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焱 《化学教与学》2013,(9):88-88,90
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P37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2-5](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中的传统实验,也是学生掌握气体的制取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原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在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33页课题3“制取氧气”中安排的实验是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在教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教材在教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有一演示实验:I.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Ⅱ.微徽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许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严密和完善的实验逻辑推理过程是学生理解并记忆概念的关键。九年级化学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有关催化剂概念的探究实验是这样编排的: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ml ̄5ml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下列实验: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的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星不变或熄灭)。2.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比较上述三种…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有一个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实验2-5),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可用这一方法制取氧气。  相似文献   

6.
正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现行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的实验设计中已经有使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代替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的大趋势。各种版本的设计略有不同,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教材实验设计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现在不同版本的初中化学教科书设计时有所区别。2012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1]是这样设计的(如图1所示):(1)在试管中加入5 mL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  相似文献   

7.
杨文斌 《化学教学》2007,(1):76-77,74
[试题] 某研究小组对H2O2和O2的实验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①往盛5 mL 5%H2O2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②往盛5 mL w%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gMnO2,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③往盛5 mL w%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g Fe2O3,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④经检验,②、③中反应后试管中仍分别含有ag MnO2和ag Fe2O3.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4页[实验2-5]-(2),按课本说明进行实验,虽然操作简便,却往往不能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现象。这是由于5%的过氧化氢溶液里水的比例大,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使带火星的木条难以复燃。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究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验证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第 1 5页《氧气的制法》里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 ,目的是为了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催化剂概念。此三个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实验 1—6 ]将KClO3 放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放出气泡后 ,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 ;[实验1— 7]是将MnO2 放入试管中加热 ,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 ;[实验 1— 8]是把KClO3 放在试管里加热片刻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 ,木条不着火 ,把试管移离火焰迅速撒入少量MnO2 ,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实验时发现如下不足 :1、[实验 1— 6 ]中KClO3 需加热至较高温度 ,且加热时间较长 ;2、[实验 1— 8]所需时…  相似文献   

11.
现用初三化学教材中,演示“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的实验时,用三支试管做实验,其中用两支试管分别给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加热,以带火星木条证明未放出氧气以后,将二氧化锰倒入氯酸钾,再用带火星木条证明放出了大量氧气,这样做不免费时费力。若将试管予以改进,便可将后两个实验“合二为一”。只用一支试管,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2.
1.考查氧气可支持燃烧 例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可复燃.那么,是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为此,同学们开展了相关探究实验.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备用,再测得量气管实际容积为317mL。然后采用某种方法得到5管含氧量不同的气体,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观察是否复燃.相关的数据见下表.  相似文献   

13.
题目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老师加了一个U形管(见乙图)后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  相似文献   

14.
<正>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探究,其反应原理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一、原实验的缺陷1.实验现象实际操作时,由于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向装有3~5mL 10%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化学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节中,以图示的形式呈现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情景(《高中化学1》2007年3月第3版第55页图3-11),如图1所示。实验操作是: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16.
在做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时,容易发生这样的现象:当用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钠和水的试管中时,试管中发出了尖锐的爆鸣声,没能观察到应有的“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木条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及其它可燃性气体  相似文献   

17.
在"氧气的制法"这一节中,有的学生观察到过氧化氢在不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试剂瓶壁上就有气泡产生(该现象在教科书上没有提及),于是提出疑问,这些气泡是不是氧气呢?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给过氧化氢溶液微热可看到有较多的气泡冒出,而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却不能复燃,此时教师对出现此现象的各种推理、解释都将显得苍白无力,亦有武断的嫌疑。于是我故意提出问题:该试管中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我们该怎么验证呢?有的学生说,应该收集起来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我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说,如果氧气的量太少的话,比如空气中有氧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 ,常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判断氧气是否集满 ,但这种方法是否可靠呢 ?本文就此对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最低氧气浓度进行测定。实验装置 (见图 )实验步骤1.取 5 - 6只集气瓶 ,用量筒装水分别测出它们的容积并标记。2 .将集气瓶中分别装入其总容积的 10 %、2 0 %、30 %、4 0 %、5 0 %的水 ,并用毛玻璃片盖住 ,编号为 12、3、4、5。3.向大试管中加入 1∶10 (质量比 )的MnO2 和KClO3的混合物 ,加热使其反应 ,分别用排水集气法将上述 1- 5号瓶中的水排去。4 .取干燥的木条点燃后熄灭…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一册(必修)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是探究酶高效性的重要实验。学生通过在两支编号为1号和2号的试管中分别注入2mL30%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在1号试管中滴加两滴20%的肝脏研磨液,在2号试管中滴入等量的3.5%氯化铁溶液做为催化剂,轻轻振荡试管,观察两支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时放出氧气的多少和反应速度的快慢,来比较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和无机催化剂氯化铁催化效率的高低,从而得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实验看似简单,操作花费的时间也较短,但要做好却不容易。笔者针对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例1(2005年南宁)同学们利用甲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老师将其政成如乙图所示的装置后,带火星的木条就较易复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