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邓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文化的雅与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民族文化有雅俗之别,而礼则是传统雅文化的核心,是俗文化的升华。礼是不断演变和外向辐射的;礼与俗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礼不断外向辐射影响俗的变迁,俗则部分地不断上升为礼。雅与俗如果隔绝,就是民族文化衰败的前兆。在现代中国社会,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地为雅文化与俗文化按照其自身固有的互动规律进行沟通创造条件,并积极促进之,从而达成民族文化的"自觉",来回应全球文化一体化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极其重大而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茗洲吴氏家典》是在清廷文教政策和徽州礼教大背景下出现的一部家礼书。它对礼经和《家礼》所记礼仪既有遵从,也有变通。其对礼之大体的继承和变通,折射出传统礼教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家典》在制定冠、婚、丧、祭诸礼时,择时俗之可从者不多,而对时俗的批判不遗余力。《家典》具有清代家礼书的共性,然与其他家礼书相比,其更看重的是礼而不是俗。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2007,(2):32-32
讳己名田登作郡,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俗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注作郡:当太守,知府。笞:古代刑法,用竹板打屁股。  相似文献   

5.
"涪县"于西汉高帝时始设,自设立起,其所属州郡历代多有变迁。经过考证,涪县西汉初设时应属蜀郡,至汉武开边才属广汉郡,东汉因之。三国蜀汉时属梓潼郡。魏晋南北朝时废置改隶频繁,出现双头州郡,涪县属巴西梓潼双头郡,且为双头郡治。西魏改巴西梓潼郡为"潼州",改"涪县"为"巴西县",巴西县为潼州州治,下辖巴西、梓潼二郡。隋改"潼州"为"绵州",此时涪县名称已为巴西县取代,且已为绵州的核心部分,历代相沿。"涪县县域"也曾分置巴西县、魏城县、涪城县等县,其如同涪县之"残影",实质属绵州。元代以后,涪县的"影子"彻底消失,已经完全为绵州区域。至清雍正时绵州升为直隶州,绵州即今绵阳市的前身。  相似文献   

6.
略述科举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以后各代,大体因革唐制而来。我們知道,汉代选举官吏,主要是“州举秀才、郡察孝廉”。三国时陈群建議,設立九品中正制,州设大中正,郡置小中正,以区别人物,定其等第,分为九品,送于吏部。这是封建国家选拔人才,吸收地主阶級的代表人物参与政治的办法。两晋南北朝以來,都沿用这个办法。  相似文献   

7.
州官放火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郡(jun):古代县以上的行政单位。  相似文献   

8.
《元丰九域志》是北宋神宗时期由王存、曾肇、李德刍共同编修的一部地理总志,共十卷。它在历史地理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王应麟《玉海》评价说:“壤地之离合、户版之登耗,名号之升降,镇戍城堡之名,山泽虞衡之利,皆著于书。道里广轮之数,昔人罕得其详,今一州之内,首叙州封,次及旁郡,彼此互举,弗相混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说:“其书始于四京,终于省废州军及化外、羁縻州,凡州县皆依路分录,首具赤、畿、望、紧、上、中、下之名,次列地理,次列户口,次列土贡。每县下又详载乡镇,而名山大川之目亦亚见焉。其於距京距府,旁郡交错四至八到之数,缕析最详,深得古人辨方经野之意,叙次亦简洁有法,赵与时《宾退录》尤称其土贡一门备载贡物之数额,足资考核,  相似文献   

9.
<正>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韩国,其建制跟中国古代相仿,譬如道、郡、邑等。据求礼郡教育长郑先生介绍,求礼郡共有4所中学,11所小学。其中高级中学两所,即求礼东中、求礼北中;初级中学两所,即求礼中学、求礼女中。我们这次考察的是两所初级中学。男中和女中的学生数都很少,360余人,男女性别基本持  相似文献   

10.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11.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12.
一、表授官、做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宋史·辛弃疾传》)。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李密《陈情表》)。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相似文献   

13.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16页说:“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表述很简短,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为州一开始是就是地方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4.
安顺赋     
正牂牁旧郡,夜郎故陬。其民远自史前,石器铜具凿荒畴。历经旷古蒿莱,三代史事难求。春秋战国之隅邦,炎汉时为一郡之首。大姓称雄魏晋,普里罗甸之域畴。元时建置甫定,始以"安顺"名州;曲靖宣慰司之  相似文献   

15.
宋代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统治,上承汉唐"因俗而治"的观念,下启元明清土司制。两宋时期昭通境域大部分属戎、泸二州所辖羁縻区域。史称"叙州三路蛮",即马湖董蛮、南广蛮、石门蕃部。叙州三路蛮与宋的关系较为松散,而与大理东川郡属乌蛮各部血缘相近。这些生息于宋与大理缓冲地带的昭通乌蛮部族,有时既听命于宋朝又臣服于大理,但多数时间处于自我发展的独立状态。  相似文献   

16.
黔中,是地理坐标。它包括了今贵州省的贵阳和安顺两市。殷商时称鬼方,先秦有牂牁、夜朗古国,秦属黔中郡,唐置矩州……迨明代建省,黔中即成为一省中枢。唐置之矩州即今之贵阳,矩州一词宋时变音称贵州,明代建省即以贵州命省名。  相似文献   

17.
郡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加到四十郡。汉代分为六十二郡。隋唐时改郡为州。  相似文献   

18.
郡:秦统一后,分天下为36郡,后增加为40郡;汉分为62郡;隋唐时改郡为州。  相似文献   

19.
"郡姓"考述     
"郡姓"在中古时期有三层意思:一是对一郡大姓著姓的泛称,二是与四海大姓、州姓、县姓并列的士族等级称谓,三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后对所有入于门阀士族行列的汉人士族的总称.作为总称的郡姓,其下又有四姓和其他次高门士族诸多等级.四姓是郡姓中的一流高门,指权贵家族,其所涵盖的权贵士族在北周隋唐时期被称为山东郡姓,与之对举的关中郡姓同在孝文帝定姓族时入于门阀士族行列,又有与北朝后期关陇集团结合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开州作为南宋抗蒙要地,战事之长、抗蒙之坚决,足为南宋诸郡之表率;亦为蒙古征服史所罕见。蒙古占领开州,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了解宋蒙开州战事,对研究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蒙战争意义重大。该文就宋蒙开州战事中双方兵力对比、具体战事、持久原因三方面进行探讨,以图揭其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