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都有一种矛盾心理 ,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 ,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 ,以至犯傻 ,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1 不必为孩子的“傻气”过分担心。“傻人有傻福”不是没有道理的 ,“傻”中蕴涵着人类更智慧和道德的生存法则 ,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2 要重视的是孩子“犯傻气”的过程。要尊重孩子 ,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多多体察孩子的感受 ,不要随便代替孩子决定或“讨公道” ,打抱不平。一些家长帮孩子避免了“犯傻”“吃亏” ,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高兴起…  相似文献   

2.
温爱丽 《班主任》2021,(3):25-25
上学路上,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嘱咐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啊!”“要与同学友好相处.”“要珍惜时间,不要贪玩.”……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认真听讲”“友好相处”“珍惜时间”这些成年人仿佛唾手可得的好习惯,在他们的头脑中却非常抽象,难以有效落实。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尽快养成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3.
不少朋友向我咨询:孩子“顽皮”、“捣蛋”、“特别”怎么办? 眼下,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成长日益烦恼着。其实,孩子在成长中也充满了烦恼。在成人眼里,“顽皮”的孩子不够“乖”,“乖巧”的孩子不够“灵”,孩子要讨大人喜欢,一定得是“多面手”。  相似文献   

4.
家长要注重从生活小事中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孩子的许多事情在家长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然而这些恰恰是孩子一生的大事,小事孕育着孩子的品德,家庭教育尤其要注意积“小德”以成“大德”。家长要做个有心  相似文献   

5.
说“听话”     
笔者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嘱咐孩子要“听话”。诸如,爸爸要出差了,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妈妈上班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又要求孩子“听话”;带孩子上朋友家作客,还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了。教育孩子听话,使他们朝着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6.
在孩子的“加速”时间段内,要养成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在生活中和玩耍中寓教于乐,真正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这样,孩子才会随着成长在学习中展开翅膀,一鼓作气地“加速”→“离陆”→“飞行”。  相似文献   

7.
育儿经点滴     
转眼,儿子晖晖已6岁,回首这6年来孩子成长的足迹,感触良多。我深刻体会到育儿要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二“意”,是指育儿要有“童心”、“耐心”、“律己之心”;要“愿意”做孩子的朋友,教育孩子要“注意”场合、方式。教育孩子要有童心。父母要学会用儿童的表达方式去与孩子交谈,这样会使话语更生动活泼,很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一天,家里阳台的花池忽然冒出一棵小小的蒲公英,上面开出了几朵小花,晖晖惊喜地对我说:“妈妈,这里有一个蒲公英妈妈,我想看看她的孩子是怎样跳降落伞的。”说完,他就轻轻摘下那些…  相似文献   

8.
“椰壳效应”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椰壳效应”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勤于动 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寻找到教学中的“椰壳”,选择适当时机做成“碗”,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成为乐学者.  相似文献   

9.
亲子联通     
“五要”和“五不要”中国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放不开手脚,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他们帮孩子规划人生,这样会导致孩子忽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失去选择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呢?身为 Google 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的总裁李开复,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  相似文献   

10.
成人“逗”孩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方式方法也很多.合理的“逗”孩子方式,可以促进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际.但不合理的“逗”孩子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之产生厌烦感,造成隔阂.成人要做到理解孩子,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逗”孩子行为.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孩子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孩子免受“被逗之苦”.  相似文献   

11.
小水 《家长》2001,(Z1)
清代书画家陈鸿寿有一副手书联:“课子课孙先课己,成仙成佛且成人。”语言精练,富有哲理。这里的“课”字可解做“教育”。上联的意思是,要教育好子孙后代,必须先教育好自己。“课己”要表里如一,说到做到。凡是要求孩子去做的,自己首先要实行。要求孩子勤快,父母就不能懒散;要求孩子孝敬长辈,父母自己要率先敬老;要求孩子文明礼貌,做父母的决不能沉醉在麻将声中。如果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6)
一是意识盲区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比如“少年十四五,天天气鼓鼓”“,少年十六七,时时惨兮兮”。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处在一个什么年龄,他这个年龄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成年人的常规教育盲区家庭教育中家长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知道在某一天,你已经比孩子懂得少,你也需要用一种“仰视”的方式去观察他。三是审美疲劳的盲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一天家长会发现,孩子变得很厌烦你,这其实也是一种“审美疲劳”。作为父母也要给孩子一些新鲜感,每天要有点…  相似文献   

13.
1.激趣式: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在训练中我们强调“苦练”二字,但只有家长的严格没有孩子的积极性往往产生“逆反情绪”,你越严我越不按你的要求做,孩子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习惯训练,逃避习惯培养。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要培养良好习惯,难度就会大一些。所以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要根据孩子的天性、个性来培养习惯。应该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如一个孩子睡觉前总是把鞋甩得老远,第二天找不着,家长怎么说也不行。  相似文献   

14.
许蒙 《家长》2010,(8):56-57
目光短浅不行,要有“可持续”发展观念;“一刀切”不行,要尊重孩子各不相同的“发展曲线”;搞“计划经济”不行,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规律;家长教师过分热心不行,要学会“静观其变”.  相似文献   

15.
一次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向我诉苦:“顾老师,我听你的劝告,对孩子不再像先前那样叫嚷了我很注意语气和场合的———你说过要充分尊重孩子———可孩子还是和我敷衍,就是不和我说心里话。我真有点搞不懂……唉!现在的孩子,不知要怎样才能如他所愿?”我问“和孩子交流过程中,你是否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想法中有无可取之处?”“这个……我倒没注意,但我现在肯定很少骂他!”“很少骂孩子就是尊重了吗?”我脑子里不由得迸出一个词:温情专制耐心温和的“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有时也并不一定就能达到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中、法“做中学”研讨活动中,一位中国教师向法国专家雷纳先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做中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雷纳先生的回答是:“第一要爱孩子;第二要相信孩子的脑子里不是空荡荡的;第三不要认为不知道是可耻的,要学会说‘我不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法国专家的观点是:教师要学会“闭嘴”,特别是在研究的起步阶段,不要孩子一问便给出答案。教师给孩子的帮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他还告诫我们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答案,关键要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知道什么信息能起什么作用。他说,这对孩子的思维训练是极其重…  相似文献   

17.
顺着说     
有些新入园的幼儿,每当送他们的亲人离园时,往往会大哭大叫:“我不要老师,我要妈妈。”这时要稳定幼儿的情绪,老师说话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千万别和孩子对着说。如幼儿说“要妈妈”,老师可不能说:“不要妈妈,妈妈上班去了,老师喜欢你。”幼儿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会哭叫得更厉害,更不愿意接近老师。其原因就在于此话满足不了孩子此时此刻的心理需要,孩子“要妈妈”,你却要孩子“不要妈妈”,孩子怎么听得进“老师喜吹你”呢!此时老师应用一种关心和同情的口气顺着孩子说。如孩子要妈妈,  相似文献   

18.
周弘  张胜利 《师道》2005,(8):63-63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学习时要保持孩子的学习胃口,强迫的方法万万使不得!物质生活上是小皇帝,精神上是小奴隶!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当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跌倒而想放弃时,父母要高呼“加油”、“加油”、“孩子你行”、“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对于孩子,其实无好无坏,全在心态,就看怎样去诱导。所以赏识孩子要找出孩子可以发展的一面,鼓励孩子说“:你行!”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可是父母、老师要求太完美,好累啊!“赏…  相似文献   

19.
问题不是孩子当不当“官”,而是要教育孩子“为什么”当官,“怎么样”当官。培养孩子的“领导意识”和“服务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手”之家教理念会带给每一位家长以深刻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