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也是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应用和切实体现。它包含着由重视生产力发展的外部环境转移到重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由外部的促进作用变成生产力代表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既要始终代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又要代表生产力发展的外在要求,使生产力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生产力的内在自因性发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21世纪先进的生产力.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如下特征:生产力发展理念转换、生产力要素优质及其结构优化、生产力运行机制更新、生产力发展模式创新以及发展的层次性和空间广泛性等等.因此可以在同一时期内同样过程中实现生产力发展的两次飞跃,即从初步发达生产力到发达生产力飞跃的同时,也发展成为先进的生态生产力.我们应当及时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发展我国的生态生产力,尽快赶上世界先进生产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产力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一统天下,后现代生产力是以自然生产力的优先发展、充分发展、重点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生产力。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革命,与后现代生产力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生产力发展有其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有意义的。生产力发展的特点主要有:第一,生产力发展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牛产关系的推动与制约,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的。但另一方而,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其内在动力,即内在矛盾。因为社会生产本身包括着多种、多层次的关系,从而有着多层次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生产的第一层次的矛盾,它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制约,表现为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内部矛盾是社会生产第二层次的矛盾,它  相似文献   

5.
如何从人类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究竟什么是先进生产力,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自从邓小平大力提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来,中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是不容争议的问题。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凸现了“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其实,邓小平所讲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讲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然而,先进生产力问题的提出又决非偶然,它…  相似文献   

6.
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唯物史观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基本尺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说明了生产力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是许多个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人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在马克思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中。由此可以得出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要代表先进生产力,首先必须深刻认识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程度。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有其相对于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的独特规律。实践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依靠和利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需要的发展;生产力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经验有: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根本任务;根据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发展生产力;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党的建设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系。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做好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必须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认真研究解决生产力领域的问题,进一步革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中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环节,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标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建华 《中学文科》2000,(12):39-40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探讨了邓小平在生产力要素理论、生产力动力理论、生产力水平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地位理论、生产力作用理论以及生产力环境理论等方面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中有一个极为丰富的内容就是生产力思想,本文论述了毛泽东关于生产力发展战略思想、关于生产力发展动力思想、关于生产力标准思想。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又辩证地说明生产力的发展与劳动者的物质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产力标准,另一方面也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党在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那么,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发展呢?这是我们应当研究并作出回答的问题。否认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其自身的原因,这不符合唯物辩证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一起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结构。而劳动者的物质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者高度重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并将这一理论结合中国的实践不断地付诸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如何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是人为规定的 ,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研究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准确把握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对于正确制定教育政策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从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入手 ,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取决于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程度马克思在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研究中 ,把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人及其知识 ,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 )称之为主体生产力 ,把物的因素 (劳动资料 )称之为客体生产力。主体生产力是社会个人在…  相似文献   

15.
职业道德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同时,职业道德建设对生产力的发展又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之一。1.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生产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产力发展的诸要素中,人是决定的因素,提高人的素质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经常通过阶级斗争得到实现;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阶级斗争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唯一手段;在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劳动人民在较为有利的社会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17.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于正确把握生产力的共性和个性,即普遍性和特殊性,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推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近年来,经济学生产力等生产力具体科学的发展,必然会提出一些有关生产力的普遍性问题,进而提出从哲学视角考察生产力的问题。其基本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产力的价值属性,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据,而且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主体不断增长的需要与原有生产力水平局限的冲突,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生产力的社会结构是劳动组合形式,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并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知识生产力的到来标示新的劳动者主体、新的劳动工具、新的生产目的已经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代表知识生产力的崭新劳动组合形式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包括"四个现代化"设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为本"理论;"建设创新型国家"决策。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而且强调要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最根本的是非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为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