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经世致用是儒家的传统命题,是儒家实行“治国平天下”这种政治关怀在思想史上的体现。儒家讲求“内圣外王”,内圣即指个人的道德修养,外王则指通经致用。由于受到客观社会环境的限制,经世致用思想在各个朝代显隐程度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承平年代,经世致用思想会淡化,而阶级矛盾激化或民族危机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时,则会激起士大夫阶层的忧患意识,所谓“不忧一家寒,而忧四海饥”,从而使经世致用思想得以旌扬。  相似文献   

2.
儒家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儒家价值观的普适性是指儒家价值观所具有的普遍适用的性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如"仁者爱人"、"义而后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民爱物"等,无论对于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其普遍的适用性。儒家价值观有无普适性乃是儒家观念能否继承、能否推广的根据。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  相似文献   

3.
家庭和国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两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历代儒家学者,对家庭与国家及其关系非常重视,提出了许多见解,形成了儒家独特的家国观,儒家家国观的基本内容是:  相似文献   

4.
儒家对佛教心性论的影响方立天儒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对佛教的政治观念、伦理、道德和心性等领域的影响是强烈而巨大的。这里我们要着重论述的是,儒家心性学说对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影响,为此,有必要首先简要地回顾一下儒家心性论的历史演变。儒家...  相似文献   

5.
聂希 《华夏文化》2008,(3):23-25
“友”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先秦儒家的改造与发扬,它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枝繁叶茂。在如何选择朋友、与朋友相处等问题上,先秦儒家提出的仁义、忠恕、诚信等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6.
杜甫诗歌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和诗学品格的集大成者。杜诗所蕴含的儒家文化思想以及诗学传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可借助翻译在英语世界广为传播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儒家仁爱道德思想、反战和平精神、以及儒家诗学品格等角度,论述了英译杜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并揭示出英译杜诗的跨文化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牟、徐道家思想比观朱哲唐君毅(1909-1978)、牟宗三(1909-1995)、徐复观(1903-1982)是港台学界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50年代以降,在形上心灵萎缩、价值世界日益单面化,传统文化日渐衰落的文化背景下,他们怀着"返本开新"...  相似文献   

8.
<正>儒家,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学术派别,自孔子开山后就在传统社会绵延不绝,其发展形态既是动态的也是历史的,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交往方式、日常生活、思维意识等方面均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因而,要谈儒家学派,首先离不开对儒家人物的品评,对于身处政治局势大变动的儒者而言,除了要关注其游学交往、  相似文献   

9.
儒家孝道从个体生命意识出发,通过仁爱精神、血缘意识和推恩法则在天地万物生命体之间建立了一种纽带连接和互动关系,把生命意识从个体道德到家庭伦理、家族伦理、社会伦理以至于生态伦理一层一层向外不断扩展和推广,体现了儒家独特的生命价值观和对永恒意义的追求。儒家孝道的生命哲学认为万物生命相通相融、合为一体,最终完成了传统生命观从个体意识到万物生命意识的动态扩展,从而构架起了儒家生命哲学意蕴的层次机构。  相似文献   

10.
论儒家科学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是一种求真的教育,而人文教育则是一种求善的教育。毫无疑问,儒家教育主要是一种人文教育。儒家教育的目标是教人如何做人,以充满人文意味的道德教育去培养人、教育人。所以,与现代教育注重求真的科学教育比较起来,传统的儒家教育显得不那么重视科技知识和求...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中华文化论坛》的一个热心读者。《中华文化论坛》各期上的重要文章,差不多我都阅读过。《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第3期上登出的牟钟鉴教授写的《从孔孟之道看儒家传统的中庸性格》这篇文章,我阅读多遍,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这篇文章对儒家传统的中庸性格,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家在做人与做官的关系上主张做人与做官相统一。儒家的基本理念是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修身是做人,治国平天下是做官。内在的道德修养是外在政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良好的政治行为。这种理念落实到做人与做官的关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3),是本世纪初盛行一时的“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创始人,他自20年代初译李白诗始,到70年代初去世止,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中国文字和诗歌的趣味有增无减。庞德对于中国古诗、儒家哲学及日本戏剧的翻译介绍,在英美文学界掀起喜爱东方文学、哲学的高潮,并且他在中国古典诗  相似文献   

14.
对于当代新儒家的超越内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目的在处理下列三个问题:首先,由解释学的探究看史学与哲学的互相对立与依存的关系。其次,由方法学观点诉之於钱先生著作与书函的徵引与诠释证“钱穆非新儒家”论旨之非是。最後,由超越内省的角度寻觅当代新儒家的自我定位。文章结论指出,当代新儒家的重心已由道统的继承逐渐转移到学统的开拓与政统的关注。而新儒家对於文化与价值的担负使他们有别於一般学者,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大传统在现代延续下去的象徵。  相似文献   

