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远比野生大熊猫的的数量稀少得多的野生东北虎,其生存状况是国人深为关注的。半年多前,本刊发表了记者许从军探察野生东北虎的文章(《三勘野生东北虎》刊2000年第8期)。令人欣喜的是,今天,记者郑晓兵实地目睹到野生东北虎。现把他们追寻虎踪、与虎对峙、虎口脱险等等不寻常的采访经历发表如下,希望读者喜欢。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远比野生大熊猫的数量稀少得多的野生东北虎,其生存状况是国人深为关注的。令人欣喜的是,今天,记者郑晓兵实地目睹到野生东北虎。现把他们追寻虎踪、与虎对峙、虎口脱险等等不寻常的采访经历发表如下,希望读者喜欢。——编者  相似文献   

3.
多少年来,关于野生东北虎出没森林之中的消息偶在民间传说,但也仅是见到了几个脚印或几堆粪便。据1999年中、俄、美三国专家对东北虎的联合调查,野生东北虎在黑龙江境内仅存5只~7只,在中国境内仅存9只~13只。这也仅仅是根据虎的行踪情况得出的结论,专家们半年多的调查,从未见到真正的活生生的野生东北虎。 然而就在2000年12月初,一只野生东北虎把一位上山采药的人  相似文献   

4.
一起野生东北虎咬死人事件的采访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珲春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图们江下游地区,地处长白山东麓属半山区,东北方以珲春岭为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接壤,西南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比道相邻,北邻日本海,是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其风光秀美、气候温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境内居住着汉、朝、满、回等16个民族,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北亚金三角上。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14日"潘嵩毅东北虎摄影展"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拉开帷幕。潘嵩毅是生活在黑土地上的中国著名摄影家,擅长拍摄东北虎、丹顶鹤,以东北虎摄影作品驰名中外。潘嵩毅用鲜  相似文献   

6.
彰武地区历史悠久,在5000多年前曾是原始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这个地区是形成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同长江、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但是前代考古和史志人员认识有欠缺,研究不够深入,错误地认为这里原是蛮荒之地,直到前清招垦移民,才开始了这里的历史。笔者通过近年的研究成果和档案资料,对彰武的历史重新勘定,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一、新历史定位1.新历史定位的内容:彰武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①彰武地区在远古时候有古生物活动,新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青铜时代有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说明彰武地…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关道设立之初,未有署第。先后寄于黑龙江木石税费总局、铁路交涉总局署内办公,地方局促,且不合体制,急宜择地建署。首任道员杜学瀛积极筹划,踩勘地点,拟修道署,遂勘得“风水”之地——傅家甸东首四家子地方(?)即今道外东原街道办事处管内的春和巷南侧  相似文献   

8.
报刊收到的稿件良莠不齐,即使经过筛选准备录用的,也不会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因此,编辑在审读、去取、编发的过程中,既要有披沙拣金的识见,不以一眚掩大德,发现确有真知卓见的文章;也要有切磋琢磨的耐心,力求编发的文章珠圆玉润,无懈可击。为此,复勘之功就成为编辑所必需。 所谓复勘,乃指一次再次、反复核对、校正而言。而复勘的着眼点,则从字词到事理无不包括。这里只拟就两方面的问题,谈谈其必要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被迫西迁,公路交通成为军事运输首要问题。国民政府为获得国际外援,重视后方公路建设,先后构筑和改善了滇(昆明)缅(畹町)、湘(衡阳)桂(同登)、乐(乐山)西(西昌)、兰(兰州)新(猩猩峡)等公路,傅与国际公路相连接。但1940年下半年,中越国际交通中断后,英国殖民当局因受日本南进的威胁,企图牺牲中国来换取与日本的妥协,封锁滇缅公路达三个月之久,这样西南国际通道随时有中断的可能,国民政府遵半定组织中印公路勘测队,查勘中印公路国际联络线,准备构筑最后的国…  相似文献   

10.
孔府档案是指今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保存的孔氏家族在明代至民国时期对内、对外活动中形成的文书档案,它具有历时长、数量多、形式独特、涉及地域广等特征,价值极高,有西有敦煌文书,东有孔府档案之誉①.就文书而言,其手本②、札付、启状、勘合等均少见于清代州县衙门档案,极为珍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邹锦良 《兰台世界》2012,(27):51-52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图书校勘、刻印方面用力甚勤,数次组织规模宏大的图书勘刻活动,总结出"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八字校书理论,促进了地方刻书事业的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眼下,在新闻媒体林立、新闻从业人员竞争激烈的大中城市,出现不同新闻单位的记者互相“串搞”的现象,值得忧虑。某记者一旦发现一个好点的新闻点子,前去采写后,立即与其他几位供职于同一城市、不同新闻单位的同行联系,或复印多份相送,或在电脑上发电子邮件,以便在多家媒体刊登。还有的拿到“串稿”后,改头换面便署上自己的名字,内容大同小异;有的甚至干脆一字不改,换上自己的名字,“本报记者×××”一署,便交给编辑。反正新闻类稿件又不像文学作品长篇巨著那样在乎著作权,即便如此,大家都是私下达成协议的,互不相告,互相…  相似文献   

