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文的类型     
在《杂文的概念》一文中,作者曾为杂文试下定义,指出它是“以议论为主,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的文学小品”。不仅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写法不拘一格,而且体裁也是相当繁多复杂的。过去有人认为“文体之散杂者,不足以分立各体,总称杂文。”其实在“总称”下面,确实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类型。鲁迅谈过这个问题,指出:“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虽然归类相当困难,但为了全面深入了解这一文体的特点,探明它的源头、流域范围,掌握各种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写点杂文,但您要问我什么叫杂文,我拿出的答案连我自己也不满意。 我查了《现代汉语词典》,把杂文及其相关的文体均查了一遍。 杂文,该词典称,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随笔,该词典称,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小品文: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查到这里,发现杂文、随笔、小品文都是散文的一种形式,这就不能不查一查散文了。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散文?这一话题,目前文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我只是根据我本人几十年来读散文、写散文、译散文、评散文、编散文获得的体会,说说自己的观点,说说我的散文观。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题材广阔,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可以兼而有之。 散文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的区分。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狭义散文。“五四”以来,对这种狭义散文,有不同的称谓,如散文小品、美文、絮语散文、文学散文、纯文学散文、艺术散文等。因为这种文学小品充溢着作者的情感,故我常…  相似文献   

4.
散文是“文学树”上的一支绚烂的奇花。它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表达方法又不拘一格,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也可以唱和。报纸的文艺副刊是发表散文的一块不可或缺的园地。报纸副刊上的散文作品,与其它书刊上的散文作品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报纸副刊散文的基本特征归纳起来,即新闻特征、纪实特征、地域特征、短而精的特征。新闻特征我国报纸副刊是随报纸的诞生而诞生的,它一开始就以新闻为骨肉,奠定了新闻副刊的基础。“五四”时期,我国饮誉报坛的四大副刊——《晨  相似文献   

5.
杂文,既是一种议论文,就必须要议论到事情。 杂文既是一种带有文艺色彩的议论文,它所议论的事情就应该是有些趣味的。 我们所说的“趣味”,不一定是“逗乐”。在这里,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趣味”的含义:令人有新鲜感的,有社会影响的,能引人思考的,给人幽默感的。如果我们在文章中例举的事情、议论的事情具有这样的特点,那就必须是吸引人的,这也就是“有趣”了。 一般来讲,杂文用以引发议论的,总是一些事情。杂文的话题,起头的时候常常举事例为由。杂文写作上,管这种事例叫“由头”。即话题的由头,议论的由头。这是杂文产生事趣的一个因素。另外,杂文在论说和使用论据的时候,为了使文章富于雄辩,并且深入浅出,也为了使议论富有形象感,并且鲜明  相似文献   

6.
顾名思义,散文的特点在于散。它常常谈天说地,议古论今,时而写景叙事,时而抒情议论,随意点染,信笔勾勒,但高明的散文家却放得开收得拢。放开时如行云流水任奔腾;收拢时似百川归海势所趋。朱自清在他的散文集《背影》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和“随便”。的确,他的散文思路开阔,联想丰富,挥洒自如,初看起来,象是想到那里写到那里,“自由”“随便”得很。可他善放善收。他的文章形散而神不散,头多而序不乱,结构安排巧妙,  相似文献   

7.
电视文学,是指以电视的形式和手段来表现文学作品。即以画面、朗诵、演员表演、字幕等形式的有机结合立体地来表现某些具有抒情、叙事风格的诗歌、散文、微型小说等。这种电视与文学结合的样式,通过声画并茂的方式,对某些生活片段进行表现,或直接描述,或直接抒情,或偶加议论,  相似文献   

