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金火生 《新闻三昧》2005,(12):45-45
笔把一些表示事物程度、顺序含义的副词、介词、连词、序数词称之为比较词。在使用这些比较词的时候,如果不仔细推敲就容易出错。经常碰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弃甲曳兵 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语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字,宛如优美的乐章,令人赏心悦目。人们透过这优美的文字千变万化的排列组合,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要真正学习好、掌握好文字,就必须下一番功夫,否则,就容易出错,闹出笑话。为此,笔者将部分容易出错和经常出错的字、词加以整理,提供给各位文友,以期共同引起重视和警惕。易被用错的字:“独当一面”的“当”最容易被写  相似文献   

4.
为虎作伥充当爪牙,帮恶人做坏事,称“为虎作伥”。“伥”读chāng(昌),指伥鬼,读成zhàng(帐)是错的,读成chàng(怅)也是错的,当然也不能把“伥”写成“怅”或“帐”。未雨绸缪“绸缪”这两个字不容易读准确,有读chóunìu(仇拗)的,有读chóumìu(仇谬)的,都不对。“绸缪”应该读chóumōu(仇牟),是修缮的意思。趁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瑕不掩瑜这个成语有时被写成“瑕不掩玉”,意思错了。“瑕”指玉上面的斑点,是玉的毛病,“瑜”指玉的光彩。成语的本意是指玉的斑点掩盖不了玉的光彩,并…  相似文献   

5.
读书写作,往往涉及到人的姓名。特别是新闻报道写作。对于编辑记者来说,为了提高新闻稿件的写作质量和报纸的质量,弄清这些容易读错、写错、用错姓氏的来龙去脉,正确地掌握它的用法非常重要。   一般的情况下,造成姓氏读错、写错、用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字多音出错,二是字形相似出错。这里选择了 13个在读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的姓氏,从姓氏起源的角度来一一剖析之,彻底地弄清这些姓氏的来龙去脉,以便了然于心,杜绝发生错误。   仇:仇字有两个读音, chó u(仇恨的仇)和 qiú(求)。用于姓氏时,读作 qiú,不可…  相似文献   

6.
邱连云 《记者摇篮》2000,(11):43-43
在新闻报道及各报刊开辟的法制栏目刊登的涉及法律内容的文章中,屡屡出现用错法律概念的现象,应当引起新闻出版界的注意。下面略举几例容易用错的法律概念。一、将侦查机关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侦查是法律概念,是指公安、检察机关为了搜集、审查证据,认定犯罪事实和查明犯罪嫌疑人听进行的各种活动。而侦察则  相似文献   

7.
郑雨 《新闻前哨》2012,(8):98-100
笔者在近几年的文字校对工作中发现,在报刊、电视及网络媒体上,有一部分词语,由于含义比较特殊,不少人对这些词语望文生义,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误用较多。本文对其中20个比较常用又容易误用的词语进行整理,逐一进行辨析,供大家参考。1,"七月流火"天气凉2005年7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访问大陆,并于7月12日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纪校长想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当时天气的酷热,但他的这一用典出现了错误。"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  相似文献   

8.
成语以其言简意赅的特点被人们广泛使用,但是成语的含义相对固定,其用法也是约定俗成的,如果望文生义地乱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下面仅举三例:“七月流火”不是言热而是说变冷《中国保安》杂志2000年第7期上有一篇文章《七月流火搞军训》,文中说:“七月流火,全体队员的训练热情也像这火热的天气一样一天天地升温。”七月流火,语出自《诗经·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即心宿,是指一颗古时被称作“火”的星,也称作大火星。流,在这里是动的意思。在夏历五月黄昏,“火”星见于正南方天空,方向最正而且位置最高…  相似文献   

9.
计量单位是各行各业都必使用的,也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据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天要进行30多次涉及计量单位的活动,对科技期刊而言,就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了。我国最新的法定单位标准是1993年12月颁发的《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4年7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各行各业都必须执行的强制性、基础性标准。对于科技期刊而言,计量单位的非法使用不仅使刊物难以符合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还会影响正常的学术交流。因此,正确使用和推广国家标准是每一位科技期刊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事情。本文试图分析和归纳科技论文中单位使用上的不规范、不标准…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使用的、约定俗成的定型短语,也称固定词组。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的意义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政才能懂得其意思。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通常作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成分,也不能拆开插进其他一些成分。当然,成语活用例外书籍报刊中,经常运用言简意赅的成语。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但是,成语被用错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尤以更换其中的成分为最常见。广播电视中读错的也不少。由于不…  相似文献   