13.
明初,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十分突出。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再三采取措施削弱中书省的权力。而左丞相胡惟庸则擅自专权,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的奏章,必先取阅,甚至匿而不报。朱元璋对此十分不满。因此,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三月“令奏事无关自中书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更以擅权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取消了中书省,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实行文书行移勘合制度便是其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野生自然     
张正民 《传媒观察》2023,(1):F0003-F0003
昆虫社会的信息传递多数建立在化学信号的基础上,其行为单体模式整合起来即呈现集团现象。以平行社会而论,昆虫世界仍然同属于社会人类的一个系统中,如果不排除社会进化及生命天性,单就我们的受限带来的信息甄别,对社会昆虫的未知远大于可能性认知范畴。因此,预设未来或者取决于人的脑进化。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清廷遣戍新疆,"效力赎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初九日,林则徐到达伊犁惠远城,开始在新疆的三年遣戍生活。二十四年十二月至二十五年十一月,林则徐奉旨在南疆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叶尔羌、英吉沙尔、喀什噶尔、喀喇沙尔八城履勘荒地,后又续勘吐鲁番伊拉里克、哈密塔尔纳沁荒地。通过履勘荒地,基本核实了南疆及吐鲁番、哈密可开垦荒地的数量和灌溉所需的水利情况,帮助各城解决困难,完善水利设施,客观上扩大了兵饷来源,减轻了清廷的财政压力。而且,林则徐等人分析屯垦形势,实事求是地处理新垦荒地,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屯垦形式,拟定荒地的分配方案,提出将荒地全部给回、民回兼顾、全部招民三种设想,促进了屯兵的归营操防。大批南疆回户得以开垦荒地,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稳定了民族关系,有利于边疆安全的巩固,也为新疆的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关林则徐勘荒活动主要反映在伊犁将军布彦泰、前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等人的奏折以及明发或寄信的上谕、记事的实录中,对于林则徐新疆勘荒相关问题的阐明有很准确和权威的参考作用。兹选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铭 《兰台世界》2001,(1):29-30
勘合,是由明初控制中央衙门政令、辨识公文真伪的"行移勘合"制度所派生.至清朝,沿用为证实所差遣官员身份,及动用驿站马匹的凭证性公文文种.现以清代档案中《户部勘合》一则为例,加以剖析.(说明:原件为版印件,竖写.现改为横排;并分段、标点.)  相似文献   

17.
[原文] 共患易,共利难。患者人之所同畏也,利者人之所同欲也。同其畏心,其势必合;同其欲心,其势必争。自古及今,变亲为疏,变恩为怨,鲜不以共利者。吁,亦难矣! 吾观三国之克许,何以善处功利之间也!当伐许之际,先登者郑之大夫,而齐鲁之大夫无与焉;毕登者郑之师,而齐鲁之师无与焉。是则克许之功,独出于郑,以许归郑,固其所也。然恒人之情,战则遇患而居后,胜则争利而居前,不惭己之无功,反不容人之有功。昔邓艾、钟会同伐蜀,艾平蜀而会杀之;(1)王浚、王浑伏吴,浚平吴而浑劾之。(2)使齐鲁之君,亦如钟会、王  相似文献   

18.
[原文]共患易,共利难。患者人之所同畏也,利者人之所同欲也。同其畏心,其势必合;同其欲心,其势必争。自古及今,变亲为疏,变恩为怨,鲜不以共利者。吁,亦难矣!吾观三国之克许,何以善处功利之间也!当伐许之际,先登者郑之大夫,而齐鲁之大夫无与焉;毕登者郑之师,而齐鲁之师无与焉。是则克许之功,独出于郑,以许归郑,固其所也。然恒人之情,战则避患而居后,胜则争利而居前,不惭  相似文献   

19.
新出土柳宗元撰《独孤申叔墓志》勘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土唐代墓志对唐代文献的补遗与勘证具有重要价值。21世纪初西安出土了柳宗元撰文的《独孤申叔墓志》,对全面了解独孤申叔其人、其家世、其葬期葬地及其文学知友等提供了详准的资料。本文通过与《柳宗元集》所载该墓志文字的异同比勘,补证了集本的阙讹并澄清了唐史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北京档案史料》2005,(1):24-45
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北平成为特别市,在此后的20多年中.北平市与河北省的划界问题因“市界不定不第建设方面无由进行,即于本市行政完整上亦多窒碍”,而经多次提案,但久未得到明确划分。即使在日伪统治时期,为使北京特别市行政区域与都市计划大纲内的区域相一致,在日本特务机关的支持下制订的“北京市市域扩张意见”也未能达成一致。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市界才得以明确划定,经过几次调整后,1958年10月基本形成现在北京市的规模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