8.
也许你会以为这题目犹如说“吃饭要吃”,废话连篇!其实不然。正如说“杂谈要杂”强调杂谈写作要注意“杂”的特色一样,“杂谈要谈”则从“谈”的方面来考察“杂谈”写作的另一重要特色。 在“一般写作”里,把通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分解为四类:叙事,描写,抒情,议论。那么,“杂谈”写作的特色是要充分地向读者昭示“议论”的功夫!这正是“杂谈要谈”的主旨所在。也就是说,在每一篇杂谈文章里,凡属于叙事、描写、抒情的文字要从简或省略。一般说,杂谈往往要求“就事论理”,或“以事为依托”;有“事”要说,就难免要“叙事”。然而一般是不在“杂谈”当中去显现作者的抒情和描写的才能的。至于“议论”,则是显现“杂谈”文章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的成份,需要在这方面去  相似文献   

9.
闲读偶记     
《周作人散文选集》时下,书市上有不少名作家的“诗全编”、“散文全编”乃至“小说全编”.这种书的特点是全.力求把某名家的某种体裁作品全部收拢一起,昭人以全貌.至于是否真全,或收拢得是否合适,那是另一回事,比如《鲁迅散文全编》,除编入《野草》、《朝花夕拾》等散文集里的作品外,还从杂文集中选取入不少.如果杂文算作散文的一种,则应当把杂文全部编入.而选编者的标准似乎偏重于写景、叙事、抒情的作品,殊不知鲁的全部杂文都有强烈的抒情性,只不过常常把情寓于理,而不是离于景和事.那些“全编”,大都印装精美,定价昂贵,出看到者自有其用意和目的,但对多数普通读者来说,我以为不必贪大求全.如果不是对某名家特别感兴趣,或打算研究他,就不必读他那个“全编”.名家的作品,并非都是佳作,也有不少中不溜儿的,甚至较差的,作为普通者和业余习作者,书款并不充裕,大可不必去买那个“全编”,不必费时费力地去啃那个“全编”.要读,读选本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0.
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向读者推荐一批中国古代的优秀散文.并附以读后体会,着重从写作技巧的某一方面予以评介,供自学参考.新闻工作者需有较强的文字表达技能.不少前辈同行的实战证明:读一点古典文学名著,包括中国古代优秀散文、古为今用,古为"新"用,从中吸取营养,以提高表达能力,是很有益处的.报刊常用文体,大别不外报道和评论两类.溯流探源,不难发现其与非新闻文体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从文字表达的基本技能来说,二者均不外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几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先秦史传、诸子文,两汉、唐宋诸大家的散文,明、清笔记、小品,其叙事之准确、简练,说理之精辟、透澈,描人状物之维妙维肖,抒情之真挚感人,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赞成"拿来主义".鲁迅说得好:吃用牛羊,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但当去其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切忌生吞活剥,死搬硬套,那是不待赘言的.  相似文献   

11.
(三)画龙点睛,水到渠成——通讯中抒情和议论成分的表达特点和要求。通讯中的抒情同散文的抒情是不同的。通讯中的抒情是随事件而发出的,是在叙述和描写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生发出的很简短的一两句话。通讯中的议论同评论的议论也是不同的。通讯中的议论则是缘事而发,以事实为基础的,同时,它往往是作者感情激动时所表现的一种主观感受。它的目的是表明倾向性,增强感染力,点明主题,而不企图单纯地以理服人。通讯中抒情和议论的表达,首先是要自然。播音员的感情应当随着内容的起伏变化逐步积聚起来,到了关键地方横溢而出。  相似文献   

12.
心的感悟     
本刊这一期推出周建达、蒋剑翔和赞明三位作者写出的杂文随笔,供读者关注和参考。杂文式评沦是报刊文体的一种,随笔亦有新闻与文学的特征。这些文章介于文学与评论之间,具有文学与政论两种体裁的特点,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它以现实生活现象为主题,所言者小,所见者大。以议论为主,杂以叙事和抒情,用泼辣而隽永的笔墨,感情饱满而鲜明,很有艺术感染力;具有严密逻辑性,直接而迅速地对某种社会问题作出评论。这三篇文章或直陈时弊,或指桑骂槐,具有现实性。战斗性;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鲁迅)。本刊欢迎革故涉新、激浊扬清具战斗风格的杂文随笔。欢迎作者赐稿。让这朵文苑奇葩争芳斗艳。  相似文献   

