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汉时期中原移民对岭南的开发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由于中央王朝鼓励对边区进行移民,大批中原及内地人到达岭南,他们和岭南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用勤劳的双手,艰苦的劳动,共同开发了岭南,为岭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由于中央王朝鼓励对边区进行移民,大批中原及内地人到达岭南,他们和岭南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用勤劳的双手,艰苦的劳动,共同开发了岭南,为岭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吴楚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史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东夷部族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苗蛮、百越部族有所交往。中原地区的庙地沟类型文化已至于汉水中游,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器已经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建都中原的商王朝的影响已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周王朝也向这一地区发展势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大都是在不断地吸取中原的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及至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争霸,吴、越也北上争霸中原,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又互相吸收和影响。战国时期楚国和中原地区通过战争和政治交往,加速了两地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中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在岭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对岭南农业的开发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政治上的大统一、汉越两个民族的大融合、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传入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岭南的逐步确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了岭南农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考古学和文献资料,复原东周秦汉时期岭南与海外和中原内地进行物资交换的历史实际,表明当时岭南人已具浓烈的商业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形成,又与接受当时中原内地的文化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文献记载、考古发掘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秦汉时期岭南诸越族的族源、人口以及地区分布、迁徙海南岛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探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诸越族之南越、西瓯、骆越的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文献记载、考古发掘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秦汉时期岭南诸越族的族源、人口以及地区分布、迁徙海南岛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探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诸越族之南越、西瓯、骆越的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先秦秦汉文献出发,分析了先秦秦汉时期伐木以时的生产实践规律,讨论了总取林木和随时取林木的时间问题以及伐木以时在尊重林木生长规律和拥有可持续使用林木资源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礼法之争是先秦时期思想发生剧烈变化的体现,这一论争实际上就是先秦时期政治思想上处于显学地位的儒法两家治国主张的斗争。然而历史证明两家治国思想各有优劣,法家“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而“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礼法结合应是最好的治国方略,“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相似文献   

10.
先秦、秦汉博物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博物学经过先秦、秦汉时期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到魏晋时期臻于成熟。魏晋时期我国古代博物学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这一时期,博物学最终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而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究魏晋博物兴盛的原因,必须上溯到先秦、秦汉时期,了解其完整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蚕丝的发源地。据史料栽,我国的丝织业起源于新石器晚期。到战国时期。丝织工艺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表现出了我国早期丝织文化起源早、分布广、用途多、品种丰、技艺精等诸多特色,为我国成为“丝国”及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世界纺织技术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广东、香港、澳门 (海南另有文专论 )等地区 ,古为岭南的一部分 ,连为一体 ,仅有陆地与海岛之别。其民族和文明步履基本一致。秦朝统一岭南后 ,以百越为主体的多民族归服中央统一政权 ,内地秦人陆续徙入 ,增进了这一地区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末至西汉初 ,南越王国为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归服中央政权统治后亦然。汉武帝灭南越王国 ,设立郡县 ,当地居民大都成为汉朝的编户齐民 ,汉文化在该地区广泛传播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且成为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枢地和聚汇中心 (今广州 )。东汉王朝时期亦然。秦汉时期 ,尤其是汉武帝以后 ,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民族与文化 ,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 ,基本上已赶上中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说明了只有国家的统一 ,民族的团结 ,与海外或邻国的交往 ,边远地区的百姓生活才能比较安定 ,社会才能较快发展 ,落后面貌才能得到较快改变。  相似文献   

13.
秦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征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商品交换显加强,都会市场呈现繁荣,以及货币流通量相对较大等三个方面。但秦汉时期新兴的地主制经济才确立不久,加之受历史、政治诸因素的制约,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限度的,它不可能和近代的市场经济相比。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是我国传统财务审计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根据文献和考古材料 ,并结合现代审计学的有关理论 ,对秦汉财务审计制度发展的原因、表现以及它在这一时期的动态演进过程 ,作了初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屠城是人类战争中野蛮和暴力的集中体现。秦汉三国时期,随着人类战争残酷性的升级,屠城开始大量出现,但这一时期屠城的分布却极不平均,大体上和平年代屠城较少发生,动乱年代则较为多见。同后世的屠城相比,这一时期的屠城缺乏明确的战略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泄愤、报复或者掠夺城市的财富,仍然停留在低级野蛮的阶段。屠城方式上,除了纵兵抢掠外,还常配合火攻、水攻等方式,以增强屠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秦时期关中地方的开发获得突出成就.考察关中经济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发现关中西部地区得到早期开发,而后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中部地区成为经济重心的发展趋势.秦定都咸阳,开始了新的农业跃进的高潮.而这一历史变化的策划和指挥中心,就设在咸阳.咸阳附近也自此成为关中经济的重心地带.秦人在以咸阳为中心的祭祀格局中对河川的崇拜特别突出,也值得我们重视.咸阳形胜,因生态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形势的优越,有力地促成了秦始皇的帝业.回顾秦人由雍城到咸阳的历程,可以与"鸡峰"到"凤台"神话传说情节的演变对应思考.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孙子的事迹得到丰富,军事才能受到推崇;《孙子兵法》的文本几经整理,为后世《孙子兵法》的传本提供依据;《孙子兵法》的言论被广泛征引,成为秦汉学者阐释军事思想、评价军事人物和提出军事策略的依据;《孙子兵法》的思想在战争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这些方面体现出秦汉时期孙子学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孙子学的发轫时期。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黑龙江地区 ,有鲜卑、乌桓、橐离、夫余、挹娄等少数民族及微少汉人。其中的后三个少数民族 ,分别建立了王国。这些少数民族部落或王国已进入向阶级社会过渡或奴隶制社会 ,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农业经济占的比重与畜牧业相等 ,也已开始出现或使用铁器。其总的概况是南部与西南地区受汉文化的影响稍大于北部与东北部  相似文献   

19.
秦汉史成为中国史苑中的显学,既与其内涵丰厚、制度和文化为中古文明奠基有关,也得益于其史学文本的经典优势。研习秦汉史,要从掌握知识系统入手,开阔视野,整合情境,努力移情式地进入秦汉史境;在重视决定论的基础上,要兼采主体史学的运思方法,透过古今的视界融合解读秦汉嬗变,建构通解通识的学术境界;还应充分发挥秦汉史的借鉴功能,赋予历史研究以现代人文关怀,将取鉴的重心主要落实在文化剖判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