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霞  毛保枝 《寻根》2005,(5):18-23
虽说神话是神化的历史,但是,如果想把神话还原为历史,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伏羲、女娲的认知,学术界自古就说法不一,可谓五花八门,人言人殊。直到目前,学界仍没有达成共识。为了把上古史梳理清晰,有一个可资追寻的脉络,学术界只有暂借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来区分中国远古时代的几大历史性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巫”产生很早.他们能文能舞,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工作,兼为人求福、祛灾、治病,是最早掌握较高文化的人.“巫”所从事的都是正当职业,与今天相比是完全不同的.这些职业除了“巫”之外还有不同的称谓,其中有的是从“巫”分化出来的职业.  相似文献   

3.
执手礼溯源     
胡发贵 《寻根》2007,(3):84-85
中华民族自古是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节特别多,如揖、拜、跪、稽首等等。这些礼数的形式不一,行礼的方法也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宾主之间相向行礼,没有任何肢体上的接触。有论者据此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握手礼”,这一礼仪是外来的。  相似文献   

4.
杨儒宾 《中国文化》2007,3(1):43-70
一、前言巫在早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早自近代國學奠基者的劉師培、王國维以下,已一再提及斯義。巫是傳統文獻中所能見到的最重要的宗教人,也是涵義最廣的宗教人。如果我們認爲在文明發展的初階,所有的知識都離不開宗教的母胎,宗教的知識總會以或隱或顯的方式滲透到所有的文化的分枝的話,那么,中華文明當也不例外。筆者相信:最早的歷史、地理、政治、文學、戲劇等等的知識都可看到巫文化的胚胎。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包括了广泛的内容:从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人际称谓到朝廷的典章制度、祭祀鬼神、宫殿陵墓的建造等等,都可以概括于“礼”的名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商业起源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可亭 《寻根》2005,(3):26-29
关于中国商业的起源,学术界看法不一,主要观点有“祝融说”、“西周初年殷民说”和“白圭说”。  相似文献   

8.
孙炜 《寻根》2006,(6):4-7
在世界文化史上,“圣化”是一种常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说其常见,是因为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圣人;说其独特,是因为每一种文化造就圣人的原因和途径各不相同。在中国历史上,“圣人”最初是用来称颂那些聪明睿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圣人本质上也是普通人中的一个,虽然他有优秀的一面,但也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其人格逐渐被升华,人们不仅尊敬他,而且开始膜拜祭祀,希望能得到他的保佑。这时,圣人实际上已经被神格化,有了神的特点和秉性。开漳圣王陈元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的形象实际上经历了人—王…  相似文献   

9.
郑慧生 《寻根》2009,(5):22-27
从猿到人 人类是从古猿人进化过来的。这一认识最早出现于西方。但在古老的中国汉字结构中,早巳透露出了这一信息。商代甲骨卜辞里有“高祖夔”,他是商民族最早的祖先。夔的写法:  相似文献   

10.
从收藏于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的东汉陶仓楼的壁画《双鸦栖树图》——存世最早的中国花鸟画说起,至今已经2000多年。五代“黄筌富贵,徐熙野逸”的中国花鸟画,系黄筌和徐熙两位画家确立的中国花鸟画的两种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迄今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若干方面仍有深入研究之必要。以下是笔者在学习中国近代思想史过程中的一些粗浅思考,敬请学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宋兆麟 《寻根》2001,(5):104-110
红山化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新石器时代化,而且是中国明起源地之一,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关于红山化是农业部落还是游牧部落,出土的掘土工具是石耜还是石犁,目前尚有争议,本拟对红山化的石耜进行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徐鹏飞 《中国文化》2004,(21):35-44
陈梦家先生认为商代君王为“群巫之长”;①因为在文献所见的“巫”的职事(如祝、预占祸福,治疗,占梦、舞雩)和甲骨文所见的商王之职事相似。但是,陈梦家先生忽略了两件事;第一:在甲骨文中,“巫”字与“王”字是分开的,而且巫与王无法互相取代。陈先生以后代周朝的文献有关“巫”的资料来解释商朝君王的地位与来源。第二:假如说“巫”等于“王”或“王”等于“巫”。  相似文献   

14.
正要说河南的汤,那可真是道来话长。从洛阳的豆腐汤、驴肉汤,到汴梁的鸡血汤、羊双肠。从安阳的五香豆沫,到信阳的罗山大肠汤。从逍遥镇的胡辣汤,到商丘的鸡蛋辣汤。再说省会郑州的烩面闻名全国,那烩面中的牛羊肉高汤,味醇汤鲜,是烩面所必有的主料,绝对是食客舌尖上难忘的味道。河南的汤,真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精彩、源远流长。在历史上,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上旬,为期10天的第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大幕款款落下。当人们曾经一度羡慕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马戏大棚演出的平民化特色时,回眸本届杂坛盛事,其平民特点的“羞涩”展示,带给观众一丝惊喜。杂技展览:走进大众的佳径杂技是古老的华夏民间艺术之一,发源于中原地区。逢佳节或喜庆之日,先民百姓头戴兽角相斗,模仿当时黄帝战蚩尤的情景,亦歌亦舞。天长日久,遂形成一种被称之为“角抵”的游戏,又叫“蚩尤战”,此即杂技的萌芽。在2500多年的历史中,杂技源起于民间,成熟于民间。1958年,吴桥县小马厂村出土的距今约1500年的南北朝东…  相似文献   

16.
张全海 《寻根》2012,(3):98-99
说到“巫”字的起源,李零曾专门将先秦两汉文字材料中的“巫”字进行排列比较(《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2001年),使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巫”字字形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11,(3):40-40
"大象学术译丛"以整理西学经典著作为主,但并不忽略西方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着眼于西方学术界20世纪80年代之后研究特别繁荣的学术史、科学史、考古史、宗教史、性别史、哲学史、艺术史、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目的是为中国学术界奉献一套国内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译丛。  相似文献   

18.
“昼族”又称蛋民,是我国水上居民的旧称,主要分布在两广和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大约自先秦时代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越族之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民族群体,便是蛋族。关于“昼族”先祖的具体由来问题,在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但大致说来,却可以认为是古越人的后代。  相似文献   

19.
王允亮 《寻根》2006,(3):34-38
徐复观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成就卓著的学者,其著作《两汉思想史》、《中国人性论史》、《中国艺术精神》等都是在中国学术界享誉已久的著作.徐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种由衷的热爱,他自己也有一种勇猛无畏的性格和作风,这种性格和作风既是徐先生为人处世上的特点,也体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魅力,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上彰显出来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20.
俞水生 《寻根》2015,(1):6-8
2008年2月11日,赵本山在沈阳公开举行隆重的收徒仪式。整个仪式历时1小时30分钟,经过上香、敬茶等7个环节,共接受了35位徒弟的集体叩拜。一时间,这一话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而关于叩拜礼的提倡与批判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叩拜,又称跪拜,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已有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