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的發匯過程,大致可分为三個階段: 一、發展期 這時在大氣中產生一種强烈的對流作用,開始時它的高度很低,到後來上昇氣流增强,雲頂高度可發展到約为8,000公尺。形成雷雨的雲擾動很强,存在於其中的水滴或冰粒,在擾動中愈變愈大,直至它們的重量,非上昇氣流所能支持为上。於是它便開始下降,在這一時期  相似文献   

2.
當晴朗的夜晚,我們仰首看着天上一顆顆閃爍的小星,就應該想到,它們都是一個個的太陽(除了有幾個是地球般的行星,這點我們以後會談到的)。還有更使我們驚異的,就是它們還不僅僅是一個太陽,而且可能是兩個彼此圍繞着運行的太陽——雙星。而這每對雙星中的一個星,又可能是兩個星合成的。同志們,當我們看到一顆小光  相似文献   

3.
天空中落下來的雨點,我們如若仔細觀察,可以看得很清楚,它並不是一條長線,實際是一個個的圓點。在雨點內部的是液體的水,在雨點外部的是空氣。顯然在這二者之間,有一個分界綫,在這分界綫两旁的两個區域,我們叫它为“相”(Phase)。液體的部分,叫做“液相”。雨點以外的部分,叫做“氣相”。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對於氣象的認識是相當模糊的,對於“氣象观测”更是弄不清楚了。一個氣象觀測員經常會碰到—些問题,而這些問题並不是一個氣象觀测員可以立刻解答的。如“明天天氣怎樣?會不會下雨?是晴天還是陰天?”這些問题的産生,都是因爲不了解氣象观测是作些什麽的緣故。問的人把氣象學的内容估計的很簡單,尤其  相似文献   

5.
火爐     
天氣冷了,教室裏新装了火爐。下課後幾個同學緊緊地擠在爐子周圍,一面烤火,一面高興地談著話。獨有小個子李風一言不發,原來他手裏拿着一本書,正看得津津有味呢! “什麽書,看得這末入神?”張傅三鬧著去奪李風的書。“不參加討論的取消烤火資格!”“你們不要以爲和你們討論的火爐問题没有  相似文献   

6.
編者同志: 我在去年五月間,見科學大衆上載有關於砲彈的一文,我看後,覺着砲彈上還有須要改良的缺點,就是在它的後端凹處在飛行時引起旋窩。去年美機侵入安東上空時那時我在安東,見咱們高射砲打出的砲彈都有聲音我便連想起“旋窩”来,接着我便估計出:當砲彈飛行的時候,它後邊之所以發聲是因凹處的空氣過稀薄(甚至近真空),這樣便產生起空氣振動“聲”來。這時前端的空氣壓力特大而後端是這樣的小,如抽氣機一樣,當抽氣機抽氣的時候是如何的費勁,今天砲彈飛行也同樣的費勁,恰如有人在後拉着後腿一樣,怎能不減少它的速度呢?我想了一個克服旋窩  相似文献   

7.
這是高爾基在他逝世以前七個月(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中)給西伯利亞伊爾庫茲克學校學生們寫的信。在這封信里他鼓勵少年們熱愛科學,“因為人类沒有比科學更雄偉更勝利的力量呵號召少年們去获取“最淵博的科學知識”以便運用科學的力量“培植整個的原野如同一個花園”。在這封很短的信中,充滿了高爾基對於科学,對於少年兒童,對於祖國未來的深厚的熱愛。我國現在正在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時候,這封信對我國的少年們也是十分適合的。——編者  相似文献   

8.
最近幾個月來,研究生物學科的朋友們都在熱烈地學習米丘林·李森科學說。不可否認的,由李森科所整理後而提出的米丘林學說,特別是其中關於遗传和進化的闡釋,已經为生物科學劃開了一個新的紀元,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所以,這一個學说是每一個搞生物學以及從事於與生物科學有關的工作的人們都應該學習的。 這里所寫的,是上海生物學会米丘林·李森科学說學習小組在討論時所用的一個提綱。它祇是由少數人草率地擬訂的里面一定还有許多缺點,所以要發表出來,是向大家提一些可供參攷的意見,希望從這里開始,拋磚引玉能夠產生出一個有系統的、完整的、合乎理想的學習米丘林·李森科學說的體系出來。李森科说過:“生物學各科的工作者,要精通米丘林學說底深奧理論,最好的方法還是去研究米丘林底著作,把它們反覆讀熟,然後再依解决有實際重要性的问题的觀点来分析它們。”可是,在今日的中国,要參攷米丘林底著作还是件十分困難的事。為了使參加學習的同志們容易有所參攷起見,我們這一個小組里所指定的參攷材料祇是李森科在蘇聯列寧農業科學院一九四八年大會中所作的關於生物科學現狀的講词這一個文件,已經有四、五種中文譯本,所以應該是不難獲得的。  相似文献   

9.
在夜晚,城市中的街頭上有些小攤點着一種燈——一個銅罐子用橡皮管連通着,在橡皮管的另一端點着白亮亮的火苗,這就叫做電石燈。電石燈所點的既下是油也不是電,而是一種氣體,在那銅罐子里面下半部放着一塊一塊像石頭樣的電石,上半部裝着水,水一滴滴的流下來遇到電石就發生了可以燃燒的氣體。這種氣體是什麼呢?這種石頭怎樣會發生氣的呢? 我們把這種石頭叫做電石,就因为它不是普通的石頭,天然並不存在,而是人工造出來的,並且的的確確是用電造出來的。電石的原料很簡單,只是生石灰(氧化鈣,CaO)和焦煤(碳,C)。把它們放在電爐中  相似文献   

