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这是咸亨酒店中身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唯一酒客对店内小伙计的发问。发问人是谁?不须多讲,大家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落魄书生,本名不详。"孔乙己"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的一个绰号"。鲁迅先生提到的"上大人,孔乙己"描红纸便是传统的习字蒙书《上大人》。民间通行本《上大人》作"上大人,孔(或作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文本虽仅有短短  相似文献   

2.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是鲁迅名作<孔乙己>中的最后一句,但孔乙己真的死了吗?欢迎大家走近'艺术人生'.我是朱军,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这一期的主人公是谁了……"……  相似文献   

3.
礼仪不良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伍泥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约翰·洛克礼仪不良@约翰·洛克~~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部书一篇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批评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学识、审美情趣对原有的一些定论来重新认识、评价、阐释,有不同的解读心得,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在文艺界并不少见,即使在教育界一向认为权威的教科书、参考书几十年一贯制的有些传统说法都在松动,比如关于鲁迅名篇<孔乙己>的主题,孔乙己形象的分析就有了多种版本,有了多种说法.这是文艺界、教育界的幸事,说明我们的学术空间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活泼,真正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但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对某些名著,称之为古代文学经典或现代"红色经典"解读中借口对其中的某些"糟粕"进行"解毒"来颠覆主旨,乱编不顾历史背景的情节,所谓重塑人物形象等等,就未免有些出格,有哗众取宠之嫌了.一般读者难以接受,就是专家学者也未必苟同.  相似文献   

5.
由老作家沈正钧编剧、郭小男执导、著名越剧小生茅威涛主演的《孔乙己》上演以来,得到了戏剧界及广大观众的关注。一时间赞扬、评说之声如潮。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孔乙己》巡演于大江南北,并获得了1999年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大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孔乙己》再次进京演出。笔者藉机占用了郭导演一个半小时的宝贵时间对其采访。问:《孔乙己》上演近一年,演出70场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你认为是否达到了创作的初衷,你对这个剧目从策划到上演的整个创作过程有怎样的再认识和新想法?…  相似文献   

6.
衫、整天捧读古书的古怪“才子”,心甚怪之,恨不得一见。有一天早晨打开电视一看,央视一套“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正与一位身着长衫的年轻人“面对面”地交谈。我想,他肯定就是那位被人称为“长衫先生、国学隐士”的李里先生了。我当时非常高兴,庆幸自己总算有机会一睹这位“  相似文献   

7.
在深圳闯荡并成了家的大明,接到脑子有毛病的弟弟二明画的父亲直挺挺地躺着的明信片,以为老人过世了,急急忙忙赶回了久违的北京,没想到父亲带着弟弟在澡堂子里干得正欢,使本来就看不起澡堂业的他愈加像个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14,(5):55-56
马云说,我对文化产业和电影电视特别感兴趣,因为影视作品曾经影Ⅱ向了一代人,相信未来还会影响更多的人。我最担心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如若文化产业不能很好发展,犹如一个人有钱却没有文化,只是暴发户一样。很多文化人不愿使用商业手段,文人若看不起商人,看不起商业手段,最多只是排出九文大钱的孔乙己,这样国家将没有希望。  相似文献   

9.
裴汉杰 《寻根》2012,(6):103-104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个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的人.时人称为湘蛮子,可谓晚清政坛一大怪人.虽说自己举人出身、屡考进士不第,却尤为看不起文人,尤其是晚年,张嘴就骂曾国藩是理学的伪道士.久而久之,骂人似乎成了他的一大乐事.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创立的湘军已经转战三载,屡立战功,但是处境却越来越尴尬:由于皇帝对他抱有防范心理,不肯给他以督抚地位,使他领兵三载,一直处于孤悬客处之地位,用兵、用人、用饷无处不难;由于手中没有行政权力,虽然湘军为保卫江西终日苦战,仍然被江西全省视为额外负担,始终受到官僚大吏们的排挤和刁难,处处碰壁.  相似文献   

10.
正公元1639年,也就是明崇祯十二年的二月十八日,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老先生长衫飘飘、步履矫健,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浪穹(今洱源)城。也许,在他大半生的游历时光中,浪穹之行是他最不能忘记的。在小城里稍事休整以后,他跨过石桥,泛舟于波光潋滟的茈碧湖上。1639年的茈碧湖,涵盖了小城以东、以北的大片水域,现在洱源县城腾飞路、温泉小区以及一大段繁华的新区,都属于原来茈碧湖的"势力范围",从现在的东门大桥  相似文献   

11.
上海鲁迅纪念馆于9月25日举行日本友人古西呖子捐赠鲁迅珍贵手迹的仪式。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日本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横井裕、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社长小岛顺彦,以及中日各界人士150余人出席了捐赠仪式。古西呖子是鲁迅生前好友田中庆太郎的外孙女。田中庆太郎经营的“文求堂”书店曾于1932年出版了《鲁迅创作选集》,收有《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小说。该书出版后寄赠鲁迅。  相似文献   

