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地震日记     
公元1970年的1月5日下午.我接到县化馆的通知,停止了休假.匆匆赶到县里来。我的假期还有三天,心里多少有些怨气.但这一天是峨山县农村艺调演报到的日子,化馆的每个人都有许多事要做,我是一个刚到化馆工作不久的青年,得听话,叫回单位就回单位。  相似文献   

3.
郑振铎一生待人极为真诚直率。郭沫若在1921第一次见到他,就感到他是一位用日本话叫作“无邪气”的人。叶圣陶在1924年为《天鹅》一书写的序中,称他是一个“大孩子”。而在他牺牲以后,俞平伯在悼中仍然称他是“兴高采烈,活泼前进,对一切人和事都严肃认真,却又胸无芥蒂的大孩子。”这种人情美是令人向往的。而在他的日记中,则处处可以看到这种品德的闪光。今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4.
据英国媒体去年12月1日报道,随着二战时期英国情报机关军情五处B分部反间谍头子盖尔·利德尔的日记被英国公共档案局解密,一大批闻所未闻的英国二战最高机密开始浮露出历史水面。主要包括英国打算用原子弹吓退希特勒、美国计划让携带火焰炸弹的蝙蝠袭击日本东京、德国双重间谍携带缩微胶片和炸药逃出欧洲、英国大街上的妓女竟是纳粹高级间谍等内幕纷纷曝光。操纵德国双重间谍网的人利德尔生于1892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英国十字勋章,并于1931年加入军情五处。利德尔事业的顶点是他亲自操纵一个德国双重间谍组织的那段日子。该组织由英…  相似文献   

5.
1862年9月,陷入热恋的托尔斯泰,做了一件至今难以恰当评判的事:为显得公平和忠诚,他将自己过去的日记带给了未婚妻索菲娅。  相似文献   

6.
前介绍:1998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夏济安日记》,收入《新世纪万有库》第二辑;2001年,该社又推出《夏济安选集》,收入《新世纪万有库》第五辑,中国大陆学得以对夏济安其人其说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实,细  相似文献   

7.
宋希于 《中国文化》2013,(2):236-237
日记这种体裁是极有趣的。那些原本写给自我的赤裸裸解剖,却往往成为后人洞察往事的镜子,不经意间蕴藏了还原历史真实的机遇。在十卷本的大部头《夏鼐日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中,不乏时代转变中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写照,夏鼐本人的治学方法和刻苦精神也闪烁其间,这些都是读者可留意的地方。其间偶尔会读到学林逸闻趣事,笔者往往录出与朋友同樂,比如下面这一则。这是夏鼐1937年4月1日的日记,抄其中最紧要的一大段在这里:傍晚至李先生处,约他明天到大学学院参观博物馆,曾、俞二女士皆在座,坐到夜深12时许始散。他们所谈的,几可作《儒林外史》读。俞女士很健谈,说有一次在德国,数个人一同游湖,有人套《儒林外史》的句法,说"赵元任雍容大雅","徐志摩文采风流","陈寅恪呆头呆脑","罗志希怪模怪样"。俞大维有一次请客,  相似文献   

8.
9.
“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夏转入秋,接着是冬季,然后又是黑刺李含苞欲放,山楂树丛变青,春天来临。但这是北方的春季,这时多萝西同兄长在一起,住在格拉斯米尔山腰的一间小屋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周佛海是抗战时期汪精卫集团的骨干成员,他在汪精卫集团中扮演的不是一般的角色,而是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的“总参谋长“。其在汪精卫集团中所拥有的权势之大,被认为是仅次于汪精卫的第二号人物。因此,周氏其人的日记,自然就成为我们研究汪精卫集团通敌活动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对《周佛海日记》中相关内容的梳理,对汪精卫集团的形成及其通敌活动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晖 《东方文化》2002,(2):82-88
程千帆先生临终前老泪纵横,拍着病床的栏杆喃喃道:“我对不起老师!”程先生所谓的“对不起老师”,是指他始终未能将其老师黄侃先生的日记设法出版。此事诚让天下读书人唏嘘不已。令人喜慰的是,在程先生去世一年之后,在书稿编成长达十五载,两易出版社之后,《黄侃日记》(列为《黄侃存》之一)终于出版问世了。  相似文献   

13.
“故宫文丛”《马衡日记附诗钞》(以下简称《日记》),收录了马衡先生于1948年12月13日至1951年12月31日的日记,以及抗战时期的诗抄、佚文等。1955年3月26日,马衡去世后,他的子女遵其遗愿,将父亲马衡的日记、遗物连同上万件珍藏品一起捐给了国家,捐给了与他生命息息相关的故宫博物院。日记长期存放故宫,不曾公开发表,一直到2005年故宫建院80周年之际,在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这本整整尘封了半个世纪的日记,才被重新整理编辑,次年由紫禁城出版社公开出版面世。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蒋介石——从胡氏日记看二人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淮茗 《寻根》2005,(2):45-48
对一般公众而言,董康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字眼,远不如梁启超、王国维、胡适等名字来得响亮,即使是学有专攻的青年学子们,也未必人人都了解。不过,无论是站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还是学术文化史的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很难绕开的重要历史人物,其人其事还是有很多可说之处的,刻意的回避只会因噎废食,并不是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特别是在当事人早已去世,  相似文献   

16.
<正>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1935年出生于匈牙利的科泽格市。由于匈牙利发生暴动,她和家人被迫流亡,几经辗转迁居瑞士的纳沙泰尔市。虽然她早年曾用匈牙利语创作并发表诗歌与戏剧作品,但是这些作品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17.
苏雪林扮演反对鲁迅的急先锋并以之为"事业",国民党政府的推手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根本原因还在于苏雪林偏激的性格。正是其恨屋及乌,固执己见,皂白不辨,夸大歪曲,简单粗暴,主观恶意,老调重弹,肆意渲染的偏激性格,使其在反鲁"事业"中,思维上对立,情绪上极端,语言上恶毒,内容上重复。这既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但更多的是个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李振聲 《中国文化》2007,(2):128-140
郑孝胥的东瀛外交生涯,前后凡三年: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三十二岁,由驻日公使李经方奏调东渡,以同知身份充任随员,因使馆位于日本东京曲町,故有"谁念诗人渐消瘦,曲町馆裹看飞鸿"之句;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调任筑地副领事,居东京永田町日枝山下,有五言诗《永田町日枝山下新居》记其事;后李经方丁忧回籍守制,汪凤藻接任驻曰钦使期间,移任神户兼大阪领事,至光绪 二十年 (甲午,1894)中日构异,随公使下旗归国。  相似文献   

19.
清末四川边地社会情况,绝少记载,手写本《玉津阁日记》保存了不少西昌的档案,是难得的四川地方文献。本文着重介绍其记载的当时土官、差头、乡绅、恶霸的横行作恶,和四川官场的陈规陋习,李助于对四川边区社会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主编手记     
柯洋琳 《东方文化》2003,(2):127-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