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我的心目中,班主任所管理的其实不仅是一个班集体,还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成员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应该还有家长,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团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这样一个由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所组成的团队中,组织者的人格魅力就是最好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颇受重视,很多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这样做无疑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土壤。心理咨询对咨询师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共情     
教师共情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性要素,其发生与人类遗传、主体意识、环境影响等因素紧密相连。而探究教师共情的本质,其根本上具有着道德属性。若要推进教师共情的培育,相关教育实践无疑有诸多不可为之处,包括无视教师的过度共情、忽视教师共情的重心等;教育也有诸多可为之处,包括积极推进教师共情内容的构建、教师共情实践的引导等。  相似文献   

4.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共情的产生与多个脑区的参与有关,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核心情感系统、镜像神经系统以及心理理论系统。其中,核心情感系统通过与其他两个系统间的相互协作,形成了具身模仿共情及心理理论共情两种模式的神经网络。这两种神经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食整体的共情神经网络系统。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需要对共情神经网络的作用机制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深入探讨其调控机制问题,并努力将理论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共情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笔者对清远市寨南中心学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班级建设中,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情绪情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创设共情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和谐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共情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笔者对清远市寨南中心学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班级建设中,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情绪情感,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创设共情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和谐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视为一切,以至于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受一丁点的委屈,这种过分地偏袒、溺爱孩子,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对这类"护犊型"家长,班主任可以这样做:在动情、晓理的基础上进行"共鸣",在"共鸣"基础上实现"共理",邀请护犊型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定期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加强自我反思,提高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调查江苏、江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共情心理发展状况,发现高职学生认知共情发展较好,而情绪共情发展较差.高职学生性别、学习专业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其情绪共情的发展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共情心理,改善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活动理念】共情(Empathy),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来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也叫同理心。通俗地说,就是设身处地在站在对方的立场,客观地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及想法,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对方。心理学上的共情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感知和体验其情感和认知;二是能了解并理解对方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感知和体验;三是传递给对方你知道这种设身处地的感受。共情是一切良好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共情的力量     
<正>四位心理咨询师非常用心地与他们的来访者工作,并呈现了四个典型的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这些案例从不同的理论流派视角对个案进行了概念化和干预。《爱与痛的边缘》从叙事治疗的角度倾听来访者的故事,在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尝试修复来访者的早期关系经验,采用叙述生命故事、问题命名、外化、局外见证人等一系列技术,努力让来访者的人生故事有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于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3.
纵观国内学术界,学者们对于教育研究者素养的研究往往缺乏情感之维。但学术研究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劳动,因而有必要以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为切入点,探寻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涵与特征,以期为教育研究者的情感涵养乃至生涯发展提供启示。归根到底,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作为教育研究者共情能力的重要构成,指向于对研究对象文化境遇的理解等,有着群体性、历史性、反思性等诸多特点。着眼于教育研究的本然特质,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无论对于教育理论进步抑或教育实践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探究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在结构,其主要由历时性、共时性、层次性三维构成,多维协同推进教育研究者研究进程的具体展开。若要整体推进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发展,则须依赖教育研究者应然立场的确立、情感素养的培育、具体实践的探索等多方面的协同构建。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教学中,大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以训斥、说服、教导的方式,忽视了学生需要被了解、接纳的情绪,本文就班主任工作中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共情”技术对于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共情”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及其运用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cherry 《母婴世界》2014,(8):128-129
案例分析 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时,4岁的丫丫也跟着跑前跑后想帮妈妈的忙、.但是丫丫总是给妈妈帮倒忙,不是把垃圾打翻,就是把水洒出来,忙得不亦乐乎。妈妈对丫丫说:“丫丫,别闹了,妈妈在忙。”可丫丫执意不肯,就是吵着闹着想要帮忙这时,妈妈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训了丫丫几句,丫丫“哇”地哭了起来。在书房的爸爸听到丫丫的哭声,连忙跑出来,当了解发生什么事之后,爸爸会意地笑了,蹲下身来安抚着丫丫。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两基”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中,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校园生活中,基于班主任的特殊地位,班主任能否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良好关系是他能否很好地解决学生的诸多问题的关键。“共情”作为一项沟通技术,被认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关键因素。班主任应学会运用“共情”技术,建立师生互信机制。笔者从心理辅导的一个基本要素——“共情”出发,讨论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周萍 《教育导刊》2009,(8):51-51
案例1:刚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的聪聪显得非常兴奋,拉着妈妈的手说个不停:"妈妈,今天我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还主动和小伙伴分享玩具,所以我得到小红花了,老师还夸我……"可是妈妈头也没抬,还是在忙自己的.聪聪见妈妈没有什么反应,便加大了声音,但是妈妈只是回应他一句:"你说吧,我听着呢,没看见妈妈正在忙吗?"此时的聪聪,却放低了声音.  相似文献   

19.
20.
共情疲劳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关爱的代价",会对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笔者通过分析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45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数据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普遍存在轻度及以上的共情疲劳。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共情疲劳现状亟须关注,教师需要学会识别共情疲劳的症状,并积极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