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若涛 《学语文》2010,(5):33-33
从西汉“独尊儒术”思想的实施,到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思想的出现.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已经在中国延续了两下多年。  相似文献   

2.
郑穗嫔 《考试周刊》2013,(81):26-27
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面临新的拷问。本文通过考察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文化联系.分析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并给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建议。研究表明.传统文化作为传统社会的产物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能起到带动作用.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划分和适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普遍探讨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实际问题,本文通过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阐述了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文化发展的积累性和延续性决定了中国文化要走向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不能割断民族历史;而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又是自然经济和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这决定了固守或复归传统文化同样无法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因此,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只能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正处于自我否定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应当坚持以我为主,以现代化的取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坚持“双百”方针,着眼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生长与融合。当代新儒家认为传统文化本原圆满,外用不足,主张“返本开新”,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转型属于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传统文化转型能够为“文化兴国”战略提供强大的文化精神动力和先进的文化环境支撑.设计文化是特定文化诉求在设计学领域的具体显现与诉求形式.依托与运用现代设计文化的学理、方法论及其价值体系效用,是传统文化转型得以达成的策略与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伦理道德在近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酝酿孕育时期、太平天国时的准备时期、洋务派和改良派的中西比较、戊戌至辛亥的建立时期,它在中国近代产生了三次较大的转折,即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表现为由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思想文化,最终深入到道德文化的逻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礼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体间具有等级性的和谐相处原则,囊括社会生活宽广领域的高度权威性,家国同体下的国、家本位原则。在新旧文化的转型期,应理性批判传统礼文化等级性、高权威性和宽领域等的局限性,吸收其和谐观、伦理教育观、集体主义观等积极因素,发展和丰富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礼的新内涵,使传统礼文化成为具有现代价值的道德规范。以此准确把握传统礼文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其在当代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9.
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非与现代化必然背道而驰。儒家思想在经过清理、改造、转化之后是能够与西方市民法文化结合的。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应走中西文化结合之路,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为法治模式的形成培育出适合它成长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由传统开始步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的转变.中国文化的转变,是在吸取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打破中国人思想枷锁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是自明朝而开始的"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在中国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争论的焦点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作者通过读<中西体用之间>一书有感: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结果,不是中国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而是中国文化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后,逐渐转变成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被中国人所接受的新型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渗透或拓展到政治和文化领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转型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一词的厘清与界定,认为传统文化是先人创造的具有传承性的历史遗产,对于经过时光的流逝依然活在现在的传统文化,我们是没有办法选择和放弃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创新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在19世纪前60年正处于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清王朝在百多年的统治后,帝国的根基正在动摇,而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向全球扩张,落后的中国成为附庸,并由此接受资本主义近代明的影响,为中国日后的社会变革进行了重要的积累,导致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只要正确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渗透或拓展到政治和文化领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转型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自唐代传人中国,作为异族文化,无疑要与本土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由于生存土壤不同,两种文化内涵迥异,其隔阂具有内在必然性。然而,在长期不可回避的接触过程中,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墙正在逐渐地坍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伦理道德在近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酝酿孕育时期,太平天国时的准备时期、洋务派和改良派的中西比较、戊戌至辛亥的建立时期,它在中国近代产生了三次较大的转折,既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表现为由物质化到制度化再到思想化,最终深入到道德化的逻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市场化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压力和挑战。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今天,想要为人立世,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我国传统经典文化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它引进西学、变法改政,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很大。本文重点分析戊戌维新思潮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现代广告活动就是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对话",独有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元素,会提升广告创意的内涵,为广告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容易使受众对广告内容达成共识,完成成功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