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近20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提出了从管理、体制和技术创新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
当前 ,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出现的产权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一是由于国有资产产权没有明确的界定 ,导致国有资产和国有股的权益受到严重的损害 ;二是在股份制改革中 ,出现产权界定不清的“企业股” ;三是股东权益得不到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 ;四是股份制企业的股票 (特别是国有股 )难以上市交易。综合起来看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产权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没有先进行产权的界定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及地位;产权主体“虚置”与产权“人格化”;产权边界;产权主体结构;产权管理实现等问题,是理论中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侵犯。所有权和经营权之所以能够相互侵犯 ,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现行的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产权制度改革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出现的产权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于国有资产产权利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国有资产和国有股的权益受到严重的损害;二是在股份制改革中,出现产权界定不清的“企业股”;三是股东权益和不到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四是股份制企业的股票(特别是国有股)难以上市交易。综合起来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产权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没有先进行产权的界定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今一大热门话题,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产权主体虚置、产权边界模糊,造成国家和企业之间不对称的责、权、利结构;产权关系模糊、产权关系不顺,导致了政企不分与政企混同现象;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国企领导侵吞国有资产等现象。为了维护效率和公平,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应做到:实行竞争性领域国有资产的信托基金制管理;加强信息披露和产权交易公平的监督;实行有区别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人事制度;加强产权转让收益管理;做好企业职工安置,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今一大热门话题,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产权主体虚置、产权边界模糊,造成国家和企业之间不对称的责、权、利结构;产权关系模糊、产权关系不顺,导致了政企不分与政企混同现象;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国企领导侵吞国有资产等现象。为了维护效率和公平,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应做到:实行竞争性领域国有资产的信托基金制管理;加强信息披露和产权交易公平的监督;实行有区别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人事制度;加强产权转让收益管理;做好企业职工安置;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近20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提出了从管理、体制和技术创新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一些干部管理制度还存在着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探究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迫在眉睫,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根据干部成长成才规律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符合企业实际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国企改革二十多年,成绩明显,但债务负担沉重,亏损面大,企业效益直线下降等问题仍很出,国有企业必须收缩战线,部分退出,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环节,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需要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它,特别是要对国有经济进行科学定位,通透考虑,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以租赁方式处置原划拨土地 ,在设置承租土地使用权时必须保障有关各方的利益 ,要注意产权设定中的利益协调性、产权变动中的利益平衡性、租金制订的科学性、租金优惠的规范性 .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又产生了代理问题。本文对代理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解决代理问题的方法。以此为参照 ,针对中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国有股份制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的弊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大发展,股权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措施是:制定具体政策,全面向各种经济主体(包括外资、非国有法人、民营企业、企业“高管层”、流通股股东等)转让国有股份,大幅降低国有股股权比率,最终让国有股流通。在转让过程中按历史成本原则以企业的净资产为基础确定转让价格,兼顾国家与受让方的利益,以此来完成改革大计。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及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首先要设立“国有资产营运与监督委员会”作为国企的所有权主体机构,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划分国企产权三项主要权能的归属和责任,为国企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奠定清晰的产权基础;其次要在国家、国企所有权主体机构和国有股权代表及监督人员三个层次中对国有资产的有限责任和剩余索取权进行层级分解和对称配置,以塑造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国企整体利益驱动力和责任压力;再次,要在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的基础上,完善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在国企建立以权责对称为基础的严格责任制度,对国企负责人实行有效的责任约束。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内部监控体系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由于缺乏对经营的有效监控,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及国有资产不断流失的社会问题,按照系统论原理,保障公司整体运作有效性的监控系统至少应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国有企业(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监控,二是公司执行业业务过程中的监控,在实际动作中,二应相互配合,以达到整体监控最佳效果,但现实情况却是监事会对公司的监督行使缺乏力度,内部审计由于建制上的偏差更是问题丛生,应该采取拱措施完善这两个系统的建设,加强对经营的监控,保障国家权益不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企改革正处于停滞不前的困惑期,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析国企改革的一些重要问题.文章结合国企改革30年实践阐述了国企改革的目标、标准与本质问题.文章分析了改革30余年国企改革前后出现过的两个目标:一是让国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的目标违背国企本质特征;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逻辑上的问题.国企改革标准大体有三种:效益标准、产权标准、程序标准;这三种标准都不能用来判断国企改革的好坏与对错;相反,可能将改革引入歧途.国有企业的本质,应该是政府调控经济与社会的工具.当前国企开始逐步扩张,重新呈现出垄断市场之势的“再国有化”浪潮.文章在“国进民退”探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国进民退”现象的历史轨迹和原因,辨析了“国进民退”争论中的代表性观点,认为“再国有化”的根源是缺乏对国企性质与国企功能的正确认识.国企改革与发展要进一步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不能无边界的发展,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论转型期国有资本营运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指导国有企业治理改革实践的理论中,股东单边治理逻辑的委托代理理论和共同治理逻辑的利益相关理论都有各自的适用性范围以及相应的局限性。本认为从国有资本市场化营运过程中的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配置的视点来考察国企改革的思路,则二可以达到有机地契合,并共同服务于国有资本营运的保值增值目的。由此,本提出国有资本营运治理范畴,并从国有资本所有权主体治理、国有资本营运过程中的法人治理以及国资公司治理三个层次重新梳理了国企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产权制度是以股份公司为主体的产权制度,具有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外部性内部化和资源配置功能。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和流转畅顺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