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纸简并用考     
当今书志学或其它历史著作一般认为,自从蔡伦革新造纸技术成功以后,历史上出现了三百年的纸简并用时期,然后才是简被纸完全代替。蔡伦于东汉和帝元兴元年上奏皇帝造纸成功,此为公元105年。到东晋未年,篡位后的担玄下过一道命令:“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初学记》卷二十一、《太平御览》卷六百五)这是公元403年或404年的事。从105年至404年,便是纸简并用的三百年。认为蔡伦以后为纸简并用时期,这是对的。但是,笼统说纸简并用三百年,却并不确切。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敬惜字纸” 的观念起源大概甚早,说不定还同蔡伦造纸的年代一样古远呢。 蔡伦的名声是与造纸事业共存的。他当年向汉代皇帝奏上  相似文献   

3.
关于造纸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公元2世纪初,即东汉和帝时期蔡伦发明的.然而,现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多次从地下发掘出了西汉时期的纸张,对蔡伦的造纸术发明权不断提出了挑战.迄今,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蔡伦造纸说被出土的西汉纸实物证据所否定,把造纸术的发明年代提前到西汉初期.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传统说法,直至今天,中国的教科书也这样告诉学生。但是,随着新的考古发现,“蔡伦造纸”的传统说法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的许多纸张史专家中引起了争论——  相似文献   

5.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最初西汉劳动人民发明了麻料纸的新技术,到了东汉在蔡伦的组织推广下又出现了以树皮、旧麻布、旧鱼网为原料的“蔡侯纸”。嗣后皮、竹、草均用以造纸。  相似文献   

6.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已举世公认。蔡伦发明造纸为正史所记载《后汉书·蔡伦传》,对蔡伦首创植物纤维纸及其前因后果之叙述相当明确,使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功为古今中外所公认。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蔡伦发明造纸术情况的定论。 一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史实,在《东观汉记》和《后汉书》等正史中均有明确记载。中国造纸术向世界传播的路线为东、西、南三条:向东于公元384年传入朝鲜,公元610年经朝鲜传入日本;向西于公元751年传入阿拉伯,并经此辗转传遍欧、美、大洋洲;向南于公元7至10世  相似文献   

7.
王晓辉  谢洋外 《新闻天地》2010,(12):I0007-I0008
“土地,万物之源,万物之本,起点与归宿同在。”位于湘南要地的耒阳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造纸的故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耒阳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国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为耒阳市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欣喜和希望的浪花。  相似文献   

8.
纸张忧思录     
两千年前,当欧洲人还在羊皮上精心描画的时候,我们的先哲已经在纸上著书立说了。今天,虽说造纸技术日新月异,然而,造纸的基本原理,仍和蔡伦当年发明的同出一辙。我们至今还引以为骄傲。两千年后的今天,发明造纸术的国度里突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纸荒”。报刊赖以生存的新闻纸,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而且价格直线上升,每吨价格突破了二千元、三千元的大关……首先被“纸荒”搞得晕头转向的是新闻界。正当新闻界同仁们兴致勃勃地大谈新闻立法、舆论监督、报道透  相似文献   

9.
手工造纸是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从唐朝中期传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且传统工艺保持完好,被誉为我国现存的"造纸活化石",南皋乡石桥村也被称为"中国国纸之乡"。据专家考证,石桥白皮纸属唐代造纸工艺,它是石桥少数民族苗族先民借鉴汉民族的造纸技术,利用当地丰富的构成、杉根和清澈的河水为原料制作而成。传说石桥古法造纸源于蔡伦,利用丰富的构成麻和水  相似文献   

10.
蔡伦以前,古人写信一般用牍,用帛的时候很少。《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载,刘邦于秦二世元年率兵围困沛县城,沛令闭城坚守,于是刘邦“书帛射城上”。这是用帛写信的例子。更早的有战国时田单攻燕国的聊城,久攻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史记·田单列传》)这信也是帛书。用帛写信到汉魏以后还有,大都出于特殊需要,一般情况写信不用帛。  相似文献   

11.
继蔡伦业绩,扬沈括高风.古籍延年,富阳纸贵. 双手一推,送给你一个已逝去千年的朗朗乾坤.被誉为"富春江畔活蔡伦","抢救古籍功臣"的富阳农民企业家蒋放年,用一双紧握着"时光遂道"钥匙的手,推开厚重的,依呀作响的木门,请你走进"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  相似文献   