15.
反理学思想家李贽以"童心"说为理论基础,敢于挑战明代程朱官方经学的统治地位,要求人们摆脱理学框架的束缚,以童心破除儒家经典的权威;提出"六经皆史"的思想,反对神化经典,还原儒家经典为平常之书;并站在童心说的立场,不受经典束缚,批判以程朱经说为代表的传统经学,反对以孔孟既定的"刊定死本"的说教,成为批判传统经说的思想启蒙者.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的和谐理念与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既是"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儒家和谐理念包括"和而不同"和谐价值取向;"仁者爱人"的和谐处事态度;"知行合一"的和谐实现路径和以"修身"为道德准则的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儒家文化的和谐理念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儒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其思想源远流长,尤其是经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议定后,加之宋元明清时代统治的提倡、儒家学的加工,而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和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其所以如此,除了当权的需要、提倡、利用之外,主  相似文献   

18.
钱穆先生逝世以後,报章上的纪念文字颇有人把他划入“新儒家”的旗帜之下,但钱先生生前雅不顾接受此荣衔。这不仅因为他极力要避免建立任何“门户”,而且更因为“新儒家”的概念有特殊涵义。“新儒家”这一概念今天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用法:第一种最廣宽,几乎任何二十世纪中国学人,凡是封儒学不存偏见,並认真加以研究者,都可以被看成“新儒家”;第二种比较具体,即以哲学为取捨的标准,只有在哲学上对儒学有新的阐释和发展的人,才有资格取得“新儒家”的称号;第三种是海外流行的本义,即熊十力学派中人才是真正的“新儒家”,以及私淑熊氏之学而又为熊门所认可者。无论按上述哪一种用法,都不能称钱穆先生为“新儒家”。虽然对钱先生来说,儒家不仅是他的客观研究对象,是中国人的基本价值系统,同时也是他终身尊奉的人生信仰;而且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与第二代“新儒家”交住甚密,与他们之间有最低限度的一致立場——为中国文化说话,但彼此的学术取向以及对儒学传统的认识,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当1958年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观等第二代新儒家的中坚人物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邀请钱穆先生聊署,遭到钱先生坚拒。本名从主人之义,我们今天自没有理由将“新儒家”之名强加在他的身上。“新儒家”具有强烈的道统意识,但他们与宋明以来的一般取径有所不同,而是以对“心性”的理解和体證来判断历史上的儒者是否见得“道体”,把證悟的经验作为重建道统的前提。这在西方人看来,颇近似於宗教体验,封“学不见道”的门外人势必构成理解上的困难,即在“门内”事实上也发生了严重分歧。“新儒家”的“開出”说,即上承“内聖外王”的旧统而提出的由道统開出政统和学统的说法,事实上是为了安顿“民主”与“科学”特别构想出来的,究竟怎样“開出”,从来未獲说明。如果说只有悟“道”和进入“道统”的人才能“開出”民主与科学,这一限断太严格了;如果指的是“新儒家”以“先觉觉後觉”的方式激发中国人的良知,然後通过“良知的自我坎陷”以“開出”民主与科学,更要遇到难解的困境。顯然这一理论建构必须预设“新儒家”在精神世界中居於最高指导地位,而一旦涉及实践便又要预设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结果居於金字塔最高一层的必然是“新儒家”。正因此,以“道”的继住開来自许的“新儒家”,所倡导的其实是“教”,而不是通常意义的“学”。“新儒家”对整个知识领域往往流露出一种睥睨古今中外的心态。我们不妨称这种心态为“良知的傲慢”。这种心理结构,一部分渊源於中国儒生、文士之流的“狂”的传统,另一方面起於对西方人所谓“知性的傲慢”的反应。也可以说是对科学主义的一种反模仿。但反模仿也是模仿的一种,其结果是发展了一套与科学主义貌異情同的意识形态——道德主义。總之“新儒家”的主要特色是用一種特製的語言來宣傳一種特殊的信仰,在這個信仰普遍衰微的時代,“新儒家”如果能發揮一點“起信”的功用,那怕僅僅限於三五徒众,仍然有益於社會秩序。但是从史學的角度看,由於“新儒家”採取了最極端的“六經注我”的方式,其中自不免留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儒家经济道德的扬弃戢斗勇一、问题的提出儒家思想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从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直接引发出来的。后者是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时期借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而展开的文化讨论的中心议题,前者则是90年代直...  相似文献   

20.
刘咸炘的诗学观点以儒家传统诗教观为基础,他对中国传统诗歌的分类,采用明统知类的研究法,追根溯源,将诗严格按照诗系的标准,重新整理归类,见解新颖,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