与观点分开”,这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二条。用一个更通用的新闻术语表达,它的另一个说法应当是“将报道与评论分开”。新闻从业者都知道:“报道”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传播”。而“评论”是指“受众结合重要的新闻事实,针对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新闻媒介所发表的论说性文体”。报道的内容是事实,是客观的;评论的内容是观点,是主观的。因此,“将报道与评论分开”也可以表述为“将事实与观点分开”。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一张报纸若没有好的新闻评论,就等于没有灵魂。改革开放的今天,党报评论在宏观领域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解释政策、更新观念、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等方面所担负的责任更重大。地市党报如何通过新闻评论诠释“高度决定影响力”的新闻理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