12.
名片古今谈     
进十月门,国家的庆典多,而民间的喜庆事,似乎也跟着凑热闹.红帖子满天飞.每次吃完寿筵喜酒回家.口袋里塞满了素不相识人的名片。有的印满头衔.有的叙述政纲(市议员候选人).这种无孔不入.广结善缘的手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在汉和帝在位.蔡伦还没发明造纸以前.通名晋谒.用削木书写.汉初谓之“谒”(谒者书刺,自言爵里),汉末谓之“刺”(书姓名于柬曰刺)。  相似文献   

13.
蔡伦造纸也许尽人皆知,而蔡伦时代的纸是何模样却为今人罕见。最近在兰州出土的东汉纸,使人有幸一睹一千多年前纸的面目。这是兰州市博物馆10月中旬在本市伏龙坪挖掘一座东汉墓中发现的稀世宝物。共发现三块直径17厘米的圆形纸张,除一块破碎外,两块保存完整。这三块纸原叠放在一面铜镜中,出土后呈白色,纸面薄厚均匀,绵软坚韧,近似现代宣纸。纸上留有文字、墨迹,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字迹清晰可辨,其中“妇悉履……奈何当奈何……”几字,一般人都能辨认,专家认为,文字内容与死者身份、经历无直接联系,可能是作为垫衬物而被剪成圆形留在铜镜镜囊中的。  相似文献   

14.
火锅史话     
火锅,古称“骨董羹”。是因投料进沸水时的响声而得名,起源于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据传,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就有铜火锅。到了唐朝,出现陶制“暖锅”。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中的“红泥小火炉”就是指这种暖锅。 明、清时期,火锅十分盛行,相传明朝嘉靖元年,新帝登基,耆老顾彦朝贺后,在宫中大摆火锅宴,共动用了1550只锅,成为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造纸和印刷术最早的国家,所以历代出版的各类古籍浩瀚如海,很为丰富。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已有纸张出现。二世纪初,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扩大了纸张的生产,就为书籍的出版流传提供了条件。相传,唐时,白居易的诗已有印本,曾有人用白居易的诗印本来换取茗酒。九世纪初,长江下游以北地区和四川民间都刻印  相似文献   

16.
刘光裕 《出版科学》1999,(3):44-46,56
东汉蔡伦以发明“蔡侯纸”而闻名于世,成为影响中国.乃至影响世界的古代伟大发明家。关于蔡伦生平。《后汉书》卷七十八《蔡伦传》言之过简,语焉不详。兹以本传.参证其他文献资料,作生平年谱疏证。表中只列行状及与行状相关的事件原委、释义等,不列历史背景事件,以省篇幅,日后增补可也。疏漏之处不免.谨望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7.
西汉灞桥纸是我国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革新造纸技术以后,我国古代的造纸一直以源广价廉的麻、藤、竹子、稻草、树皮等植物为原料。考古发现证实,这种植物纤维纸可以保存数百年直至上千年。因之,我们现在得以读到前代留下来的珍贵典籍。可是,近现代新兴的以木材纤维为原料的纸浆造的纸,寿命都大大缩短,一般只有五十年左右。我国的《申报》,只有百把年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著。共30卷,收19353篆字(小篆为主),是我国最早解释字义的字典。慎字叔重,博通经籍,被称“五经无双许叔重”。《说文》创怍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成稿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历时二十二年,为许慎生平心血之作。但经过数百年辗转传写,叉经唐李阳冰篡改,以至错误遗脱,违反本真。  相似文献   

19.
近日,南通市档案馆收到我国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仲贞子先生寄来的印谱两张。一张是阴文篆刻“恭贺新禧”、阳文篆刻“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三枚印谱。另一张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印谱,其中“蔡伦、张衡、祖冲之、孙思邈”等八枚印谱。仲贞子先生虽已八十多岁,但宝刀不老,所刻作品端庄凝重,鬼斧神工。  相似文献   

20.
“中岳中天崇宁大帝”玉玺是七十年代初,有一未留下姓名的农民在嵩山上发现并缴至登封市档案馆收藏的。据《说嵩》和《登封县志》等嵩山方志记载.唐垂拱四年(688),武则天改嵩山为神岳,封其神为天中王,配为天灵妃;万岁通天元年(696)尊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天灵妃为天中皇后;唐元宗开元年间,封岳神为中天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