12.
对整个巴黎来说,这简直是空前的惊人之举:1984年1月22日,美国舞蹈团第一次出现在巴黎歌剧院的舞台上。由鲁道夫·努里耶夫为主角的舞蹈家们在台上如流光回转,翩翩起舞。整个演出欢快和谐,再现了那位“现代舞之母”独特的创作风格。这“现代舞之母”就是精神矍铄、德高望重的玛莎·格雷厄姆。当帷幕垂落时,舞蹈的创作者玛莎·格雷厄姆径自走到台前。她身着饰有圆金属片的土耳其式长衫,显得永不衰老,庄重文雅。此时四座惊起,观众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这对一位健  相似文献   

13.
1995年晚秋,带着昔日记忆中的辉煌,带着今天依旧诱人的魅力,享誉全球的俄罗斯‘勺。白禅”舞蹈团在时隔整整物年后,又一次地来到了中国,来到了北京,把她迷人的舞蹈姿容,再一次地献给了一直将她铭记于心的中国人民。1951年,在莫斯科“埃尔米塔什”剧院的舞台上,观众首次欣赏了来自加里宁城的优位小姑娘演出的俄罗斯民间环舞。她们在民间乐曲(田野里有株小白禅卿悠扬悦耳的旋律中,身着长长的红色无袖长衫,排着整齐的队型,迈着统一的步伐,行云流水般款款地走来,宛若一棵棵挺拔俊秀的小白样树一样,端庄典雅,秀美健问,她们的表…  相似文献   

14.
<正>在鲁迅的文学道路上,《狂人日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35年,鲁迅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作的序言中颇为自信地说:“在这里(按:指《新青年》)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然而这激动,却是向来怠慢了绍介欧洲大陆文学的缘故。”正因为如此,《狂人日记》的发表,在当时具有石破天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故乡密室     
朱镛 《大理文化》2021,(2):4-20
黄了.黄了.秋天已来,树叶还有什么理由不黄? 秋天的颜色,有着金黄的质地,反射出金灿灿的光.秋风刮过,庄稼就会把丰足的头垂向大地.稻香漫天,沃野无边,秋天原本到处都是善良的面孔. 但是,也是多事之秋.树叶染上黄色的时候,有的被地面吸了下来.慢慢的,秋天就剥光了树木的衣裳,向着冬天迈进,就开始沉默,没有鸟,没有叶子.一年...  相似文献   

16.
感受溪流     
小溪就在窗外不远处.在桌前看书累了,不经意间一抬头就可以看见溪流.   小溪确实离我很近,就那么几百米,但我终日忙碌始终没能走近它而仔细观察过它.……  相似文献   

17.
屯堡人 西出贵阳进入安顺地界,田野上是一个个石头的村落。石头的屯墙,石头的垣壁和石板盖顶的屋面以及那高耸的石头碉堡,这些村落被称为屯堡。生活于其间的人群与当地一般人不同。他们的服饰穿戴与其他汉族群落和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有所不同。男人们不分老少一律穿边扣长衫、系腰带,脚穿草鞋或布鞋。姑娘们长长的独辫垂于脑后,穿的是宽衣大袖的大襟长袍,腰间系织绵丝质长腰带。腿缠帮腿,足穿精心缝制的高帮单勾风头尖尖鞋。婚后的妇女剃额修眉后则挽着发髻,饰以银链、红珠、玉簪。衣领袖口和襟沿都饰有花边,背上花背肩里的幼孩,…  相似文献   

18.
还债     
一 五福吐出的最后一口气,轻缓而飘摇,冰冷而绝望,还没有升腾起来,一屋子就都是寒意了.这寒意很容易就穿透了张辛的身体,她才哆嗦了一下,就觉得满世界都在摇晃. 福文路是下关城比较短的一条街了,只四五百米长,还被龙溪路拦腰截断,一段在东,一段在西.在东的这段,南边是滇西纺织厂的三十幢家属区,北边是大理州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9.
格苗     
阮镇 《大理文化》2009,(2):11-13
格苗问评升:"评升兄弟,你们几时到乔后去驮盐?"评升说:"明天就上路了.怎么?想全瓜大哥了?"格苗低头不语.评升又说:"才去了十天半月,就这么牵肠挂肚的,唉,当赶马人的老婆,就得活守寡."格苗说:"不许你胡说,什么守寡不守寡,不吉利."评升说:"好好好,不说就不说.……  相似文献   

20.
钱会芬 《大理文化》2021,(10):27-34
丈夫的单位今天下午聚餐.独自吃过晚饭,我洗了个澡,在阳台上边玩手机边晾头发.就在我准备起身离开阳台的时候,一个女人进入了我的视线. 此时太阳距离西山顶很近,就像一个迟暮的人,散发着缺乏温度的光. 那个女人就在这昏黄的天光中迟疑地朝着这个小区走来.不是本地人,我一看就知道,她没有在一个小县城常年居住,对一切了然于胸的那种笃定和从容,也没有乡下人那种惶惑甚至紧张.她并不急于赶路,而是边走边四下观望,仿佛是在辨别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