11.
刚愎自用其中的“愎”常被读成F敶(复 ) ,或读成F摮(幅 ) ,这是错误的。“愎”和“复”音义都相差很远 ,不能读混和写混。“愎”读b尙(必 ) ,“刚愎”是固执的意思 ,“自用”指自以为是。成语的意思是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愎”与“复”形、音、义差别都很大 ,要注意区分使用。鬼鬼祟祟这个成语被读成“鬼鬼ch幃ngch幃ng(崇崇 )”的时候很多 ,有时也被写成“崇崇”。“崇”与“祟”这两个字形体相近 ,要注意区别。“崇”是“山”下边一个“宗”字 ,读ch幃ng(虫 ) ,是高或重视的意思 ,如崇山峻岭。“祟”是“出”下边一个“…  相似文献   

12.
没齿不忘这个成语中的“没齿”绝对不能读错,读错意思就变了;但还是有人经常读错,读成méi chǐ(眉齿),成语的意思就变成了没有牙齿不忘,这就不成话了。“没齿”的正确读音是mòchǐ(莫齿),表示终身的意思。成语是指一辈子不忘。在使用中,成语常有义随音错的现象,要注意避免。莫名其妙与此非常接近的还有“莫明其妙”。这两个成语都能用,但意义不同。“名”是说出,“莫名其妙”是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明”是明白,“莫明其妙”是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一个是说不出,一个是不明白,这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正确使用,避免混淆。拈…  相似文献   

13.
班师回朝 “班”指调回,“师”指军队,“朝”指朝廷,成语的意思是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现在常借喻完成任务胜利归来。在实际运用中,其中的“班”有时被写成“搬”,这是错的。“搬”指物体移动位置,不能用来表示“调回”的意思。   暴虎冯河 其中的“冯”字常被读成姓冯的“冯”( fé ng),其实不对,在这里要读 pí ng(平)。有人知道该读 pí ng,但是写错了,写成“暴虎凭河”。只有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才能防止读错和写错。“暴虎”指空手打老虎,“冯河”指徒步渡大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杯盘狼藉 这个常用…  相似文献   

14.
沆瀣一气 这个成语不好读,不好写,也不好理解,需要知道成语的来源。“沆”与“瀣”是古书中记载的两个人的名字。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是崔沆的门生,便被录取了。当时人们议论一“沆”一“瀣”,本来是一气的,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沆”读 hà ng(巷),“瀣”读“ xiè”(泄)。  好高骛远 这个成语一般不会读错,但有时容易写错。其中的“骛”,有写“鹜”的,有写“务”的,也有写“雾”的。“骛”指马快跑,下面是个“马”字,引申为追求。“骛”也当“务”讲,所以也可写“好高务远”。但写“鹜”“雾”都不…  相似文献   

15.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16.
寥寥无几 其中的“寥”容易和同音词相混。有写“廖廖”的,有写“了了”的,有写“聊聊”的。“寥寥”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稀少。成语是指很稀少,没有几个。“了了”读 liǎ oliǎ o(燎燎),表示明白,如“不甚了了”。“聊聊”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闲谈。“廖”读 lià o(撂),表姓氏,不能重叠。这几个同音词都不表示稀少,所以都不能和“无几”组合成成语。   两全其美 把这个成语理解成双方面都美好,于是就容易写成“两全齐美”,这是错的。“全”指顾全,“美”是美好,“其”是他们。成语的本意是做一件…  相似文献   

17.
收听广播、电视,打开报纸、杂志,经常可以听到、看到一些被错误应用了的词语。这些词语被反复地错用,使许多听众和读者对其正确的含义都慢慢生疏了,长期效仿错误使用,对广大受众特别是对青少年极易造成误导。  相似文献   

18.
字与字搭配不当,是容易出错的:如,“亟”字和“急”字,由于搭配不当所引起的差错较为典型。因为它的隐蔽性强,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它最典型的搭配不当两例差错是“亟需”和“急须”,而正确的搭配应该是“亟须”和“急需”。同时,“亟待”和“急促”这两例正确的搭配,有时也因交叉搭配错误而引起差错。“滴”和“嘀”这两个字,在日常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语音相近或字形、意义相近的词经常被用错。这种情况在各类书刊中也时有所见。本文试对几例容易混淆的词加以辨析,以供同行们参考。 1.“启事”与“启示”这是一对同音异义词。由于构成的词素含义不同,所以使用时的词义内涵也就不同。“启事”的“启”与“事”两个词素之间构成的是一种支配关系。“启”指陈述,“事”指事情。它们合二而一固定搭配后,多用于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名称,通  相似文献   

20.
报上有些詞,常常因为同音(或音近)和同义(或义近)的原故,容易互相混淆而用錯了。本文想試提出一些常見的同音同义詞(也包括音近义近的詞)作一些分辨和說明,供同志們参考。同音同义詞的紛繁,是我們祖国語言精密、詞汇丰富的表現,但同时,也相对的給人們在学习和运用詞汇上增加了困难。尤其在书面語中,稍一不慎,就可能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