10.
宇宙間的物質,從它們的狀態上來區別,只有三種,即是固體、液體和氣體。從它們的性質上來區別,可以找到數十萬種。這數十萬種物質的性質,彼此都不一樣。而這些物質所包括的基本物質,我們叫它做元素。元素的種類一直到現在為止,被發現的只有九十八種,這九十八種元素在自然界中,因為溫度、壓力以及本身的性  相似文献   

11.
空氣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素,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們直接從空氣中取得了氧氣,而呼出的二氧化碳間接供給了植物的生長,並且由空氣可以調節我們四周的光線、溫度和濕度。一個人可以一星期不吃飯,幾天不吃水,照样能够继续維持他的生命,但是如果缺少了空氣,不消几分鐘,便要死亡。因為空氣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它的是否清潔和它的清濁對人類的健康是否有害,我們是應當有具體認識的。人们對於水的清潔,常常加倍的關心,注意  相似文献   

12.
樟脑     
樟腦,是我國著名產品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人民就开始从樟樹中提煉樟腦。在一千年以前,中國樟腦就作为藥物和飲料中的涼剂,輸入到阿拉伯一帶去。日本制造樟腦的方法也是从中國传过去的。樟腦的用途很廣。它可以用作制造炸藥、无烟火藥、賽璐珞、假漆、皮革代用品、人造象牙、人造玳瑁、藥物、蜡燭、牙粉、香水、香皂、潤髮膏等的原料。樟腦是从樟樹的根、幹、枝、叶蒸餾出來的。樟樹是一种常綠乔木,喜欢溫暖湿潤的气候,是我國南方的特產。世界上樟樹的主要產地是中國。台灣、江西、福建、湖南、廣东、廣西、四川、湖北、云南、浙江、貴州等省,樟樹都很多。我國主要的樟樹有香樟、白樟、牛樟、老樟等四种(后三种僅有台灣出產)。台灣樟樹林的面積,在我國各省中是最大的。台灣全省海拔1,800米以下  相似文献   

13.
電是什么?     
在大自然中,電以形形色色的姿態出現。其中最顯著、最普遍的,就是閃電。鄰近北極地帶(如蘇聯的北方)的居民很熟悉這些雄偉的現象:有時候,在夜間的天空上出現了紅、紫、黄、綠各種顏色的寬闊的、明亮的帶子。它們形成火燄般的帷幕,它們離奇地捲起而又展開。這是“北極光”,它的產生就是由於電。在高山上,當空氣相當乾燥的時候,可以看到“電光”。它們表現爲在金屬物體的尖端上的小小的火燄。古  相似文献   

14.
還在不久以前人們将原子能稱為未來的能量。目前已經下能這樣說了。人們已經開始掌握這種能量。它是從含熱量最多的“燃料”即從原子“燃料”里得到的。我們現在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須要去征服那些最難懂的,不久以前還是不知道的,但却是自然界最强大的力量。馬林科夫同志在十九次黨代  相似文献   

15.
這一次的月全食,在我國整個大陸上,都可以看到。根據我們已經知道的各地情况看起來,由於天氣的不好,使很多人没有能够看到這一精彩的天象過程,雖然因為天氣的限制,使得在觀測上差不多完全失敗,但是另一方面,在傳播科學知識以及破除迷信的一方面,由於中央科學普及局的領导和大家的努力,都得到相當的成果。現在把我們  相似文献   

16.
學天文從看星開始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看恆星比較簡單,有一本星圖就可以了;但是看行星必須要先知道行星的動態,因爲行星是在繞着太陽走,它們在星座間的位置在時刻變化着。一九五四年中各行星的動態是怎樣的呢?在講到它之前,先把幾個現象以及這幾個現象的名稱解釋一下。行星繞着太陽旋轉的方向是由西而東,但是我們地球也在運動,因此從地球上看行星,有的時候,它們是在  相似文献   

17.
硝酸铵     
空氣和水是各種工業部門取之不盡,最易取得而且分佈最廣的原料來源。很難找到一個不使用空氣、水或它們的組成原素的生產部門。然而,以空氣和水作為唯一的與直接的原料的乃是製造最重要的農業肥料——硝酸銨的部門。硝酸铵,是氮肥中的一種,是色白質脆的粉末,是各種农作物高額收穫量的泉源。它的成分是:最輕的元素——氫,地球上最多的元素——氧,和佔有大  相似文献   

18.
三一茶匙的水「啊!我相信我們又是水了,」約翰一本正經地說「我不知道我們以后將要發生什麼變化了?」「在你們是水的時候,無論什麼變化都可以發生。」約翰的一個鄰人说。「水是一種富有生氣的東西,你們决不會是永遠不變的。你們可以凍成冰,又可以生了翅膀,飛  相似文献   

19.
電流的轉換     
要鑑别一個電器、電機、電工設備,必須讀一下它的銘牌。通常在這塊小小的金属片上,清晰地刻着開於這架器械的基本知识。這兒刻有它的誕生年代(生產出來的年份)、誕生地(工廠名稱)以及許多技術资枓。任何一種電工設備都有四個以上的,刻在銘牌上的數字來說明它。  相似文献   

20.
灰塵和烟     
不知疲倦的微麈當早晨的太陽光,通過百葉窗的狭縫或者遮盖不嚴的窗簾,透入到黑暗的房間裏來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大量的飛揚着的微塵,就不由自主地驚訝起來:我们呼吸着的空氣裏怎麽有這樣多的灰塵!但是只要把窗簾揭起或者把百葉窗打開,當均匀的陽光射進整個房間裏來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空氣是完全清潔的了。那麽灰塵到底往哪裏去了呢?當然它並沒有消失,仍然留在房間裏,不過我们看不到它罷了。只要重新關上百葉窗,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