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纠错二则     
“翠微”不是“翠徽”12月21日上海某报3版《是为至要》中,作者引用了毛泽东诗词《七律·答友人》中的两句诗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徽”此处“翠徽”应为“翠微”。据南开大学出版社《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诗词赏析辞典》14页解释“,翠微”本是形容山色青翠葱茏,后被诗词中引用,指青翠的山峦。这两句的意思是:九嶷山上白云飘浮,(娥皇、女英)两位仙女翩然乘风而下。“抽血”应是“验血”12月23日上海某报18版《中国女足昨继续身体测试谢亚龙给教练组吃定心丸》一文中有“中国女足姑娘进行抽血等身体机能测试”的说法,笔者以为上述…  相似文献   

2.
短诗文例话     
短诗文例话我国诗文确有很短的。诗歌方面,《吕氏春秋·音初篇》中的《候人歌》,只有一句:“候人兮猗!”句中“兮”、“猗”二字是叹词,实际意思只有“候人”两字。序文方面,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序言”仅有两句:“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仅13字。小...  相似文献   

3.
李娟 《新闻窗》2009,(5):23-24
一、民生新闻的发展:从都市类报纸到电视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相似文献   

4.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王充《论衡》中有好几篇涉及到夸张,其中《艺增篇》说:“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作为我国四级广电媒体网络最底层的县级广电媒体,在发展中面临多重压力.民生新闻历来是县级媒体的“重头戏”,努力做好民生新闻报道方可能在被挤压的生存空间中求得一线生机. 栏目定位精确突出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指误二则     
“震住”还是“镇住”《中国青年报》2000年12月20日9版《谁认得非洲的酋长》长篇通讯中说:“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在天亮前,把管家震住、吓住”。句子中的“震”字使用不当,应该用“镇”字。“震”字的字义是震动和感情过分激动。“震住”从字面上是无法讲通的。“镇”字则是压抑、安定、平静和用武力把守的意思。“镇住”就是相应的威慑手  相似文献   

7.
《出版视野》2010,(2):42-42
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于是就解释成: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去当官。但是,如果前一句也这么解释就不通了:当官优秀了就选拔去学习。  相似文献   

8.
赵丕杰 《新闻世界》2009,(10):186-186
“汗牛充栋”语出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字,出则汗牛马。”意思是,书籍收藏时可堆到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以“汗牛充栋”四字成文,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清·昭裢《啸亭续录·元代稗史》:“宋人颇好著述,一代小说,几至汗牛充栋,今流传者尚不下数百种。”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8,(4)
“《绞刑架下的报告》真实地记载和描写了77个人物,其中加以刻划的人物形象是鲜明的,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选自《外国文学自学教程·十九、二十世纪欧美文学》,马家俊、苏成全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此句中的“刻划”二字,笔者认为应为“刻画”二字。笔者在...  相似文献   

10.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  相似文献   

11.
说起“仕而优则学”鲜为人知;反之,提到“学而优则仕”家喻户晓。其实两句话皆出自《论语》。全句为“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句中的“仕”有“仕途”、“做官”之意;句中的“学”则有“学习”、“学者”、“学业”、“做学问”等多重意思;句中的“优”,或解释为“优秀”,或解释为“优裕”,都说得通。全句之意是:为官者,若政绩优秀或精力优裕,可为学做学问;而为学者,若学业优秀或者精力优裕,也可为官从政。“学而优则仕”在文革中,曾被上纲上线为“读书做官论”,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12.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3,(12):42-43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使一般人看来平凡的事例,显示其内在令人惊奇的特质。给我们采镇针写新闻佳  相似文献   

