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漳州古称"佛国",民间信仰之风盛行。漳州民间信仰具有多样性、兼容性、功利性等特点。其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有利于加强交流,促进统一。  相似文献   

3.
畲族民间信仰是畲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畲族社会运作机制。从信仰对象、信仰的地域性和信仰仪式及其功能等3个方面的畲族民间信仰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畲族民间信仰研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间信仰,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壤之中,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它固有的本色.本文主要考察并研究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概念、传播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规约民间传说叙事变化的重要内容是民间信仰。民间传说的发展离不开民间信仰,民间传说为民间信仰的传播和保存提供方便。民间信仰主要通过神话余音、民间祭祀的叙事话语和历史表达等方式存在于民间传说之中。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也给民间传说创作和传承带来了消极影响。民间信仰是导致民间传说神圣叙事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且广泛存在的、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敬畏和崇拜,是围绕着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而形成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民间信仰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多元性和民间性、功利性和实用性、渗透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有着本体论、价值观的相通,德福统一是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共有的理想,民间信仰为道德信仰提供教化途径。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村”在固定的时间所举行的民间信仰活动有固定的仪式,其中既包含了丰富的儒释道元素,又体现出民间信仰的民间性、现实性和多元整合性的特征.通过这种定期举行的仪式活动,实现了民间信仰的再造与重申,能够教人为善,惩奸除恶,产生较强的引导和教化作用,增强社区团结和文化认同,延续并传承优秀的村落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研究是当前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三十年来浙江民间信仰研究成果进行以点带面的综述性介绍,梳理出其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涉及浙江民间信仰的重要著作、浙江民间信仰史的研究、以神祗信仰为代表的专题性研究和当代浙江民间信仰的田野调研等.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化精神的研究,长期以来研究多注目于圣贤之道,这是不够的,因为还有许多精神化活动没有纳入中国化研究的范围,如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而从民间信仰中,我们可看到俗众精神与儒士大夫的观念的不同,他们敬鬼神,得祭祀,索取实际回报等。只有将他们的思想也概括在中国化精神研究之内才能算是比较完全的化精神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汉水流域历史文化悠久,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间信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目前汉水流域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原始崇拜和民间信仰的多样化表现形式上,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探索和思考。正确定义民间信仰的内涵、厘清民间信仰与民俗、宗教之间的关系,是民间信仰深入研究的前提,对正确引导民间信仰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城区民间信仰场所及信仰人群的调查,更加清晰地了解当代北京宗教的信仰现状,特别是民间信仰的情况。民间信仰包含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北京作为文化古都,世界各地文化荟萃于此,各种宗教信仰也都被她所吸引。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城区民间信仰场所及信仰人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北京的文化,理解北京这座兼具古老与现代双重魅力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社会风俗和民间风情。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界在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研究上,特别是在习俗教案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对学界已取得的成果作一梳理,在肯定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前提下,对教案发生的"文化冲突论"、教民身处两难困境的原因、基督教的本土化以及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历史脉络等理论问题进行再思考,是推动这一研究继续深入开展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的信对象繁杂,表现形式多样,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于民间信仰的自身特点,人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等原因,上海地区祠祭形式的民间信仰总体上趋于衰落,但近年又有复苏的迹象,而散在的民间信仰活动,如巫术,占卜,预兆,禁忌以及祖灵崇拜等现象还时时可见,其社会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民俗传承的滞后性决定了信仰习俗的演变不可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上海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应重视其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具有宗教性和文化性,它在传承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进步意义,但是民间信仰崇尚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阻碍着人们对科学真理的传播和接受。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民间信仰中的消极部分的影响而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文章以民间信仰的界定为着手点,深入分析了高校学生民间信仰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探索科学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苏州地区民间信仰自古庞杂而繁盛。到了明代,苏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更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它的表现方式与当时苏州地方的社会经济环境、天灾人祸、风土民情、社会各阶层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生态的组成部分,作为吴文化的一种文化积淀,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它对明代苏州地区的社会风气不仅产生了某些有利影响,也附带着某些不良影响。明代苏州民间信仰影响正邪社会风气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畲族族源有炎帝说、秦献公之后和高辛之后等说法。闽南畲族分布于漳浦、华安、晋江等地,虽然汉化程度较深,但是,其民间信仰以盘瓠为中心的祖宗崇拜,同时也信仰汉族神明,可是不喜欢塑雕像供奉;重视巫术“做生”,其信仰与汉族有较大的区别。这些带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的做法,表现了独特文化心理,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原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状况,以嵌入性视角分析民间信仰当代演变的外在依据和内在逻辑,探索民间信仰演变与制度变迁、民众需求之间的嵌入性关系,提出政府在民间信仰方面的教育、管理职责,以期通过民间信仰的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丰富中原地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闽台民间信仰与两岸关系的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台民间信仰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是福建民间信仰通过分灵、分香、漂流等途经传播台湾后,台湾分灵庙则定期到福建祖庙进香谒祖。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成千上万的台湾信众前来福建祖庙进香谒祖外,福建祖庙的主神也应邀频繁赴台湾巡游,接受信徒的顶礼膜拜。自古以来,闽台民间信仰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还有力地推动当今海峡两岸政治的改善和经济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