13.
刘洋 《新闻爱好者》2011,(8):152-152
电视文学,是指以电视的形式和手段来表现文学作品。即以画面、朗诵、演员表演、字幕等形式的有机结合立体地来表现某些具有抒情、叙事风格的诗歌、散文、微型小说等。这种电视与文学结合的样式,通过声画并茂的方式,对某些生活片段进行表现,或直接描述,或直接抒情,或偶加议论,使人们如同身临其境、耳闻其声,使更多的人领略到了优秀文学作品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合笔     
一般说,新闻作品,在写法上,是以客观的叙述为主的,但也兼有简短的描写、抒情、议论等。在行文之中,它们常常是分开的。读者可以分辨出来,这段是叙述,这段是抒情,或者描写,或者议论。如果在叙述之中,揉进了描写、抒情、议论的成分,以致很难说,这段文字是叙述,还是抒情、描写、议论,那么,这种含有多种成分的写法,我们称它为合笔。穆青、陆拂为、廖由滨合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篇通讯,写到植棉能手吴吉昌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挨批挨斗,被监督劳动的  相似文献   

15.
人们喜欢散文是喜爱它的多样化和自由的体式。电视散文充分利用“视听”艺术的优势,集纯文字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夹叙夹议、书信、故事”等等样式为一体,舒展而热烈地扑向观众,送去一股前所未有的馨香。1992年起,我进入电视文化散文的创作,在杭州电视台艺术中心相继担任文学编辑、导演、撰稿、制片人等,拍摄了大量的文艺欣赏片,还拍摄了园林片《荷花节》、《走进春天》、《说西湖》等系列散文集共计220多部作品。这些片子揽括了艺术的各个门类(涉及了歌舞、音乐、美术、戏剧、戏曲、杂技、影视剧、园林、建筑等等)。《荷花节》、《走进春大》和《说西湖》记录了西湖风景点的大部分信息,被园林专家们称为“活的西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的报纸副刊中,《文汇报》的笔会颇有特色。它刊登的文章无论是杂文、散文,还是随笔、小品等,都好读、耐读。编辑还别出心裁地辟出一小块地方,设立了一个回  相似文献   

17.
杂文创作说来话长,容我陆续成篇,慢慢道来。这次且说“三题”。一曰:什么是“杂文”? 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不过,我们不去说古典杂文、文言杂文,只来讲现代杂文,白话杂文。现代杂文的奠基者是鲁迅先生。他说:“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但如编年,那就只能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起,于是  相似文献   

18.
黄平 《新闻导刊》2008,(1):26-26
散文(prose)同新闻(news)一样,其"首要特征"是真实性,它是一种以描写真人真事为特点的文体,常把叙述、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它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做到形散神聚。用散文手法写新闻在世界新闻史上早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在一版或专版上开辟了一些时评性杂文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南日报的《纵横谈》等等,这些专栏发表的文章,均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为据议论说理,所以叫时评性杂文。时评性杂文具有新闻、文学和说理三位一体的特征。一、新闻特征报纸时评性杂文专栏里的文章虽不属新文体裁,但它具有明显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新闻特征。一是它据新闻事实议论说理,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鲁迅说,杂文是反映“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便捷敏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20.
提起游记,有些人往往把它看成是模山范水、移情悦性的艺术小品。事实上,游记虽从古代的山水小品或文人学士借自然以抒情的作品发展而来,可它的表现内容和社会功能却远比前者要丰富和广泛得多游记,作为记录游历见闻的艺术散文,除了对大自然的描写之外,有关物华天宝、古迹园林、乡风民俗、传说故事,乃至建设景象、社会动态、政治沿革等等,都无不可加以记述描绘和给予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