13.
《扬子晚报》1992年3月25日五版,题为《访宋丹丹》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拾……”《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题为《“爬格了”人的呼声》一文中写道:“………发不可收拾……”《新闻爱好者》(河南)1991年第12期,题为《上“第一稿”的乐趣》一文中写道:“……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上三例中的“一发不可收拾”应为“一发不可收”。由于多了一个“拾”字,便使原意完全反了。因为“一发不可收”是形容不断涌现,多指褒意;而“不可收拾”则是一败涂地,系指贬意。《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4.
在编辑通讯员的来稿时,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一类句子:“我随手撸了撸额上的汗珠”;“他直起了腰,撸掉了脸上的汗水”。句中的“撸”字,读什么音?有何含义?照“秀才识字读半边”的办法,似乎可以读“鲁”。但要说出这个字的确切意思,就有些麻烦了。其实,这个“撸”字不仅普通字典里查不到,就是收字较多的《辞海》、《康熙字典》里也找不到。显然,这个“撸”字是通讯员生造出来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汉语中有两个字常常弄混,一个是“彩”,一个是“采”。这两个字分别指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至少深浅大异。 人们说的“彩”,其实指的是物或人的外在模样与浅层标志,如色彩、光彩、丽彩、多彩等等。有“彩”,毕竟是好事。一块石头能成为彩石,一件瓷器能有光彩,一朵花能有艳彩,总比很粗、很俗、很土的东西要多一点观赏价值。人也一样,做一个有光彩的人,例如名响、位显、誉高的人,显然是比愚人、庸人、俗人要好些。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06,(4):79-79
一 1.应为"坐".坐:坐落,指土地或建筑物的位置在某处;座:座舱、座机.2.应为"嘈".嘈:声音杂乱;噪:本义为虫鸣鸟叫,引申为刺耳的声音.噪与杂不搭配.3.应为"骛".骛:本义为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意指杂念;鹜:鸭子.4.应为"渲".渲:渲染;宣:宣布,传播.5应为"泻".泻:流泻,倾泻;泄:发泄.  相似文献   

17.
本人写了“武进县地方工业局帮助乡镇企业提高接受联合能力”一稿,8月4日新华日报见报时,稿中“湖塘镇苎麻厂”却成了“湖塘镇萱麻厂”。“苎麻”何以成了“萱麻”,且何谓“萱麻”?令人不解。仔细想来,大概是编辑同志误以为作为“乱用简体字”,把“宣”字写成“苎”字,于是想当然地把“苎”字“改正”成“萱”字的缘故吧。可是,殊不  相似文献   

18.
一、用词、成语不准确 1、我被当代佐罗——戴依·斯通在你的眼皮底下绑架之后,我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 (1999年6月《青年博览》中的《背叛的女儿》) 此句“在”字应改为“从”字。“在”、“从”同为介词,但“从”与动词界限是清楚的,而“在”有时也可作动词用,用在上句不妥当。“在”改为“从”可与“之后”构成时间状语,并与后一分句“一直”两字相照应。 2、滑稽师躬身请爱丽丝  相似文献   

19.
题解:“传通”,是人类最普遍的交往方式,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相对应的英文词是“COMMUNICATION”。《牛津英汉词典》对“COMMUNICATION”的解释是:“观念、知识的分享、传送和交换。”因此,在汉语中的对应词应该是“传通”而不是“传播”。因为汉语中的“传播”一词仅指单向的“传送”,不包含“交换”(即双向或多向沟通)的含义。将“COMMUNICATION”译成“传播”,实为误译。“权”字在《辞海》中的解释,第一条就是“秤锤”的意思。秤锤的功能是起平衡作用,因此,“权’守本身就是平衡、平等、公平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守死,是认真对待死的意思,也就是不轻易死,不作无谓的死,甚至可以说,守死其实更多地说的是“活”。“守死善道”≠“誓死保卫……”“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子这段话,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当然不会让人产生误解;在两千五百年之后的人们读来,在理解上也基本没什么问题,可一直没被讲解到位的,就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中的“守死”二字。对“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几个有代表性的现代文本中的解释均不到位,姑拈其三种列如下:一、杨伯竣的《论语译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