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办教育机构的诚信制度建设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由于教育体制的变革、法律制度的粗疏、社团法人的局限等制度性原因,导致民办教育机构信用缺失.只有采取分配程序的规范化、产权制度的明晰化、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化、信用制度的体系化、政府行为的诚信化等制度性措施来构建民办教育机构的诚信制度,才能保证民办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对民办教育机构的诚信有特定的要求,诚信制度在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特定的功能,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变革、法律制度的粗疏、社团法入的局限、民办教育的弱势地位等制度性原因导致了民办教育机构信用缺失,因此,需要通过民办教育机构产权明晰化,法入治理结构规范化,信用制度体系化,政府行为诚信化等制度性措施来构建民办教育机构的诚信机制,提高民办教育机构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保证民办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四十年改革发展,我国民办教育治理制度得以逐步完善。实践表明,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成长壮大,与民办学校内外部治理制度的变革紧密相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办教育治理制度创新,将主要围绕分类管理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法人制度建设三大主题展开。其中,推进分类管理,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的重大举措;转变政府职能,是激发办学主体活力的重要保障;健全法人制度,是实现民办院校善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的意义及其政策课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治教的新阶段。《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确立了办教育制度方面的重大原则:强调其公益属性,同时允许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确立法人财产权,细化民办学校的准入、退出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制等。这些重要的制度规定将对今后民办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同时也给完善民办教育的管理和政策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着对民办教育的价值认识模糊、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不公平、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等三个主要问题。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对策包括: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完善民办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探索民办学校法人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的分类管理制度;完善民办教育公共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 适时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 《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制定了一段时间,对于吸引社会力量来发展教育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像事业法人的登记问题、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今后的福利待遇和在职培训等一系列问题.从当前民办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认为应该适时地、及时地进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7.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扩大社会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和"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评估"。主管部门依法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诚信等级评定工作,可以发挥以评促建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评估指标在引导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行为、依法诚信发展等方面具有导向作用,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制度经济学的多重制度逻辑分析和解释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各主要参与主体的制度逻辑,认为构建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凝聚共识,为民办教育正名与赋权;简政放权,明晰民办教育主体的权责利;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监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其发展历史上有一个近三十年的中断期,在发展环境上面对着强大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短缺的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和不完备的法律制度,而且在办学方式上民办高校大部分是投资办学。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有助于全面认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正确理解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期明确民办高等学校的性质,完善民办高等教育法律,为民办高等教育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当今大学生诚信严重缺乏,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赖账不还、捏造虚假履历、学生随意毁约现象频频发生。笔者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自身因素四个方面深刻剖析其原因。利用“两课”实施诚信教育,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制度,教师注意言传身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为人处事基本行为道德标准,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本文首先揭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建立思想政治与诚信道德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制度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  相似文献   

14.
具有行政色彩的职教集团作为民事主体在法人制度上具有跨“行政法”与“民法”的双界性,这是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症结所在。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现实困境突出表现在法律缺失、政府管制以及院校失位等三个方面。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实现,需“明确职教集团具备独立的法人主体资格,界定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边界;变革政府管理职能,解除职教集团对政府评估权威的路径依赖;建立健全职教集团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依法进行职教集团章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客体由于受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诚信意识相当淡薄.职业教育主体应深入分析受教育者的特点,把握其诚信缺失表现及其产生原因,通过培育诚信氛围、加强诚信实践、建立诚信教育体系等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完善离不开诚信意识,诚实信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社会信用透支和滥用的现象。这种信用机制的严重缺失,若不加以治理,必将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瓶颈。因此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经济诚信机制势在必行。本文从探析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内涵与联系入手,结合信用状况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改善市场经济信用状况的思路与想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诚信及出路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主要表现为就业履历的掺水造假和随意毁约等问题.学生诚信精神和行为的形成,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既要求学生个人的内在修养,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首先,学校应端正教育思想,着眼于育人;同时加强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正确认识及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此外,还应从利益机制上进行引导,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和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直至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入手,指出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分析其缺失的原因,提出从加强社会的示范机制、健全制度的监管机制、增强教育的引导机制和强化个体的自我意识机制四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论竞业禁止之诚信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衡平利益的法律制度,诚实信用原则由于暗含了深刻的经济义理,其所要求一切市场参加者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正是竞业禁止的理论内涵。同时诚实信用又是竞业禁止的法学依据,明确权利义务和限制行使权利这个诚实信用原则的两大法律功能,正是竞业禁止义务的精髓。正确认识两者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并获得利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不仅应该注重有形的企业制度建设,而且应当注意法律理念的塑造与培养。法律理念是法律文化的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的观念基础。现代企业的法律理念主要包括契约精神、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理念。契约精神具有平等性和神圣性特点,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条件;诚信意识首先表现为企业外部的履约观念,其次表现为企业内部的权利义务的主动落实;社会责任主要是指现代企业的一种道义责任,是一种企业对人的价值和环境、社会的肯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