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庭筠其作涉及了许多风流浪荡之事。笔者通过对其诗文的寻绎、对其行为的剖析,认为温庭筠虽曾有过违背士人道德规范的行为, 但这并不能掩盖他积极的入世精神和狂傲鲠直的人格特质,温庭筠身上有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士人风范。看到这一点有利于我们比较全面、公允地评价温庭筠其人  相似文献   

2.
包拯人文性格的主要方面,皆呈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的高度认同。虽然包拯人文性格烙印着特定的时代特征,但其中所贯穿的那种由孝亲出发而生发出来的忠于国家社稷的耿耿忠心。刚正严明、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关心民瘼、为民请命的仁爱思想,廉洁奉公、唯义是守的精神境界,至今仍然显示出相对永恒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3.
唐诗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吟诵诸葛亮的佳作。这些作品一般分为怀古吟游诗、咏物游仙诗、书怀赠友诗、祭祀题字诗四类。这些"诸葛诗"中的诸葛亮形象是以忠智为特征的人格化的贤相形象,而这又与唐朝文学传播的历史背景、社会基础以及文人的创作动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吏治史上,诸葛亮堪称千古廉政的楷模。他不但有廉政思想,也有廉政实践;不但以廉政治国,也以廉政律己。诸葛亮的廉政思想与实践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当今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教师应该具有的师表风范是:品端身正;语言文明;仪表大方;心理健康;工作精湛,这是教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应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6.
所谓<后出师表>,诸葛亮传和诸葛亮集不载,许多内容与史实不符,文辞格调与<前出师表>不类,足证此表不是诸葛亮所作,而属于他人创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从学风建设评估体系看教师风范的树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风范是衡量一个学校学风的主要方面,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树立良好的教师风范,不仅是学风建设评估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学工作评估的内容之一。要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重视教师风范建设。  相似文献   

8.
祁山是三国魏蜀争夺中一个战略要塞和重要城堡,诸葛亮两次北伐曾兵临祁山。围绕祁山争夺在天水一带发生过一系列战事,大多都有遗址可寻。今甘肃礼县及周围一带,与祁山相关的三国历史遗迹尚有百城堡、祁山堡、观阵堡、点将台、圈马沟、藏兵湾、铁笼山和木门道等遗迹,它们都是祁山攻防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着笔较多的人物之一,作者以其独到精彩的笔墨,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具有忠、智、勇性格特征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月亮诗使中国月亮文化走向成熟。这体现在以月亮作为背景渲染和情感寄托的“醒”时的月亮诗,和以寻求生命真谛的哲人式的感悟去阐发月亮意象所蕴含的深邃哲理的“醉”时的月亮诗。这些都将人类对自我生命内核的探求,对自我生存的体认,毫无保留地坦露出来,展示了独特的感情世界,具有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相,文章认为,诸葛亮内心深处存有"帝王之志",在其出仕前后,无论是对时局的精当分析,还是在蜀汉政权里铲除异已,都显现出诸葛亮这重性格.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由人到神的个人形象发展变化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其一是在西晋时期,陈寿所编纂《三国志》中的历史人物的本来形象;其二为汇集了唐宋元明时期的传奇、话本、说书、杂剧,在元末明初成稿的《三国演义》中的“神化”形象。诸葛亮历史形象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诸葛亮由人到神形象变化过程的梳理以及原因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探索历史人物形象发展变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素有推崇君子人格的传统,君子人格风范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试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视角,探析君子人格理念的文化根基和人文价值,阐明君子风范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作为亦工亦农的劳动主体,是目前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但由于二元户籍制度的束缚、经济收入低糜的制约、角色转换的不适应以及社会各界的忽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当前社会中面临着精神文化生活缺失的困境。要充实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要从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入手,坚持内外兼施、统筹协调,最终实现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智者之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所展示出的人格魅力和演绎出的超凡入神的智慧故事,无疑是《三国演义》的最大看点之一。然而"智者千虑、终有一失",本文从诸葛亮日常生活的失调、用人方面的失误、军事方面的失策等角度分析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及蜀国迅速衰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第一主角,他智、忠、勇、廉、信、心怀天下,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人物形象,但是由于他思想的狭隘以及性格中的弱点,他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以悲剧结局。罗贯中竭力塑造的诸葛亮形象寄托了自己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历来被认为是一个“贤臣”的典范.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超人的智慧和对事业的执着与忠贞,成为后世封建的能臣志士仰慕的先贤。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一形象的研究深入细致,然而有一点,即纵横家的思想与风格对其深刻的影响却几乎没有正面论述过。这也许是为尊者讳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形象被后人不停地多重解读,但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时期的人,从不同接受视野接受诸葛亮,诸葛亮的形象呈现不同的色彩。宋元时,程朱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使其"忠臣"地位不可动摇。宋元时期的讲史和杂剧,把诸葛亮的谋略与智慧夸大了,逐步地把他推到了神仙的座位上,列入道家仙人的行列,至此诸葛亮的神异形象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盛传着诸多关于汉族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传说。其中,诸葛亮南征的传说可谓形形色色,诸葛亮"七擒孟获"正是众多南征传说中比较典型和流传较广的传说之一,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拟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说出发,对诸葛亮的"攻心"战略观、人才观以及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民族政策等进行初步的阐述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所作《诫子书》是古代鉴诫类散文的名篇,入选了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用"文眼"分析法,从教材的信息段落、文学本位、历史还原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会发现"志""学""才"的三位一体的修身格局是《诫子书》中所要表达的真义,这个格局符合汉魏时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贤才君子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